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菊花须插满头归

发布时间:2024-09-29 21:32:44 来源: sp20240929

  重阳,菊花须插满头归

  韩可胜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重阳节古诗文中常常叫“重九”,有时候干脆简称“九日”。中国文化用阴阳哲学解释世间万事万物。双数为阴,单数为阳。现存的重要节日中,有两个叫“阳”,另外一个是端午,也叫端阳,端是“正”的意思,农历五月初五,“五”在“一三五七九”之中是不是正中间的一个阳数?端阳是正中,重阳则是极致。九是阳数中的最大,两个九,就是阳的顶峰。物极必反,到了这个节点上,阴冷萧瑟的深秋就已经到了,而冬天也就不远了。

  一首著名的诗歌让我们了解到唐代重阳节的习俗,也让我们感受到文化的传承性。这就是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团圆、登高、插茱萸……三大习俗延续至今,其中登高、插茱萸是重阳节所独有。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一诗,题目就暗示了写在重阳节。清明远足,重阳登高,前者踏青,后者辞青,都是人与自然的互动,两者遥相呼应。登高既是健身,也是赏秋。在婺源、休宁等古徽州的山区,还衍生了晒秋的习俗,家家户户把火红的辣椒和金黄的菊花,以及颜色鲜艳的收成在依山而建的宅前晒出来,与粉墙黛瓦的村庄,与满山的红叶,组成了一幅幅最美的盛世图画,每年吸引数十万人去赏秋、拍摄。

  茱萸是一种中草药,重阳节插茱萸,或者佩戴茱萸做成的香囊,都是为了避灾克邪,与端午节插菖蒲、艾蒿相似。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重阳节更多的习俗是采菊、赏菊、饮菊花酒。“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菊花一直得到中国文人雅士的喜爱,“晋陶渊明独爱菊”最为著名。有一年重阳节,辞官后归园田居的陶渊明,因为没有钱买酒,只能在东篱下抚菊惆怅。就在这时,一个白衣使者向他走来,原来是江州刺史王弘派来送酒的。这就是“白衣送酒”的典故,这种纯粹的友谊堪称友谊的天花板,让后人羡慕不已。唐代王绩说:“香气徒盈把,无人送酒来”;岑参说:“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相比之下,宋代女词人李清照遭遇离乱之后,单身凄苦,至少有花有酒,也是在重阳节:“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过节自然离不开吃,中国的许多节日都与特定的食品有关。元宵节吃汤圆,清明节吃青团,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冬至吃饺子,重阳节的特色食品则是重阳糕,有的地方是糍粑。重阳糕和糍粑都是糯米做的。我从小生活在皖西南山区,对重阳节的印象没有菊花,没有茱萸,没有登高,只有糍粑。年年都是舅舅翻山越岭送糍粑过来,让我记忆犹新。听说,舅舅家那里的糍粑,入选了非遗,进了“舌尖上的中国”,只是好些年没有吃过了,糍粑不知不觉就成了乡愁。

  “薄衣初试,绿蚁新尝,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写重阳的诗词很多很多,不可胜数。因为是晚秋,大多充满了惆怅,“自古逢秋悲寂寥”是常见的事情。只有极少数胸怀、气度非凡的人才能把无数人为之神伤的季节,写得豪迈、昂扬和奔放,比如这首:“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九”最大,故而也最老,有长久长寿的含义,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国家在1989年将重阳节定为老人节,2012年改称老年节,民间俗称敬老节,由此敬老爱老与登高赏秋,成了重阳节两大主题。(新民晚报) 【编辑:陈海峰】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量呈恢复态势 - 李越宏夺得巴黎奥运会男子25米手枪速射金牌 王鑫杰摘铜牌

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量呈恢复态势

发布时间:2024-09-29 21:32:45 来源: sp20240929

人民网北京10月13日电 (记者李栋)近日,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联合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生态环境部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共同发布《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及生境状况公报(2022年)》(以下简称《公报》)。《公报》显示,随着长江十年禁渔稳步实施,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量呈恢复态势,水生生物多样性水平有所提升。

据了解,《公报》反映了2022年长江干流,洞庭湖、鄱阳湖等通江湖泊,大渡河、岷江、沱江、赤水河、嘉陵江、乌江和汉江等重要支流的水生生物资源、重点保护物种、外来物种、栖息生境、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等状况。

数据显示,2022年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监测到土著鱼类193种,比2020年(同监测点位)增加25种。长江干流科研监测的单位捕捞量比上年增加20.0%。长江江豚自然种群数量约1249头,与2017年相比,数量增加23.4%,年均增长率4.3%。四大家鱼、刀鲚等资源恢复明显,刀鲚能够溯河洄游至历史最远水域洞庭湖,多年未监测到的鳤在长江中下游干支流和通江湖泊多个水域出现。

《公报》显示,长江流域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值总体仍处于低位。长江干流、洞庭湖和鄱阳湖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评价等级为“较差”,与2021年持平,但相较于2018年提升了两个等级。赤水河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评价等级为“良”,沱江、嘉陵江、乌江和汉江为“较差”,大渡河和岷江为“差”。长江流域重点物种保护形势依然严峻,推算葛洲坝下中华鲟亲鱼(性成熟,可参与繁殖)仅13尾,未监测到自然繁殖;长江鲟监测到438尾,均为人工放流个体,无自然繁殖个体。此外,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监测到外来鱼类23种,与2021年相比,新监测到拉氏大吻鱥、短盖巨脂鲤、云斑鮰、伽利略罗非鱼、绿太阳鱼和虹鳟等,外来物种种类有所增加,存在一定入侵风险。

在栖息生境方面,《公报》显示,长江流域水生生物栖息生境状况总体稳定。长江干流水质为优,干流国控断面连续3年全线达到Ⅱ类水质。相比2021年,长江干流在建航道整治工程涉河长度也略有下降。

“下一步,将会同有关部门、地方政府和科研单位,在持续巩固做好长江十年禁渔工作的同时,针对《公报》反映的情况和问题,进一步强化保护修复措施,优化调查监测评估,更好地服务支持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责编:孙红丽、高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