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进博会)连续六年进博会 “高水平开放”是一以贯之的“进博关键词”

发布时间:2024-09-11 21:53:43 来源: sp20240911

   中新社 上海11月5日电 题:连续六年进博会 “高水平开放”是一以贯之的“进博关键词”

   中新社 记者 马德林

  “中国将始终是世界发展的重要机遇,将坚定推进高水平开放,持续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2023年11月5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向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致信。

  回顾六年来进博会,“高水平开放”是习近平一以贯之的“进博关键词”。

  “我多次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2018年,习近平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致辞时明确表态:中国推动更高水平开放的脚步不会停滞!中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脚步不会停滞!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脚步不会停滞!

  坚定开放合作信心、坚定不移全面扩大开放、坚定不移推动高水平开放……这些是习近平在历年进博会的主旨演讲或致辞致信中反复出现的表述;他亦多次围绕外资准入、自贸区建设等提出各项扩大开放的举措,亲自向与会人员介绍这些措施的落实情况,向世界传递中国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的强烈信号。

  高水平开放何以成为中国坚定不移的选择?

  习近平在首届进博会上说:“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弱肉强食、赢者通吃是一条越走越窄的死胡同,包容普惠、互利共赢才是越走越宽的人间正道。”

  在第二届进博会开幕式上,他说,我们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和举措,共同把全球市场的蛋糕做大、把全球共享的机制做实、把全球合作的方式做活,共同把经济全球化动力搞得越大越好、阻力搞得越小越好。

  在2020年第三届进博会开幕式上,他强调,我们要携起手来,共同应对风险挑战,共同加强合作沟通,共同扩大对外开放。

  第四届进博会举行时,适逢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周年。习近平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不断扩大开放,激活了中国发展的澎湃春潮,也激活了世界经济的一池春水。

  2022年的第五届进博会上,习近平说,5年前,我宣布举办进博会,就是要扩大开放,让中国大市场成为世界大机遇。现在,进博会已经成为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窗口、推动高水平开放的平台、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

  今年,在向第六届进博会的致信中,习近平强调:当前,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需要各国同舟共济、共谋发展。

  开放,是中国面对全球经济发展难题给出的答案。

  中国选择的,是一种怎样的开放?“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习近平在首届进博会开幕式上引用的这句中国传统谚语,给出了答案。2020年,他进一步提出各国要致力于推进合作共赢、合作共担、合作共治的共同开放。

  “我们要以开放纾发展之困、以开放汇合作之力、以开放聚创新之势、以开放谋共享之福,推动经济全球化不断向前,增强各国发展动能,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国人民。”习近平在第五届进博会开幕式致辞时如是说。

  六年进博会,是中国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的一个缩影。今年习近平强调:“希望进博会加快提升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窗口功能,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充分发挥推动高水平开放的平台作用,让中国大市场成为世界共享的大市场;更好提供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服务,助力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让合作共赢惠及世界。”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5周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10周年。中国的开放将如习近平所希望的那样,惠及世界。(完) 【编辑:张子怡】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创新推动香港医健行业“智慧”发展 - 半个赛季进12球 法比奥感谢国安大家庭

创新推动香港医健行业“智慧”发展

发布时间:2024-09-11 21:53:44 来源: sp20240911

  在第十五届“香港国际医疗及保健展”上,展商向参观者介绍科技医疗产品。   新华社记者 龙镜伊摄

  在中央政府大力支持和香港特区政府积极推动下,内地与香港创科合作愈加紧密。图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内的香港科学园深圳分园。   新华社记者 梁 旭摄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人工智能正逐渐成为香港医疗药械领域创新的关键驱动力。”研究人工智能医学影像的香港科创企业负责人李卓文一边操作着面前的屏幕,一边熟练地用普通话向前来参加第十五届“香港国际医疗及保健展”的参观者们介绍。

  近年来,得益于香港全力推动国际创科中心建设,大数据、深度学习等技术手段在香港医疗领域也得到更广泛、深入的应用,推动香港发展成为国际医疗创新枢纽。

  科技助力,推动医健新发展

  走进展厅,一件件外观新颖,备受瞩目的科技医疗产品,直观地将参展企业的创新理念及研究成果呈现在观众面前。

  日前举行的第十五届“香港国际医疗及保健展”是由香港贸易发展局推动的第三届“国际医疗健康周”的重点活动之一。该展览以“智慧医健 创新体验”为主题,吸引了来自8个国家及地区约300家展商参展。

  在“医院仪器展区”,展商集中介绍了人工智能在专业电子医疗设备中的运用,包括超声波、影像显示器、麻醉专用仪器及手术工具等。

  而“人工智能专家问诊系统”和“医疗大数据分析平台”的亮相,则实现了从问诊到用药指导全程覆盖,进一步打通了诊疗产业链。

  “五年前,我第一次在香港参展时,参观者大多对人工智能的概念一知半解,更别提向他们推广在医疗领域的运用了。”医疗工程专业的李卓文毕业后一直从事相关工作,在医疗用品研发领域有着丰富经验。

  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支持香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2023年以来,在中央政府大力支持和香港特区政府积极推动下,内地与香港创科合作愈加紧密,香港创科发展势头向好,李卓文把公司从深圳拓展到了香港。

  作为土生土长的香港人,他感叹,以前在香港从事高科技行业很难赚到钱,现在特区政府和市民都已认识到,创科才是香港未来发展的关键。

  “将人工智能辅助医学影像分析系统用于辅助诊断、病变检测和分类,能帮助医生提高诊断准确度和工作效率,加快诊断流程,还能一定程度缓解香港公营医疗系统人手短缺的问题。”李卓文说。

  多元平台,打造医疗新枢纽

  展会上,多家展商展示了人工智能辅助诊疗系统、手术机器人等新产品、新应用,让人们对展会主题“智慧医健 创新体验”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科技动感的外形,90多种可随意切换的虚拟场景,仿真的差异化训练……如机械臂一样可佩戴在上肢的康复机器人,从多维度实时模拟人体上肢运动规律,为患者提供了运动、视觉等多方面感官刺激,减少训练时间的同时,还能提升康复效果。

  “以前这类康复机器人只有国外才有,现在中国也设计出来了,而且价格上有明显优势。希望更多中国产品能从香港走出国门。”来自深圳的参展商刘洋说。

  展会现场,多家外国医药企业与香港企业达成合作协议。

  “‘港澳药械通’政策让创新药械更容易通过香港走进内地,粤港澳大湾区有市场规模、科技创新、政策等多重优势。”来自美国的刘易斯期待更多共赢合作。

  产学研合作,掌握市场新脉搏

  在“初创展区”,多家香港科研及学术机构,包括6家本地大学都在此参展,第一时间展示他们的创新理念及研究成果。

  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的王东,加入了校友成立的医疗器械研发初创公司,专注自动化辅助生殖相关研究。

  “公司创始人几乎都是港科大毕业的,今年我们项目被学校选中前来参展,为我们找到投资者和合作机构提供了便捷渠道,能帮我们最新科研成果更好落地。”王东说。

  近年来,香港特区政府积极推动产学研合作,让企业、大学、科研机构互相配合,促进技术创新上下游的对接与融合。

  “香港拥有亚洲领先的医学院和工程学院,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完善,而且有独特的‘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技术+市场’优势。”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生物及化学科技学系系主任周铭祥说,这些优势正有力支持香港医健领域培育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据新华社香港电 记者郭  辛)

(责编:袁勃、赵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