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青博士王轶:让罕见病患者看到一束光

发布时间:2024-09-09 13:52:36 来源: sp20240909

   中新网 西宁3月13日电 题:援青博士王轶:让罕见病患者看到一束光

  作者 张静 张添福

  两天时间,完成25台手术——3月,王轶再次登上青海高原,为25名SAPHO综合征患者开展手术。

图为王轶为患者检查。张静供图

  王轶是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喉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2021年,作为中组部、团中央第21批博士服务团成员的王轶,在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挂职副院长。援青这一年,除了日常工作,王轶完成了60余台SAPHO综合征手术。

  2023年,早已结束援青工作的王轶,分三批完成80余台SAPHO综合征手术;2024年,第一批25台手术完成后,王轶计划还将开展相关手术。

  SAPHO综合征是较为罕见的风湿病的一种,主要包括骨病变和掌跖脓疱病,发病年龄以青中年多发,最常受累的关节有胸锁关节、胸肋关节、肩关节、髂骨、耻骨等。

  两天25台手术——王轶在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喉科医护人员的协作下,进行精操细作。手术后,王轶又赶到病房看望术后患者。

  “咳嗽严重吗?”“肿得厉害,回去继续含冰块。”“你这个情况千万不能着急出院……”王轶认真叮嘱SAPHO综合征术后患者。

  2021年援青挂职以来,王轶把在北京协和医院积累的SAPHO综合征的诊治经验、方案倾囊相授,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慕名前来。

  25位患者来自五湖四海。“这个病特别磨人!我们四处求医,后来大家有了病友微信群,一起交流病情和治疗信息,得知王教授要来青海手术后,我们都特别激动,就好像抓住了希望,看到了光!”来自江苏的李女士说。

  “我们是从湖北过来的,我爱人的症状比较严重,最严重的时候浑身疼,无法入睡,更别提正常生活工作了!”赵先生的妻子今年46岁,为了给妻子治病,跑了很多地方,但是一直不见好转。

  得知援青博士王轶将在青海集中手术,赵先生带着妻子第一时间做了评估,排上了手术。

  协调床位、手术室、麻醉室……为了方便患者就医,早在手术前的一周,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张英就开始做准备。

  “这几年来,援青博士王轶让我们的医务人员学了很多东西,通过对此类患者的诊疗,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科室医务人员对于该疾病的认识和了解。在后期的诊疗过程中,我们也将继续做好类似疾病诊疗技术的学习,促进科室的专业发展。”张英说。

  在王轶看来,之所以继续来青海,一方面提升青海医疗机构在SAPHO综合征方面的诊疗水平,另一方面也想让更多患者了解青海的高原医学。

  “于我而言,在青海的日子让我感动。一次青海行,一生青海情,我会一直坚持下去。我会尽我所能,为这个地方做更多的事情。”挂职虽早已结束的王轶说。

  “总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还能做得更多、更好!”王轶言辞恳切。

  除了王轶,在青海,中组部、团中央第23批援青博士服务团成员陈丽,第16批援青博士服务团成员赵旭等,把自己的所学所思,留在祖国西部,扎根、开花、结果。(完)

【编辑:曹子健】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寻味中华|文博)唐宋三名家,“合著”荔子碑 -  比亚迪:2023年销破300万辆 同比增长61.9%

(寻味中华|文博)唐宋三名家,“合著”荔子碑

发布时间:2024-09-09 13:52:37 来源: sp20240909

   中新社 柳州10月31日电 题:唐宋三名家,“合著”荔子碑

  作者 刘俊聪

  在广西柳州的闹市中藏着一处静谧的千年古祠——柳侯祠。该祠是为纪念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而建,始建于唐代,后几经修葺扩建。秋日暖阳下的柳侯祠格外古朴端庄,廊亭中的历代珍贵石刻引人注目。

  步入中殿,一块巨大古碑赫然入目。饱经风霜的碑身已断为三截,但碑文字迹仍苍劲有力,历经八百年而风骚未减。

  此碑就是被后人誉为“三绝碑”的荔子碑,碑身高231厘米,宽129厘米,集“韩文”(韩愈的诗篇)、“柳事”(柳宗元的事迹)、“苏书”(苏东坡的书法)于一碑。

步入广西柳州市柳侯祠的中殿,一块巨大古碑赫然入目。此碑就是被后人誉为“三绝碑”的荔子碑,碑身高231厘米,宽129厘米,集“韩文”(韩愈的诗篇)、“柳事”(柳宗元的事迹)、“苏书”(苏东坡的书法)于一碑。 韦国政 摄

  “我是柳宗元的‘粉丝’,这次特地千里赶来柳州‘追星’,赏完这块碑还能多追‘两星’。”来自四川成都的游客钟杨琴笙笑道。身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的他告诉记者,苏东坡所书碑刻历来都是珍品,而书于苏东坡晚年的荔子碑文,也代表其书法造诣的极高水平。

  元和十年(公元815年),因“永贞革新”失败,柳宗元被贬广西柳州任刺史。秉持“吏为民役”的民本思想,柳宗元在当地兴建学堂、开垦荒地、破除迷信等,广受当地百姓爱戴。

  据广西柳州博物馆柳侯祠管理部主任、文博研究馆员黄利捷介绍,柳宗元逝世后,柳州民众感恩其功绩,在当地修建罗池庙(今柳侯祠)以纪念。

  “听闻柳宗元逝世的消息后,韩愈不顾朝廷对其‘罪人’的定义,毅然写下《柳州罗池庙碑》,作迎享送神诗,供后人传颂。”黄利捷说,均名列唐宋八大家的韩愈和柳宗元是一对知己,常在一起讨论诗词歌赋。各自遭遇贬官后,他们便经常书信往来,互相关心。“度中流兮,风泊之待。侯不来兮,不知我悲。”诗中所述,难掩韩愈对好友的思念之情。

  碑文中亦不乏对柳宗元仕途的惋惜和对柳州景色的描写。“柳宗元以山川风物的描写而闻名文坛。此文中,韩愈似乎模仿柳宗元的文风,以舒缓的节奏记述故友事迹。”中山大学中文系主任彭玉平如此解读。

  而随着两百年后宋代文豪苏东坡的“到来”,这篇迎享送神诗的文化价值也更上一层楼。“苏东坡也是柳宗元的‘迷弟’之一。”黄利捷说,“谪居海南儋州时,他的书箱中只带了陶渊明和柳宗元的诗集,并将两人称为‘南迁二友’。”

  听闻韩愈为老朋友柳宗元写下迎享送神诗后,苏东坡挥墨将其写下,其手稿于百年后被刻于石碑上,置于罗池庙(今柳侯祠)内。因首句“荔子丹兮蕉黄”而被命名为荔子碑,至今已在此矗立八百年之久。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奔赴千里,只为一睹荔子碑风采。1637年,徐霞客游访柳州时希望寻得一份荔子碑拓本珍藏,他在日记中写道,“西过唐二贤祠,觅拓碑者家,市所拓苏子赡书韩辞二纸”。20世纪60年代,郭沫若曾两次到访柳州,参观荔子碑后写下《访柳宗元遗迹诗》。

在广西柳州博物馆内,藏有一本来自日本的“荔子碑”旧拓本。荔子碑在日本的重刻,不仅是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史证,也是日本书法时代转变的标志之一。图为此拓本。  刘俊聪 摄

  在广西柳州博物馆内,藏有一本来自日本的“荔子碑”旧拓本。“荔子碑的拓本分散民间,乃至流传海外。但东渡日本,确实是一个意外发现。因为在此之前,我们从来没有见到与之相关的记载。”广西柳州博物馆馆长程州说。

  据程州介绍,该拓本由日本明治维新时期著名文化家岩谷修题跋推荐——“柳侯功德韩公笔,苏子妙书谁得俦?”此后,日本作家、翻译家土居光华借助此拓本将荔子碑重刻。

  而荔子碑在日本的重刻,不仅是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史证,也是日本书法时代转变的标志之一。“当时来自中国各朝代的精品书法拓本流传日本,岩谷修、日下部鸣鹤等日本书法家由此不断借鉴中国书法,日本书道开始从传统帖学转向碑学。”程州说。

  如今,荔子碑在海内外依然拥有大量“粉丝”。中国柳宗元研究会定期邀请海内外学者举办国际研讨会,广西柳州博物馆也计划与相关国家加强交流合作,推进荔子碑主题的海内外联展尽早落地。(完)

【编辑:刘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