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促交流合作 共谋融合发展

发布时间:2024-09-28 17:33:46 来源: sp20240928

  跨海来相会,共叙两岸情。仲夏时节,一年一度的海峡论坛如约而至。

  第十六届海峡论坛延续“扩大民间交流、深化融合发展”主题,主论坛活动以及基层交流、青年交流、文化交流、经济交流四大板块50场活动各具特色、精彩纷呈,各界嘉宾共约7000人相聚鹭岛,共促交流合作,共谋融合发展。

  海峡论坛是促进两岸各界广泛交往、推动两岸民间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作为两岸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影响最深的民间交流盛会,海峡论坛历经十六载,始终坚持“民间性、草根性、广泛性”的定位,两岸同胞通过海峡论坛厚植情谊、增进理解。

  两岸一家亲,闽台亲上亲。闽台融合发展,是今年海峡论坛上各界嘉宾最有感触的话题之一。去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印发,闽台融合发展站到新的起跑线上。近一年来,从稳中有进的闽台经贸合作,到加快推进的“小四通”,再到进一步落实的台胞台企同等待遇……闽台各领域融合发展持续推进,福建积极建设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为台湾同胞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让台胞在福建有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

  两岸关系根基在民间,动力在人民,希望在青年。基层民众和青年群体无疑是本届论坛最闪亮的主角。从贴近百姓生活的职工、妇女、基层治理等活动,到充满青春活力的体育、文学、新媒体、乡建乡创等活动,再到专业性十足的科技金融、卫生健康、智能制造等活动;从两岸有关机构和企业签订多项合作协议,到便利台胞使用微信、支付宝等移动支付,再到在厦门五通客运码头专设金门乡亲服务站,为金门乡亲来厦提供更加优质便利服务……一系列聚焦两岸同胞实际需求的论坛活动与安排,让两岸基层民众在互诉亲情、共话桑麻中增进理解、凝聚共识,为台湾青年来大陆追梦、筑梦、圆梦创造更好条件、更多机遇,也为更多台湾同胞参与到两岸交流合作、融合发展中来搭建平台。

  两岸一家,越走越近,越走越亲。海峡论坛一届比一届精彩,一年比一年热络,越来越多台湾同胞特别是台湾青年,通过海峡论坛的平台,更深入了解大陆,进而参与到两岸交流大潮中来。值得关注的是,本届海峡论坛上,有不少每一届都如期赴约的“老朋友”,也有许多第一次参会的“首来族”。事实证明,在两岸开启交流30多年后的今天,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蕴含的强大内在动力、累积的深厚基础已势不可挡,不是一时的困难和阻碍所能撼动的。

  然而,与共襄盛会氛围格格不入的是,民进党当局在岛内大搞“绿色恐怖”,酸言酸语地抹黑论坛,试图阻止岛内人士前来大陆交流。“两岸关系好,台湾才会好”“两岸融合发展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海峡论坛上,两岸民众纷纷表达要和平、要发展、要交流、要合作的共同心声,为两岸融合发展写下生动注脚。这也进一步证明,民进党当局种种阻挠限制不得人心,不可能得逞。

  初心不变十六载,血脉相连一家亲。两岸同胞从来都是一家人,应该常来常往,越走越近、越走越亲。正如一位台湾青年所说,“相信我,来了之后你也会爱上这里。”期待更多台湾同胞来大陆走一走,在交流中交心,在交往中增信,一起共创美好未来。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30日 06 版)

(责编:乔业琼、陈键)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热门景点能否“超长待机” - 中国小伙在意大利以文墨会友

热门景点能否“超长待机”

发布时间:2024-09-28 17:33:47 来源: sp20240928

  在充分考量、周密安排的前提下,夜游可以成为一种安全、有趣且盈利的新模式,用市场化机制调动各方积极性,实现游客、景区、员工和城市的多赢。

  “故宫能不能开到晚上9点?”“夜幕下登长城算不算好汉?”“月光里的黄鹤楼如何拍到精彩照片?”在旅游市场如火如荼的暑期,热门博物馆和景点能否增开夜场成为大众关心的话题。

  本应寂静神秘的夜晚,一旦与熙熙攘攘的游人相遇,便催生出以深夜食堂、后备箱集市为代表的繁华夜经济。不过,在暑期、国庆等旅游旺季,相较吃夜宵、逛夜市,远道而来的游客多半更想打卡知名博物馆和景点。

  现实情况是,全国多地的博物馆“长满了人”,实行预约制的经常约不上,不预约的排队排到“怀疑人生”。目前,大多数博物馆及部分景区开放时间截止到下午5点半,这一时间限定往往难以满足游客需求。暑期旅游旺季,全国多地持续高温,傍晚时分气温则更为适宜。若热门博物馆及景点增开夜场,不仅能适当分流日间游客,还能丰富游客晚间体验,免得他们出一趟远门,晚上却只能窝在宾馆刷手机。

  当夜经济牵手热门景点,丝竹悠扬,月影婆娑,自带烟火气的夜经济就变成了更浪漫、更具商业价值的“月光经济”。体验夜场,意味着游客至少要住一晚、吃两顿饭,显著带动旅游收入。例如在北京八达岭景区,今年已有40万游客夜登长城,不但能比白天更从容地眺望长城内外,还能欣赏灯光秀与演出,附近的民宿村也随之蓬勃发展。

  北海公园、正定古城、南京夫子庙……一个个知名景区延时开放、开设夜场,增加了游客参观时间的灵活度,也有助于带动周边餐饮、住宿、交通等业态的繁荣。来的都是客,既旺人气也旺财气,哪个城市会不欢迎“月光下的夜逛族”呢?

  回应游客迫切需求,7月初,国家文物局发布通知,提出暑期重点场馆、热门场馆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延长开放时间。近日,第三批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公布,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已达345个,一系列夜游玩法陆续解锁。

  从多个博物馆和景区的实践来看,夜场搭建了大开脑洞、施展拳脚的新舞台。除了让游客参观延时开放的展厅外,还能够通过讲座、观影、戏剧、音乐会、无人机表演等形式,带来诸如“博物馆奇妙夜”、公园提灯夜游、动物园夜宿、与知名科普作家一同夜读等活动……仅仅听这些活动的名称,就觉得饶有趣味。当下游客偏爱体验式、沉浸式的游览方式,这类夜游活动倘若办得有声有色,就有可能成为“种草机”,为景区吸引新一波流量。

  对博物馆和景区来说,开夜场并非简单地拉长服务时间,还意味着运营的升级和服务的拓展。多数博物馆是免费开放的公共服务机构,延时开放增加工作量,需要对员工激励、运营成本、管理难度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量。针对暑期学生出游集中的特点,更要加强展品安全管理,做好分流引流,制定应急预案。对监管部门来说,如何维护夜间市场秩序、及时处理游客投诉举报,也是一个新问题。

  正如众多成功案例所示,在充分考量、周密安排的前提下,夜游可以成为一种安全、有趣且盈利的新模式,用市场化机制调动各方积极性,实现游客、景区、员工和城市的多赢。在旅游旺季和重大节假日,有条件的热门博物馆不妨开启“超长待机模式”,为城市的月光经济添一抹亮色,同时也为自身发展探索出多元新路。(来源:经济日报)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