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人”评委将亮相全球数贸会 推动“AI+艺术”

发布时间:2024-07-19 21:52:57 来源: sp20240719

   中新网 杭州7月2日电(张斌)今年9月25日,第三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简称:全球数贸会)将在浙江杭州开幕。7月2日,浙江音乐学院(简称:浙音)发布消息称,届时,该校将与有关各方一道举办“2024首届Al国际钢琴比赛”、“基于AI环境的国际电子音乐作曲大赛”,推动“AI(人工智能)+艺术”新场景的落地。

新闻发布会现场。张斌摄

  据悉,2024首届AI国际钢琴比赛将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加持下“打破时空”——借助雅马哈原声钢琴Disklavier的实时传输及完美音色还原,身处世界各地的选手可以将演奏同步传输至评委面前的钢琴上,做到演奏技巧、音准音色“零误差”。

  总决赛将于9月28日在5个国家和地区同步举行。届时,在作为主赛场的全球数贸会上,“数智人”将与刘诗昆等国际钢琴大师共同担任评委,对选手的演奏打分与点评。

  据介绍,“数智人”评委是浙江音乐学院钢琴系尝试建立的一套拥有广阔应用场景的AI钢琴评判标准。

  “这将是一场颇具观赏性、发人深省的比赛。我们基于大数据和技术手段‘训练’的‘数智人’评委,可以在节奏、音准等演奏技术方面超越‘人耳’的不确定性,给予选手更精准、更严格的评价,在艺术表现力等相对主观的审美层面,会与真人评委产生怎样的碰撞甚至‘争论’,令人非常期待。”浙江音乐学院钢琴系教授、钢琴艺术中心艺术总监周铿说。

  全球数贸会期间,还将举办一场基于AI环境的国际电子音乐作曲大赛。

7月2日,浙江音乐学院的数字音乐智能处理技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该校音乐工程系副主任段瑞雷演示相关教研设施。 张斌 摄

  浙江音乐学院音乐工程系教授、杭州国际电子音乐节艺术总监张小夫介绍说,本次大赛以“未来”为主题,面向全球音乐创作者征集原创歌曲作品。“这些参赛作品的创作、制作过程,必须要有人工智能参与,例如在词曲创作、‘歌手’演唱、混音等全部过程或任意某个环节,需要运用已商用的人工智能工具,或自己研发、训练的人工智能工具。”

  此次比赛的决赛,将于9月28日在全球数贸会主会场举行。届时,选手需现场阐明作品的创作思路与创作过程,并重点介绍人工智能完成的工作以及作曲家参与的部分。

  “大赛旨在探索人脑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音乐创作模式。人工智能参与创作的音乐是什么样?能否符合人类的审美需求?在人工智能的技术环境下,艺术家的主体性将怎样体现?会不会出现类似‘AlphaGo打败李世石’的标志性事件?本次大赛将为观众带来惊喜。”浙江音乐学院音乐工程系副主任段瑞雷介绍说。

  浙江音乐学院副院长董德君表示,近年来,该校依托各专业教学单位和数字音乐智能处理技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申报、开展了许多“艺术+科技”的前沿项目、艺术创作表演、品牌赛事,取得了良好的学术进展和社会效应。全球数贸会期间,该校师生将积极参与,通过多个新奇有趣的展示项目,为这一国际盛会添彩。(完)

【编辑:张子怡】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英烈是闪亮的精神坐标(人民时评) - 时政新闻眼丨习近平主持召开这场座谈会,释放哪些重要信息?

英烈是闪亮的精神坐标(人民时评)

发布时间:2024-07-19 21:52:59 来源: sp20240719

  为烈士确认身份、找到亲人,让他们从“无名”到“有名”、从“有名”到“留名”,国家和社会将获得强大的榜样力量和丰润的道德滋养

  让“无名烈士”重归“有名英雄”,是所有人的殷切希望。将烈士DNA信息导入家系数据库进行比对,结合革命烈士名录、烈士证等物证确定烈士的姓名和身份;对烈士遗骸进行电子3D激光扫描,利用生成式AI技术对烈士容貌进行复原……2021年山东省济南市成立革命烈士寻亲中心以来,已累计为1260名烈士找到了亲人。

  英烈是闪亮的精神坐标,没有英烈前赴后继的牺牲奉献,就没有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烈士”一词,本就是对志向远大、英勇豪迈、捐躯为国者的高度肯定和褒扬。他们或冲锋陷阵、视死如归,或不惧苦难、坚韧不拔,或深藏功名、无私奉献。然而,由于时间久远、战争毁损以及基础档案资料缺失等因素,为烈士正名、寻亲的难度很大。不少烈士亲属不知烈士事迹、不晓烈士长眠处,留下遗憾。开展为烈士寻亲活动,让英魂回归故里、为人铭记,是对英烈的崇高致敬,也是对其亲属最好的慰藉。

  烈士的事迹铭刻于历史,也应长留在人们心间。从开通“烈士寻亲政府公共服务平台”到为4200多万个家庭悬挂光荣牌,从举行湘江战役红军烈士遗骸安葬仪式到迎接10批938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家,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缅怀英烈事迹、传承英烈精神的部署和举措,让全社会“崇尚英烈、缅怀英烈、学习英烈、捍卫英烈、关爱烈属”的氛围愈发浓厚。为烈士确认身份、找到亲人,让他们从“无名”到“有名”、从“有名”到“留名”,国家和社会将获得强大的榜样力量和丰润的道德滋养。

  崇尚英雄才能诞生英雄。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需要红色精神滋养。让“无名烈士”重归“有名英雄”,深入挖掘英烈事迹,弘扬英烈精神,加强英烈文化研究,将让民族的精神殿堂更为璀璨。我们要继续运用好烈士纪念设施等红色资源,深入挖掘红色资源背后的思想内涵,强化英烈精神的教育功能;也需要创新缅怀纪念的方式方法,有效运用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拉近历史和现实的距离,讲好英烈故事、弘扬英烈精神,为增强历史自信、建设文化强国不断贡献正能量。

  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传,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在河北省阜城县古城镇纪庄村,从1942年王志杰的父亲王梦北埋葬88位烈士到现在,父子两代人已接力守护抗战烈士墓80多年,王志杰还与社会各界一起为72名烈士“找到”了家人。在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薛长道老人自1998年退休后,主动申请担任五柳烈士陵园义务讲解员,20多年坚持不懈。现实中,许许多多平凡人都有过英雄般的壮举,在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向身边的模范和榜样对标看齐,脚踏实地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一切平凡的工作都可以创造不平凡的业绩。

  对英烈最好的纪念,就是弘扬他们的崇高精神和慷慨正气,并将之转化为奋斗前行的动力。今日之中国,山河无恙、家国安宁,我辈务须接续奋斗、用心守护,创造新的更大辉煌。(人民日报)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