2024大运河主题旅游海外推广季走进俄罗斯

发布时间:2024-09-18 18:13:21 来源: sp20240918

   中新网 莫斯科5月31日电 “你好!中国”——2024大运河主题旅游海外推广季俄罗斯专场活动日前在莫斯科举行。该活动由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中外文化交流中心、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共同主办,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际合作司、丝绸之路旅游城市联盟提供特别支持。

  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公使衔文化参赞、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主任封立涛在致辞中介绍了此次活动的基本情况。他表示文化和旅游是中俄双方开展人文交流和务实合作的重要领域,两国互为重要旅游客源国和目的地,旅游领域合作前景广阔。大运河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更是独具魅力的旅游资源。中国驻俄使馆和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将一如既往积极支持包括江苏省在内的各地与俄方深化文化和旅游合作,为双方旅游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你好!中国”——2024大运河主题旅游海外推广季俄罗斯专场活动日前在莫斯科举行。该活动由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中外文化交流中心、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共同主办。图为活动现场。(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 供图)

  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副主任万铤表示,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和文明发展的成果,运河是超越国界的共同议题。作为本次推广季和“中俄文化年”的亮点项目,此次专场活动除了旨在向俄罗斯民众展示中国大运河的独特魅力外,更希望以“运河”为桥梁,深化中俄文化交流、文明互鉴,促进两国人民相知相亲、民心相通相融。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马龙表示,江苏地处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聚焦境外游客关切,江苏正在着力优化入境旅游服务,完善软硬件设施,提升支付便利化、信息发布精准化水平,让游客在江苏游得放心、安心、顺心、舒心。

“你好!中国”——2024大运河主题旅游海外推广季俄罗斯专场活动日前在莫斯科举行。该活动由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中外文化交流中心、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共同主办。图为活动现场。(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 供图)

  俄外交部多边人文合作司副司长库兹缅科夫表示,中国大运河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中一项独具魅力的文化遗产。中俄元首为双边关系发展指明了方向,两国正致力于携手促进文化和旅游领域交流与合作。我们乐见以此次俄罗斯专场活动为代表的各类俄中文旅合作成果。

  俄罗斯萨马拉州陶里亚蒂市旅游局局长雅罗斯拉夫采娃表示,就像俄罗斯伏尔加河一样,中国大运河拥有璀璨的历史内涵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展现了民族文化精神。近年来,俄中两国地方务实合作蓬勃发展,未来将继续加强与江苏省等地的文旅合作,诚挚邀请中国嘉宾到访萨马拉州。

  俄罗斯旅行社协会执行主席洛米泽指出,近年来,中国旅游业发展生机勃勃,为俄罗斯和其他国家提供了借鉴和榜样。俄中两国旅游互访人数持续增加,中国成为俄罗斯重要的出境游目的地。该协会将持续推进两国旅游企业深化合作,共促发展。

“你好!中国”——2024大运河主题旅游海外推广季俄罗斯专场活动日前在莫斯科举行。该活动由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中外文化交流中心、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共同主办。图为活动现场。(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 供图)

  在活动现场,嘉宾们观看了“千年运河焕新颜”主题图片展、大运河主题看片会、运河之韵——江苏省美术馆版画精品展,参与文创非遗互动体验展。此次活动中,北京、江苏、浙江、安徽,以及河南洛阳等地进行了大运河主题文旅资源联合推介,向俄民众展示大运河沿线历史底蕴、自然景观、人文风光和优质旅游资源,给当地民众留下深刻印象。活动现场,两名俄罗斯学者普列沙科夫、戈洛索娃分别就中医康养和园林美学主题进行讲座。在中国优秀文化和旅游企业巡礼环节后,无锡民族乐团为现场嘉宾们演奏了《金蛇狂舞》《太湖美》《江南花开》等民乐经典曲目,引来经久不息的掌声与喝彩。

  “你好!中国”——2024大运河主题旅游海外推广季于今年4月在江苏省无锡市正式启动,活动由中外文化交流中心联合大运河沿线省市文旅部门,联动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和中国驻外旅游办事处共同举办,旨在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邀世界各国民众共赏千年运河之美,推动中外运河文化交流互鉴、美美与共,助力旅游市场发展。(完)

【编辑:张奥林】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发展智慧交通 提高出行效率(环球热点) - 港珠澳大桥迎来“暑期热”

发展智慧交通 提高出行效率(环球热点)

发布时间:2024-09-18 18:13:22 来源: sp20240918

  由曼谷大众运输系统有限公司运营的高架快速交通系统BTS。   本报记者 杨 一摄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与私家车数量不断增加,全球众多大城市普遍面临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近年来,泰国、墨西哥、西班牙的一些城市出台措施,探索建设智能公共交通系统,努力优化交通流动、降低道路拥堵、提高出行效率。

  

  泰国曼谷——

  推进交通管理系统数字化

  泰国曼谷大都会管理局自去年在曼谷4条主干道上启用自动化交通管理系统以来,通过收集并分析车流量、交通信号灯间隔、易拥堵时间和地点等信息,及时进行智能化调度,极大方便了市民出行。

  根据规划,到2026年,自动化交通管理系统将应用于曼谷500多个路口,届时司机可以通过手机应用程序获取实时路况信息,提前规划行程,规避拥堵路段。曼谷大都会管理局还为大型货车研发了重量控制系统,以帮助货车司机避免超载行驶。

  曼谷市政府致力于推动公交车系统数字化升级。当前,曼谷不少公交站台已升级为智能公交站,配备候车座椅、可显示线路信息和预计到站时间的电子屏幕、免费无线网络和手机充电接口等。民众可在手机应用程序上搜索路线、查看车辆到站时间、获取路况信息等。曼谷大都会管理局已与泰国交通部陆路运输厅协调,实现不同手机应用程序运营商之间的信息共享,将车辆数据传输速率从每分钟一次调整为每15秒一次。

  交通拥堵是曼谷城市发展中的一大难题。曼谷的轻轨BTS和地铁MRT两大轨道交通系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交通压力。BTS是由曼谷大众运输系统有限公司运营的高架快速交通系统,由3条线路共62个站点组成,总线路长度约70公里。MRT由泰国大众捷运管理局运营,目前有5条线路,总线路长度超过130公里。仍在不断建设、扩大覆盖范围的曼谷轨道交通系统,是东南亚最发达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之一。

  但BTS和MRT在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的同时,存在系统不互通、票价较高等问题。近期一项针对曼谷市民的民意调查显示,48.5%的通勤者认为应尽快统一轨道交通票务系统,61%的通勤者希望两大轨道交通系统的车票更便宜。泰国交通运输政策和规划办公室负责人潘亚表示,将聘请专业人士参与研究票务整合工作,推动建设统一系统,让公共交通更好服务公众。

  墨西哥尤卡坦州——

  蓝色巴士提升出行体验

  “来来去去”蓝色巴士交通系统是墨西哥尤卡坦州首府梅里达的最大特色之一。这些蓝色的城市公交大巴拥有便于上下车的低底板、轮椅坡道、足部触觉地板、盲文标牌,以及为残疾人、老年人提供的优先座位。车辆还配备了电子显示屏、自行车车架、手机充电接口以及安全摄像头和电子支付设备等。

  为鼓励更多市民和游客乘坐,“来来去去”蓝色巴士为学生、老年人和残疾人首次乘坐提供折扣价格,所有乘客在2小时内享有首次乘坐正常支付、二次换乘半价折扣、三次换乘免费的换乘优惠。据了解,“来来去去”蓝色巴士交通系统正逐步覆盖梅里达全市及周边地区,推动公共交通服务一体化。

  为解决公交车拥堵和无序问题,“来来去去”蓝色巴士在运行线路上每隔450米便设置一个公交车站,乘客可以通过手机应用程序实时查看巴士位置。梅里达乌曼地区市民索科罗·佩奇习惯乘坐“来来去去”蓝色巴士上下班。“我住在郊区,工作地点在市中心,自从开通蓝色巴士后,我的通勤时间减少了一半,乘坐过程也舒适便捷。蓝色巴士极大便利了我们的出行。”佩奇说。

  尤卡坦州是墨西哥公共交通智慧转型最先进的地区之一。自2022年以来,该州稳步推进可持续公共交通计划。截至2023年底,尤卡坦州已在梅里达部分地区推出有轨电车服务,线路全长100公里,每辆车可搭载105名乘客。

  西班牙巴塞罗那——

  智能交通缓解道路拥堵

  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大街小巷的几乎每一个公交车站台上,都能看到一块细长的黑色显示屏不断闪烁,实时更新着不同车次的位置、等待时间、路况等信息,并提供线路沿途的换乘信息。巴塞罗那的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还利用实时数据来监控交通流量并调整交通信号灯,显著缓解了道路拥堵。

  据西班牙《公交车道》杂志报道,目前巴塞罗那80%以上的电子公交站牌都由政府向当地企业定制,使用的太阳能电池板即使在阴天也可长时间供电。巴塞罗那市政府还推出了智能停车系统,车主通过传感器便可检测到附近可用停车位,既缓解因寻找停车位而造成的交通拥堵,也减少了汽车尾气排放。

  据了解,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推动公共交通电气化也是巴塞罗那发展智能城市交通的目标之一。市政府推出一系列补贴政策鼓励民众购买电动汽车,同时逐步推动城市公交车的更新换代,力争在2025年实现城市公交车的全部电动化。

  智能便捷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有效提升了巴塞罗那的交通运行效率。巴塞罗那市议会一份报告显示,该市拥堵情况在过去8年里下降了11%。市议会认为,这是鼓励公共交通出行和扩大城市自行车道网络措施共同作用的结果,反映出民众倾向于选择更加可持续的出行方式。

(责编:赵欣悦、袁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