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着粮食香,是我最大的幸福”(讲述·一辈子一件事)

发布时间:2024-07-30 12:55:55 来源: sp20240730

  尚金锁(右)与技术人员一起查看粮食样品。

  上世纪70年代,尚金锁在灯下夜读。   以上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人物小传

  尚金锁:1951年生于河北柏乡县,正高级工程师,现任河北柏粮集团名誉董事长。他把“为国家看好库,为人民管好粮”作为毕生使命,带领团队共完成16项科学保粮项目,其中3项填补国内空白。他曾获得全国劳动模范、首届全国道德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最美奋斗者、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穿着一身利落的白衬衣和深色裤子,见到来柏粮集团的客人,尚金锁总是很热情地招呼大家。与他交流,三句不离守护粮食。

  尚金锁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责任重于山”。尽管已经73岁了,他仍主持着一项名为“小麦低温绿色保鲜储存技术”的实验……从1975年到2024年,尚金锁一直从事粮食仓储工作。在他的带领下,河北柏粮集团从最初仅有6人、占地4亩、仓容量96万斤的小粮库,发展成如今拥有113人、占地565亩、仓容量13亿斤的大粮仓。

  尚金锁说:“凡事最怕用心,用心能攻克意想不到的难题。粮食保管尤其如此。”

  6年时间做出一幅粮食保管示意图

  1974年对于尚金锁来说,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这一年,他来到河北柏乡粮库从事会计工作。

  珍贵的粮食,在青年尚金锁的心中,有着不可磨灭的印记:家里孩子多,粮食一直不够吃;因为常年吃不饱,尚金锁身高只有1米6。

  恰在1974年,柏乡粮库因虫害等原因,在“四无粮仓”(无虫、无霉、无鼠雀、无事故)评比中落选,当时的粮食保管员被调走。一心想有所作为的尚金锁,在干了不到半年会计工作后,1975年初主动申请了粮食保管员这个岗位。

  在很多人眼里,保管粮食很简单:拎着一串钥匙,开门关门,进粮出粮,仅此而已。尚金锁上任后才发现,粮食仓储是一个涉及昆虫学、气象学、管理学等多门学科的技术岗位,有很强的实践性。

  尚金锁很快陷入“本领恐慌”,开始频繁地向老师傅请教,一有空就把自己埋进书堆里……有一次,他遇到一个怎么都想不通的问题,就习惯性地拿起电话请教当地粮食局保管科科长。电话一接通,值班员气呼呼地抱怨说:“大半夜,我上哪给你找人去?”尚金锁抬头看墙上的钟,已是凌晨两点半了,他赶紧连连道歉。

  粮库里,一间简陋的小平房是尚金锁的办公室,也是卧室、实验室。在做粮食保管工作期间,尚金锁发现,不同季节的温度、湿度、风向各不相同。如何摸清不同季节粮食受到危害的种类与程度的变化规律呢?为此,尚金锁设计了一整套实验方案。

  凌晨2点、早晨8点、下午2点、晚上8点,固定时间,准时记录……这项工程,前后用了6年时间,2000多个日夜、8000多次观测,尚金锁记录下6万多条数据。

  后来,尚金锁用这些数据绘制了一幅长3.1米、高1.26米的“粮食保管一年早知道示意图”,总结出粮温变化规律等安全储粮的十大规律。他还按月份精心编写了粮食保管“顺口溜”,让护粮新手也能快速上手。

  这张图,经过中国粮油学会的书面认可,河北省粮食学校将其列入教材。2016年,尚金锁在北京召开的国际会议上,将这张图分享给来自全球的与会代表,受到好评。

  依托创新完成16项科学保粮项目

  在实际工作中,尚金锁发现,高水分玉米的保管是粮食保管的难点。

  按照规定,玉米水分在13%以下时保管相对安全,超过15%就容易变质。但由于晾晒时间短或场地面积不足,农民交到粮库的玉米水分经常超过16%,有的高达20%。

  面对这些高水分粮食,尚金锁经过5年探索,找到一套独特的保管方法:根据不同水分和储存环境,将玉米装入麻袋后入库,在码垛时保证上下错落,并留下通风孔道。

  “上不漏,下不潮,规范操作有门道。十七水分仓内找,十八二十外垛好。水杂均匀是关键,下边低,上边高……”尚金锁总结出操作歌谣,让玉米不用过多晾晒和烘干,仅通过巧妙码垛,即可达到自然降水保鲜的效果。这个方法,后来被称为“金钱孔”通风垛技术。

  2009年,国家安排从东北跨省移库一批大豆,分配给柏乡粮库3万吨的储存任务。但大豆籽粒受高温影响易变色变味。柏乡县地处华北,夏季气温最高可达40摄氏度,大豆在这里如何“安全度夏”?

  尚金锁开始琢磨:他想起卖冰棍时,店家用棉被把木箱包裹起来保持低温的做法。尚金锁买来大批保温材料,缝合成巨大的“包裹外套”。大豆入库后,先利用冬季的寒冷让大豆“吸足”冷空气;次年春季回暖前,再用保温材料将其包裹严实,尽最大可能“锁住”冷空气,顺利完成任务。自此,“大豆包衣安全储存技术”逐渐推广开来。

  用创新突破传统方案,用智慧和科技让粮食仓储找到新活力。几十年来,尚金锁带领团队先后完成16项科学保粮项目,其中3项填补国内空白,4项填补省内空白。

  建好“老带新、熟带生”的传帮带机制

  登上粮堆顶部,把保管员已经盖好的保温材料边缘塞进粮堆四周的缝隙里……尚金锁此前的一个小举动,让柏粮集团仓储三科副科长李从发记忆犹新:“他严谨且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深深影响着我们。”

  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的状态,也传递到了李从发的身上。有一天凌晨4点,李从发召集工作人员一块进粮仓内部作业。“起初我还纳闷,为什么非得赶在大半夜工作。后来才明白,为的就是要赶在日出升温前操作,避免将热气带进低温粮仓。”那时刚工作没多久的小麦实验仓保管员贾素格感慨地说。

  “老带新、熟带生”的传帮带机制在柏粮集团实行了很久。尚金锁鼓励发挥老员工的带动作用,不断提升年轻人的业务能力。

  生于1986年的薛浩波,过去学的不是粮食相关专业。进入柏粮集团后,在师傅张利周的指导下,一步步学习粮食质检相关知识。如今,薛浩波已成长为质检中心副主任,成为集团的业务能手。

  为提升粮库人员技能水平,2015年开始,尚金锁利用3年时间在40岁以下的员工群体中强化职业教育。2018年,集团42名职工取得中级技能职业资格证书。如今的柏粮集团,正在推动部分职工进一步深造。

  “我这一辈子都和粮食待在一起,只要看着这些金灿灿的粮食安全、新鲜,我的心也跟着年轻起来。闻着粮食香,是我最大的幸福。”尚金锁说。

 

  记者手记

  一次选择  一生热爱

  1975年的一次选择,让尚金锁一干就是近50年。

  这期间,他的身份、职务不断变化,粮食保管员、粮库主任、县粮油总公司副总经理兼粮库主任、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兼粮库主任、柏粮集团董事长……但不变的,是他保粮护粮的初心。

  这样的初心源于强烈的使命感。初见尚金锁的人问他是做什么工作的,尚金锁答:“我干着天大的事儿!”对方一愣,尚金锁解释说:“我是管粮食的。民以食为天!”

  念兹在兹,正是这样近50年来一直心系“天大的事儿”,才让尚金锁做成了“一辈子一件事”。

  《 人民日报 》( 2024年03月22日 06 版)

(责编:罗知之、陈键)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深圳规上文化企业营收首破万亿 - 台湾花莲县发生5.7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深圳规上文化企业营收首破万亿

发布时间:2024-07-30 12:55:57 来源: sp20240730

  深圳规上文化企业营收首破万亿

  17家营收超百亿,半数以上符合文化新业态特征

  深圳特区报记者 关炜瀛

  近日,市社科院和市统计局联合发布深圳市文化产业统计数据及分析报告。报告显示,深圳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实现营业收入5063.46亿元,新质生产力不断赋能,深圳文化产业呈现高质量发展新态势。

  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稳步增长,优势行业带动作用显著

  2010至2022年,深圳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从512.6亿元增长到2462.03亿元,占比GDP从5.35%增长到7.58%。2023年统计快报显示,深圳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3369家,较上年增加226家;营收规模首破万亿大关,实现营业收入11007.95亿元,占全省的49.0%、全国的8.5%。其中,文化制造业营收占比42%,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

  报告指出,深圳文化产业的优势行业主要分布在软件开发、珠宝首饰制造、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印刷等行业。2023年内容创作生产、新闻信息服务、文化消费终端生产、创意设计服务、文化装备生产等五大类的营业收入均超过1000亿元,合计占全市文化产业营业收入的88.1%,是深圳文化产业的主力。

  对外文化出口全国领先,国际化发展之路呈现良好势头

  深圳对外文化进出口贸易额稳步增长。2022年深圳文化产品出口位居全国前列,约占全国的18.5%,约占全省的41%。

  出口额最高的是文化专用设备类产品,其次是文化用品类产品和工艺美术品类产品。近几年文化出口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断提高,数字文化贸易快速发展,以网络游戏、动漫为代表的对外数字文化产品和服务贸易成为新增长点。深圳珠宝产业“出海”,走国际化发展之路也呈现出良好势头。

  17家企业营业收入超百亿,核心竞争力和品牌效应再扩大

  2023年,深圳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实现营业收入5063.46亿元,占比全省接近65%,对全市文化企业营业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46.7%。

  近年来,深圳文化新业态优势领域基本稳固在互联网其他信息服务,互联网广告服务,多媒体、游戏动漫和数字出版软件开发,互联网游戏服务四个行业,2023年营业收入占16个新业态行业总营业收入的比重是83.35%。其中,互联网其他信息服务业增长强劲,规模占比41.9%。

  深圳文化企业中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企业有17家,较上年增加3家,占全市文化企业营业收入半壁江山。其中符合文化新业态特征的有9家,主要分布于互联网其他信息服务、互联网游戏服务、互联网广告服务、应用软件开发、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等5个行业。深圳超过25%的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具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资质,境内外上市企业44家,专精特新企业253家,行业领域规上企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程度渐趋提升,竞争力突出。深圳骨干文化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品牌效应进一步稳固或扩大,在行业领域多方面创新发展已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文化新业态持续创新,新增长空间不断形成

  创新是推动发展的重要动力。报告认为,深圳文化产业的业态创新主要表现在传统业态的再创新、培育新型业态等;模式创新主要表现在文化生产定制化、产品销售网络化、文化产业园区虚拟化等;标准创新主要表现在传统文化行业标准的更新、新兴文化行业标准的制定、国际文化行业标准的对接和更新等;场景创新主要表现传统文化场景的创新、创建新型文化场景等;跨界创新主要表现在文化和科技融合、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等。

  报告指出,深圳文化产业体系不断完善,规模持续扩大,文化科技融合度高,不断形成新的产业增长空间。尤其注重文化产业数字赋能效应和新质生产力发挥作用,在业态内容、组织模式、数智场景、跨界融合等方面均呈现新特征。当下,深圳文化产业面临着转型升级和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需求,亟须提升生产要素创新性、流动性配置以及多元跨界配置能力,将技术创新、组织创新逐步由单点应用向整个行业持续协同演进。从可持续发展的前瞻视野,将深圳文化产业做强做优,夯实深圳文化软实力根基。(深圳特区报)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