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个车企“围剿”小米SU7:不退的5000元定金我们补

发布时间:2024-07-25 21:32:59 来源: sp20240725

   中新网 4月24日电(中新财经记者 吴涛 葛成)“付完尾款将直接在车价上抵扣小米SU7锁单不可退的5000元定金。”

  小米汽车可能做梦也想不到,此前炒得沸沸扬扬的“5000元定金不退”被其他车企拿来做文章。近日,多家车企“截胡”小米SU7的订单,且势头愈演愈烈。

  记者对此进行了求证核实,多个车企门店相关工作人员表示,该情况属实。

  资料图:位于北京的小米汽车门店人潮涌动,顾客在店外排队。 中新财经记者 葛成 摄

  买车退5000?多家车企门店回应

  近日有传闻称,重装上阵的智界S7“截胡”小米SU7的订单:现购买任意一款智界S7,付完尾款将直接在车价上抵扣小米SU7锁单不可退的5000元定金。

  问界体验中心门店的工作人员对中新财经表示,此事属实。还有媒体援引华为相关人士的话称,目前对此不知情,这几个周末到门店试驾的消费者很多,大规模交付的能力也是消费者关注重点。

  无独有偶,23日下午,有消息传出蔚来对已下定小米SU7消费者给予5000元补贴。蔚来门店工作人员对中新财经表示,同一个手机号凭借小米汽车锁单订单,包括排产信息,可以在提车后减去相应金额。

  理想汽车某门店工作人员则表示,新上市的理想L6有这样的优惠活动,下定小米SU7的消费者选购上述车型可给予5000元补贴。

  不过,小鹏汽车门店工作人员明确表示,没有此类政策。

  微博截图。

  雷军表态:提升产能,大家也可以选购别家

  针对产能不足,其他“友商”来抢单的事情,在22日,小米董事长雷军发了一条微博疑似回应此事,“目前小米SU7的产能和交付速度正在快速提升。如果您实在着急购车,国内新能源汽车都不错,比如,智界S7、蔚来ET5、小鹏P7系列等,大家也可以考虑选购!”

  虽然雷军嘴上这么说,但小米手上一点也没停下来,正快马加鞭增加产能。

  4月23日,小米汽车相关工作人员对中新财经表示,“我们目前正在全力扩充产能,全年交付目标会超过10万辆。原计划标准版、Max 4月底开始交付,提前到4月18日。”

  此前对于产能瓶颈问题,小米方面在4月初曾表示,目前小米汽车工厂全力以赴提高产能,并充分动员供应链伙伴全力保供,稳定推进现有订单的尽快交付、未来订单的有序处理,保障用户的交付体验。

  小米SU7发售后,引发市场热议。最新的数据显示,小米SU7锁单量,截至4月20日,超过了7万辆,但其产能不足一直受到市场质疑。

  产能不足或和“5000元定金”下单的消费者太多有关系,小米新车发布后,很多人激情下单,冷静下来又后悔,结果发现5000元的定金退不了,引发争议。对于上述争议,小米汽车方面曾表示,消费者主动锁单定金无法退款。

  用降价与产能“围剿”小米?

  小米汽车作为后来者,一经发售,在汽车市场引发强烈反响。但近来汽车圈竞争越发激烈,多个汽车厂商在交付、降价上面动作频频。据不完全统计,在小米SU7上市后的一周时间内,包括蔚来、小鹏、问界、极氪等新能源车企纷纷开启了降价或补贴活动。

  中新财经注意到,这轮“价格战”与以往不同,参与车型普遍具备高端化的特点,售价大多在20万至30万元这一区间,与小米SU7的定价高度重叠。

  例如,4月21日,特斯拉中国宣布降价,其中,Model 3焕新版售价降至23.19万元人民币,降幅5.7%;Model 3长续航焕新版售价降至27.19万元人民币,降幅4.9%。

  Model 3正是SU7对标的车型,雷军曾公开表示,“Model 3车主,要不要换一辆小米SU7?好看防晒!”而Model 3的降价意味着二者价格进一步被拉近。

  在交付上面,4月11日下午召开的华为鸿蒙生态春季沟通会上,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针对原来的智界S7产量不足质疑作出回应:上市以来,智界S7已经收获行业与市场的广泛关注,并已开启大规模交付,海量交付。

  如何应对这些车企的竞争?这是摆在小米汽车面前的问题。(完)

【编辑:刘阳禾】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 - (聚焦中国高质量发展)探访上海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新趋势

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

发布时间:2024-07-25 21:33:02 来源: sp20240725

  图①:在4K超高清转播车内,工作人员进行赛事公共信号制作。   武汉广播电视台供图   图②:长江日报报业集团举行重点传播产品路演评审大会。   长江日报社供图   图③:“映像武汉”推出的系列主题视频。   武汉广播电视台供图

  主流媒体不断涌现精品佳作;纸媒记者也能拍摄剪辑;区级融媒体中心加快建设……在武汉,纸媒、广播、电视、新兴媒体彼此交融,让正能量澎湃大流量。

  近年来,湖北省武汉市各媒体坚持导向为魂、移动为先、内容为王、创新为要,在体制机制、政策措施、流程管理、人才技术等方面不断加快融合步伐,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

  主流传播更接地气

  “迎第一缕霞光,静候凌波门的日出。划一块桨板,偶遇滩涂上的白鹭。在绿道慢跑,在江中畅游,在听涛垂钓……”9月,短视频《爱武汉朝朝暮暮》在网上刷屏。悠扬的音乐、诗意的文案,配上火红的朝霞、绚烂的晚霞,将武汉之美演绎得淋漓尽致。网友纷纷点赞:“每一个镜头都是一幅动人的画!”“有山有水,大气磅礴的武汉!”这条数百万播放量的短视频,延续着“映像武汉”一如既往的美学风格,再一次打动了万千观众。

  “‘映像武汉’是去年武汉市依托武汉广播电视台资源优势打造的城市形象短视频发布平台,上线一年以来共推出短视频218条,在视频号、抖音号等平台推出后,全网播放量已突破7亿次。”武汉广播电视台新媒体·外语频道总监助理魏少婧说,“在全媒体时代,展示城市形象的宣传应突破传统思路,既要‘正能量’,又要‘大流量’。”美景、美食、平凡人、烟火气成为“映像武汉”的“流量密码”。2023年,“映像武汉”推出《烟火人间》《你不知道的武汉》《在武汉脑洞大开》等系列主题视频,全网播放量近2亿次。

  内容为王、流程再造,不拘一格用人才。近年来,武汉广播电视台已形成14条新媒体生产线,打造了“掌上武汉”“映像武汉”等有影响力的融媒体IP化矩阵,全平台累计用户量超5000万人次,累计点击量破百亿次。按照“移动优先、直播优先、短视频优先”的思路,在对重大活动、重大新闻的报道中,武汉广播电视台要求记者在编采电视新闻的同时,将视频素材拆分为短视频,移动端优先播发;在制作视频产品时,既牢牢把握内容策划主动权,又充分发掘民间机构及拍摄达人的力量,将“民间高手”发展为自己的有生力量。

  通过“内容+项目+品牌+平台”的新媒体制作编发路径,“有意义”的内容和“有意思”的表达越来越融为一体,让包含主流价值的优质内容受到更多用户的喜爱。

  主力军挺进主战场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小谭。大家听说过能够智能演奏、智能编曲的机器人吗?今天,我们就到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和这个机器人玩玩。”这是热门短视频节目《谭芳谈新》的开场白。镜头前活泼自如的主持人谭芳,不是电视记者,而是长江日报报业集团记者。

  如今的长江日报早已不只是一张报纸。大楼里,演播厅、直播间装配齐全,大多数记者都会拍摄、剪辑视频,不少人还可以开直播、上镜头。长江日报报业集团已构建起由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九派新闻、武汉发布、长江网组成的全媒体传播体系。最新数据显示,长江日报报业集团的新媒体用户达到1.25亿人次,3年增长3倍。

  让过去擅长文字工作的记者编辑转型成为“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的全媒体人才,靠的是体制机制创新。据介绍,2021年以来,该集团已组织“周五课堂”培训233场,累计培训采编人员1.4万余人次。在考核机制上,长江日报报业集团将新媒体发稿与阅读量纳入考核计分。近年来,报社全面推动新闻生产“传播产品化”,编辑部内部开展了融媒体创新项目路演,鼓励各部门策划有影响力的新媒体“拳头产品”。《谭芳谈新》《拍“板”》《在场》等10个重点传播产品创意正是在这样的机制中脱颖而出。

  记者们走进演播厅进行“云端连线”,对话来自全国的嘉宾,同时,充分运用无人机、虚拟场景等新技术,不断创新新闻直播的表达。体制机制的创新,带来了创意的涌现,《一镜到底看湿地秘境》等“爆款”产品不断出现在公众视野之中。

  更好服务基层治理

  “通过‘学习强国’武汉学习平台,不仅本地的党员和群众可以及时学习最新中央精神,全国人民还可以了解武汉的新鲜事儿。”来到武汉广播电视台一楼左侧大厅,武汉广电新媒体副总监、“学习强国”武汉学习平台视频组主编邓辉轻触电子屏,娓娓道来。2019年7月25日,“学习强国”武汉学习平台正式运行,这是湖北省首个“学习强国”城市学习平台。

  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既要主动向上求融,更要自发向下扩容。自2019年创建以来,武汉市级融媒平台长江融媒,定制开发15个城区客户端,及时发布各城区重要信息,打通与区级媒体互联互通的“最后一公里”。

  更深入的探索也发生在区级融媒体中心。“我们安排新媒体运营人员进入全区数百个网格群,将媒体传播的触角延伸到千家万户。”汉阳区融媒体中心总编辑肖娟说,同时建立覆盖全区11条街道的新闻线索收集渠道,加强与117个社区的日常联系。2022年,汉阳区融媒体中心旗下的“汉阳知音”微信公众号总阅读量超过1490.8万次,融媒矩阵用户总量突破80万人次。

  积极向外赋能,创新探索“新闻+”运营模式,推动媒体融合走深走实。实现1100个社区书记入群;为5900余个小区开设网上主页;开展“区区小事  满满幸福”系列直播互动100多场……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自2021年上线以来,深耕当地基层社会治理,走好新时代网上群众路线。“我们还开设了武汉城市留言板,6年来,累计办理群众诉求250多万件,办结回复率100%,满意率90%以上。”长江日报报业集团新闻管理办公室李炜说。

  主动向上融合、自发向下扩容、创新向外赋能,武汉各级媒体平台立足特色、发挥所长,在探索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做强新型主流媒体上,形成了具有借鉴意义的武汉探索。

  

  版式设计:沈亦伶

  《 人民日报 》( 2023年10月29日 08 版)

(责编:卫嘉、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