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最美铁路】抗寒挡雪 通化西站有“绝技”

发布时间:2024-08-25 15:17:26 来源: sp20240825

  中国网7月10日讯 (记者 唐佳蕾)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切割声、敲击声汇聚而成“铁路建设交响曲”,7月9日记者跟随“发现团”一行来到了正在建设中的通化西站施工现场。

  通化西站位于吉林省通化市东昌区长流村,是沈白高铁全线在建最大的高铁站房,站房整体由中央高架站房和南、北站房三个建筑单体组成,建筑总高度约为32.9米,站房综合楼总面积29999平方米。

  记者在现场看到,通化西站的站房钢网架整体已完成提升“封顶”,曲线带状站房穹顶已呈现了出来。据介绍,新建的通化西站是高铁与普速铁路共用的客运站,截至目前,通化西站普速场完成路基填筑146万立方米,完成修建涵洞15座、站台墙2284米、挡土墙205米及其附属工程。房建工程已开工建设14个,完成工程进度的60%。

  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钢结构专家周勋告诉中国网记者,别看已经做好的部分金属屋面薄如蝉翼,实际上它却有9层。“两层壳中间转,一层硬一层软,风雨雪、光雷电,防水抗风安全是关键。”周勋用一段顺口溜概括了站房金属屋面的七项“绝技”。

  所谓七项“绝技”实际上就是站房金属屋面的七大系统:即屋面抗风系统,天沟、虹吸、雨水减势系统,挡雪系统,采光系统,防雷系统,电动排烟、照明系统和防坠系统。

  周勋介绍说,由于通化西站属于高寒地区,全年最低气温可达-28℃,冬季屋面积雪厚度基本在100mm以上,为此,项目团队在金属屋面设置挡雪装置情况下,研究屋顶融雪特点和规律,采取天沟电加热融雪系统措施,及时减少或消除冰雪混合物荷载,然后通过虹吸设计将水排掉,确保建筑物安全使用。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建成后的通化西站是集高铁、普速、长途客运、公交于一体的综合客运枢纽站,将大幅提升铁路运输能力和运输效率,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加美好的出行体验。

  沈白高铁全长430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正线起自沈阳北站,沿线经沈阳市、抚顺市、通化市、白山市、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等7个地市(州),终至长白山站。据悉,目前,沈白高铁全线7座站房计划7月底完成主体工程及金属屋面工程,11月初完成外幕墙装修工程。(中国网) 【编辑:李岩】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中国钢铁行业如何推进智能制造? - 黄河封冻河段全线开通 2023—2024年度防凌工作顺利结束

中国钢铁行业如何推进智能制造?

发布时间:2024-08-25 15:17:26 来源: sp20240825

面对严峻的外部环境,中国钢铁行业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培育新质生产力,依托科技创新深入推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有关专家提出,预计10年内,钢铁企业有望基本完成高质量、高效率、低成本数字化转型。

中国是世界最大钢铁生产、消费和进出口国。近年来,中国钢铁业以淘汰落后、极致能效、超低排放、智能制造等方式积极行动。据统计,目前,钢铁行业机器人应用密度达到54台(套)/万人,90%的钢铁企业建立了生产制造执行及能源管控系统,500万吨规模以上企业基本建立了管控衔接系统。

鞍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孟劲松日前在鞍山召开的2023年(第四届)钢铁工业智能制造发展大会上说,近年来,鞍山钢铁集团在智慧运营、智能工厂两个层面,建设了一批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场景,按照“点线面区”示范+推广的实施路径,大力推进智能装备升级改造、3D岗位机器换人、工艺模型优化、集控中心等示范项目的快速推广移植,有效提升作业效率、改善操作环境。

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大学教授王国栋说,钢铁行业解决不确定性挑战的最优方案是数字化转型,以数字基础设施为关键底座,以“智改数转”为重要抓手,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建设钢铁企业创新基础设施,推行质量、效率、成本、效益、环境、排放等为指标的高质量发展,攻克钢铁AI大模型,低成本高效率零风险实现数字化转型,赋能绿色化、高质化、强链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王国栋认为,要发挥钢铁行业数据资源和应用场景的优势,与数字经济、数字技术相融合,大力建设钢铁企业创新基础设施,智改数转,数字换脑,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10年内,钢铁企业有望基本完成高质量、高效率、低成本数字化转型,建成全行业的创新基础设施系统,赋能钢铁行业绿色化转型、高质化发展、强链化运行,极大地提高我国钢铁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实现钢铁工业的新型工业化。

钢铁行业如何深入推进智能制造?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院长张龙强提出,要加强对智能制造发展趋势的研判,为国家制定智能制造相关的战略、规划、政策等提供支撑。加大自主创新力度,通过主体工艺装备、工业软件的国产化替代及工业通信协议标准化,逐步实现冶炼轧制关键工序装备的自主可控。同时,加快研制发布钢铁行业数据治理、智能工厂建设与评价、智慧供应链等重要标准。

张龙强表示,智能制造是我国钢铁行业实现新型工业化的关键任务,要将智能化融入钢铁制造和运营决策过程中,实现数字化研发制造、大规模定制化生产、网络协同化制造、精准化运营管控的业务模式和产业形态创新,培育钢铁发展新动能,打造竞争新优势,全面提升发展水平,实现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完)

(责编:王震、陈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