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一体化意识,坚持一盘棋思想(大家谈)

发布时间:2024-08-05 11:49:13 来源: sp20240805

  不久前在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一篇大文章”,要求“增强一体化意识,坚持一盘棋思想”。本期大家谈刊发4篇稿件,结合重点部署看落地成效,谈意义影响,话长远发展。

  ——编  者  

  

  以协同开放畅通循环

  上海浦东新区  谢卫群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长三角区域要积极推进高层次协同开放。”这一重要要求,为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增强了开放动能。

  近年来,长三角区域在对外开放的深度与广度上不断开拓。特别是今年,G60科创走廊九城(区)共赴上海进博会,召开高质量发展要素对接大会,共同谋划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走廊和重要创新策源地;“中老班列—G60号”发车,推进亚太跨区域资源高效流通和配置。长三角三省一市加强改革经验互学互鉴和复制推广,积极推进高层次协同开放,必能实现“努力成为畅通我国经济大循环的强大引擎和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枢纽”的目标。

  从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到深入推进跨境服务贸易和投资高水平开放,再到提升制造业开放水平,高层次协同开放内涵丰富。把握大势,主动作为,长三角将继续为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积累新经验、探索新路径。

  

  以体制改革增进合作

  江苏南京  姚雪青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长三角区域要加快完善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强化制度保障,有助于推动一体化发展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拓展。

  以科技领域为例,长三角三省一市在体制机制改革上共同发力、协作推进。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领域,江苏已有9家科技企业在长三角一体化科创云平台上找到企业和高校合作伙伴。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自成立以来,一体化对接上海的创新资源,已布局建设企业联合创新中心300多家。搭建平台,完善体制,科技资源要素就能在更大范围实现畅通流动,让各地发挥比较优势、实现更合理分工。

  实践充分证明,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通过改革形成有效的体制机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保障。以体制机制创新推动合作深化,长三角区域必能在“一体化”和“高质量”的轨道上行稳致远。

  

  以系统思维优化治理

  浙江杭州  刘军国

  长三角区域产业富集、城市密集、人口聚集,生态空间相对拥挤,资源环境承载压力大。加强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有助于三省一市不断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为例,自2019年11月揭牌成立以来,累计形成136项制度创新成果。示范区形成环保一把尺,4年来,地表水优Ⅲ类断面比例从75%上升到96.2%。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之所以取得阶段性成果,靠的是同心同向守绿护绿,靠的是协同推进绿色发展。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必须加强三省一市生态保护红线无缝衔接,不断增强各项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生态环境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统筹发展和保护的内在关系,也需要统筹不同地方的发展实际和发展需求。坚持系统思维、全局谋划,做足统筹协调的大文章,必能绘就美丽长三角的更新画卷。

  

  以创新协作提升效率

  安徽合肥  田先进

  如何实现镜面位移的精准测量,曾是困扰安徽见行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难题。在安徽省科技厅的帮助下,该公司与江苏南京一家研究所联合攻关,成功突破技术瓶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统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长三角三省一市科创资源富集,产业发展兴旺,做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统筹工作,能更好实现“1+1+1+1>4”的发展效果。比如安徽芜湖、宣城等城市先后在上海建设“科创飞地”,形成“研发在上海、成果转化在安徽”的创新模式。从实践看,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协同融合,就能促进要素实现跨区域快速流动与高效配置。

  统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需要构建以需求为牵引、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让越来越多的科技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上“生产线”,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将不断打开新局面。

  《 人民日报 》( 2023年12月27日 05 版)

(责编:岳弘彬、曲源)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京津冀协同发展成果丰硕(锐财经) - 中国对法德等6国实施入境免签首日2029人次享便利

京津冀协同发展成果丰硕(锐财经)

发布时间:2024-08-05 11:49:13 来源: sp20240805

  在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区的河北京车智能制造基地,来自北京的设计图纸,不断变为一列列崭新的地铁列车并下线投用。图为工人在该基地生产车间工作。   新华社记者 杨世尧摄

  京津冀加快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让百姓生活更加便利。图为在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口腔诊室,来自北京的专家为患儿诊治。   新华社记者 牟 宇摄

  2月27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来有关情况。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在会上介绍,过去十年,京津冀协同发展主要是夯基垒台、落子布局,重在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已进入全方位、高质量深入推进的阶段,将加快打造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协同发展水平持续提升

  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郭兰峰27日表示,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来,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规划政策框架搭建形成,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突破性进展,雄安新区进入大规模建设和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并重的阶段,北京城市副中心功能日趋完善。

  看重点区域,北京和河北联合成立了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理事会、执委会,10多家北京医院与北三县医疗机构开展合作。天津滨海新区改革开放取得实效,2023年天津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200万标箱,比2014年增长58%。张家口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加快建设,成为区域空气质量最优城市。唐山提前完成了单位GDP能耗下降“十四五”目标任务。

  看重点领域,交通一体化网络加快构建,主要城市1—1.5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生态协同治理成效明显,2023年区域PM2.5比2014年下降了近六成。产业链上下游协作持续强化,中关村企业在天津河北设立分支机构已达1万多家,北京流向天津河北的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2800亿元。

  “此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深入推进。”郭兰峰说,各种显性隐性壁垒正在破除,京津冀推出了第一批165项资质资格相互认证,230余项高频特色便民服务实现了“自助办”,自贸试验区51项制度创新成果向全国复制推广。

  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

  京津冀三地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不断取得新突破。北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夏林茂介绍,十年间,北京经济总量先后跨越3万亿元、4万亿元两个大台阶,人均GDP、劳动生产率、万元GDP能耗水耗等多项指标在全国省级地区一直处于最优水平,走出了一条减量刚性约束下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夏林茂表示,北京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培育了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科技服务两个万亿级产业集群,还有一批千亿级产业集群,如医药健康、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提升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能级,在全国率先形成了服务业占GDP比重在80%以上、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在80%以上的“双80%”服务经济发展格局。

  天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刘桂平介绍,天津与北京、河北联合绘制6条产业链图谱,包括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生物医药、氢能、网络安全和工业互联网、高端工业母机、机器人等,天津纳入产业链上下游企业705家。全市PM2.5平均浓度比2013年下降57%,引滦入津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有效实施。

  “我们依托丰厚的文旅资源,聚焦京津及周边省份重点客源市场,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努力让河北文旅出圈又出彩。”河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张成中说,2023年,全省接待游客达到8.4亿人次,其中京津游客达到1.2亿人次、占比持续提升。今年春节假期,全省接待游客人次、旅游收入分别比2019年同期日均增长38.6%、53.5%。

  久久为功,善作善成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接下来怎么干?郭兰峰表示,中央区域办将会同有关部门和三省市一起久久为功、善作善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迈上新台阶。具体工作有5个方面——

  围绕解决北京“大城市病”的问题,抓住疏解这项工作不放松。当前,疏解的第一批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将实施新一批具备条件的疏解项目。

  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好北京“新两翼”,培育区域的增长极。北京市“新两翼”就是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对雄安新区来讲,经过几年建设有了雏形,但应该做的工作还有很多。对于北京城市副中心,已有很好的基础,科技创新、行政办公、商务服务、文化旅游等功能还要加强。

  促进重点区域高质量发展,以点带面助力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制定出台支持天津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继续做好通州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工作,持续推进张家口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建设,抓好唐山高质量发展方案落实。

  创新协同发展体制机制,推动重点领域协同向规则协同并重转变。一是产业链供应链协同融合,推动更多科研成果在这个区域内落地。二是推动自贸区等开放平台加强制度创新合作,共同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三是深化市场一体化改革。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协同发展,不断增强区域内老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动北京、天津和河北教育资源的共享,推动京津冀医联体建设,强化社保、养老等公共服务的政策协同。持续推进三北防护林这些重大生态工程建设,让京津冀的天更蓝、水更清。

(责编:岳弘彬、牛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