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东京梦华录》之船,赴北宋节日盛宴

发布时间:2024-08-07 18:05:17 来源: sp20240807

  春节临近,游子思归,街道马路,张灯结彩。当心情与绚若飞星、灿若惊蝶的锦绣烟花一起绽放,恰如宋代词人辛弃疾形容那般:“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节庆烟花在宋代才得到真正的发展,在宋代孟元老的追忆中,火药被广泛应用于北宋节日庆典的百戏表演中,“扑旗子”“爆仗”“抱锣”“硬鬼”“舞判”“哑杂剧”“七圣刀”“歇帐”等技艺变幻多姿、热闹非凡。

  这正是民众殷实生活的象征,正如陈寅恪所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宋人的精神文化水准很高,淹没了日常的枯燥和虚无,造就了一场又一场盛大的节宴。

  或“花头画竿,醉仙锦旆”,或“夜市骈阗,至于通晓”,或“酒家皆以菊花缚成洞户”“斟御酒,看盏者举其袖,唱引曰‘绥御酒’,声绝,拂双袖于栏干而止”,又或是“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徽宗年间开封城市节日包括元旦、立春、元宵、清明、大寒、端午、七夕、中元、中秋、重阳等二十余个,每一个节日都有属于自己的仪式与氛围。

  经“靖康之变”后,孟元老徙居江左,追念汴京繁华往事,作《东京梦华录》以绘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府的生活风貌。在其卷五至卷十记载了北宋徽宗年间的节日风俗,一场场节日盛景见证了宋人的风雅。“暗想当年,节物风流,人情和美”,就让我们搭载《东京梦华录》之船,渡往北宋节日盛宴吧。

  【宋节梦华】

  春节是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早在宋时,这一天便有了当今仍在延续的“年节”的说法。除此之外,宋人又称这一天为“元日”或“元旦”。直到1912年起改用公历,元旦才特指阳历一月一日。

  据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六》记载,宋代的春节热闹欢喜,普国同庆。初霞绯红映街巷,梦幻般的春节降临。清晨,太阳跃出地平线,映照在彩棚灯影间,点亮了整个街头。街道两旁,五光十色的灯笼高悬,如飞龙翻腾般舞动,彩带在清风中飘舞。繁花似锦的装饰点缀着街头,冠梳、珠翠、头面、衣着、花卉、领巾、靴鞋、玩物,商品琳琅满目。宋人忙碌地穿梭在张灯结彩的酒楼、茶坊、集市中,被新年的喜庆氛围包裹。傍晚时分,阳光逐渐西沉,街头更显得热闹非凡。高门显赫之家的女眷们恣意观赏关扑,或围坐一团,或举杯畅饮。炊烟袅袅升起,家家户户张罗饭饮,亲戚朋友欢聚一堂,把酒言欢,共同庆贺新年伊始。

  “爆竹声中一岁除,东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在《元日》中,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将北宋百姓的生活景象与除旧布新的政治愿景相联系。而“元日”从来都不只是百姓的游戏,更发挥着巨大的政治价值。据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六》记载,“正旦大朝会……诸国使人入贺”。在这特殊的节日里,盛大的元旦朝会在宫廷展开。“殿庭列法驾仪仗,百官皆冠冕朝服,诸路举人解首,亦士服立班,其服二梁冠、白袍青缘。诸州进奏吏,各执方物入献……”大殿上列着法驾和仪仗,朝廷官员、各路举人解首,穿戴庄重肃然站立,各州各国使臣庄严隆重,手捧本国珍宝,踏入殿前,依次进献。宋朝的朝廷设宴款待,赏赐珍宝,举办宴射,以儒雅的大国风范,隆重招待各国使臣。

  元宵节在宋代又称为上元节,是农历正月十五,即每年第一个月圆之夜。元宵节根源于民间开灯祈福,由来已久。到了商品经济繁荣的宋代,元宵节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辉煌。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卷六》中详细记载了北宋东京城元宵节前盛大的准备工作和“上元观灯”习俗。

  据记载,为了迎接来年的上元灯节,从年前的冬至日以后开封府就开始“绞缚山棚,立木正对宣德楼”。从那时起,游人已经开始聚集。表演各种奇特技艺、新异本领的人汇聚于御街的两条长廊下,“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声嘈杂十余里”奇异巧妙的演出各式各样,每天都能令人耳目一新。

  甚至,为迎接元宵节特意所建的山棚,《东京梦华录》中也有详细描述。“灯山上彩,金碧相射,锦绣交辉”,山棚朝着宣德楼绘制了各路神仙故事,或是坊市中卖药、卖卦的形象。山棚前方横亘着三座彩门,各自挂有彩带装饰的金泥巨匾。彩山左右,彩带勾勒出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的栩栩如生形象,分别骑跨着狮子和白象,手指间流淌出五道水柱,不停地摇摆。水经由辘轳提升至灯山巅峰,储存在木柜中,按时释放,仿佛瀑布飞流而下。而在左右两座彩门上,以草把编织成欢快嬉戏的巨龙形状,再用青色帷幕轻遮,密密麻麻地点缀着成千上万盏灯烛。远远望去,宛如双龙腾飞,起伏蜿蜒。

  灯山矗立在宣德楼前,四周被围起一片“棘盆”,内部精心布置了一座乐棚。宣德楼上则为皇帝预备了庄严的御座,显得异常威严。而宣德楼下则搭建起一座临时表演舞台。层层叠叠的景象交相辉映,雄伟壮观,为元宵节的到来添上一抹绚烂的色彩。

  除《东京梦华录》外,宋人的诗文也留下了当时元宵节的盛景。北宋文学家曾巩这样记录正月十五喧闹的夜景:“金鞍驰骋属儿曹,夜半喧阗意气豪。明月满街流水远,华灯入望众星高。风吹玉漏穿花急,人近朱阑送目劳。自笑低心逐年少,只寻前事撚霜毛。”宋代元宵节不仅承袭了前代迎紫姑、放烟火、赏花灯、猜灯谜、吃汤圆等活动,更得益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坊市制度的瓦解,基本解除了宵禁。夜半时分街头热闹不减,灯笼悬挂在街道两旁,五光十色的光辉交相辉映,人们摩肩接踵,穿越繁华的街巷,游园、赏灯,欢笑声、歌舞声交织成一曲欢快的交响乐。市井间的热闹如同燃烧的烟火,将城市点缀得五彩斑斓。

  早在先秦时期,“清明”便作为一种节气名称出现,但直到唐代早期,依然只是节气,并未形成节日习俗。根据杨春俏观点,唐代政府把“清明”这一天定为禁火后改用新火的日期,而且由于寒食节是一个时间段,清明被包含在寒食节之中,作为节气的“清明”与作为节日的“寒食”,因时间巧合而被关联起来。据《东京梦华录·卷七》记载,清明节“寻常京师以冬至后一百五日,为大寒食……寒食第三节,即清明矣”。孟元老以“清明节”统领寒食、清明这一时段,似乎宋代已有“清明成节”的意识。宋代的清明节,承袭唐代寒食、清明节假的传统,节日活动变得更丰富多样。

  在孟元老的回忆中,从寒食节开始的三天中,宋人“皆出城上坟,但一百五日最盛”。清明时节,新坟寂寂,悠悠的思绪漂荡在坟茔之间。京城中,喧嚣的街巷渐渐静谧,人们纷纷踏上徐徐的行程,向着郊外而去,走向那些隐藏着家族记忆的静寂之地。宫廷之内,早在清明的前半个月,宫人便已穿梭于绚烂的车马之间,前往朝拜皇陵。宗室及南班官等皇室近亲也被派往各处陵墓,身披紫衫,戴白绢三角子,裹着青色绑腿。仪仗好像要穿越时空,车马用金铜作装饰,车幔如天青的梦,车额缀以锦缎,门帘点缀着珍珠。伴随着绢纱灯笼的引领,皇室近亲们行至奉先寺、道者院,祭祀诸位妃嫔的坟墓。车辆娴雅华贵,路旁士人和百姓竞相骚动,鲜花盛开的街头成为一道绚烂的风景线。京城各门的纸马铺,纸卷曲折叠成楼阁的形状,高高低低摆放在街头巷尾,如同一幅五光十色的画卷。

  城外的原野热闹非凡,扫墓的行人或聚集在随风摇曳的树下,或者在园林花圃中,摆设着杯盘,轻声交流,以酒致敬。京城中,歌舞艺人如风儿拂面,亭园间流连献艺,舞袖飘飘,歌声悠扬。夕阳斜映,回归院落,明月清辉映着洁白的梨花,如诗如画。东京城里,那些禁军护卫像战士一般,骑马奏响悠扬的军乐,四处踏青,他们称之为“摔脚”。旗帜迎风招展,军容雄壮,成为清明节另一番独特风景。

  【流变今朝】

  “仆今追念,回首怅然,岂非华胥之梦觉哉?”在孟元老的回忆中,北宋的往日盛景,如同华胥之梦,繁花开尽,徒留下回忆的落花满地。而时过境迁,文化的根脉却深深驻扎于中华大地,传统文化之树历经千年风吹雨打而屹立不倒,一次又一次重新开满繁花。春节、元宵节、清明节在时代的渡船上历经时代沉浮,在新时代再次焕发光彩。

  时至今日,春节依旧是国人心中最隆重盛大的节日,办年货、放鞭炮、穿新衣、会亲友等传统习俗,仍旧散发着旺盛的生命力。与宋代相比,桃符渐渐隐出了大众的视线,被年画、门神和春联所取代。“关扑”这种宋代商品经济发展下衍变的产物,随着时代的变迁也逐渐淡化年味气质,演变为跨越时空的现代商业模式。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春运、春晚、微信红包等登上了春节的历史舞台。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春节前夕,在外的游子们,拎着年货和特产,如洪流般涌进车站,期盼早点回家团圆。除夕夜,众多家庭都是在春晚的欢乐中,共同度过了感动、温馨、热闹的除夕之夜。近几年,抢微信新年红包逐渐成为了春节必备节目。微信群里的红包雨迅速飘洒而下,人们手指灵活地在屏幕上飞舞,欢声笑语不绝于耳,“红包”犹如一颗颗流动的小星星,充满了温馨和幸福的味道。

  “新年俗”在诞生,传统年俗也在传承中有了新的面貌。社交媒体的兴起使得元宵节灯会在网络上得到更广泛的传播,晒朋友圈、网红地打卡,形成了一种全民参与的文化现象。起源于南朝时期的“秦淮灯会”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985年以来,已成功举办37届。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湟源排灯”,是流传于湟源县的一种民间节日灯彩艺术,至今仍不断在元宵节期间组织展挂。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里商仁灯将其制作、表演等开发为当地特色的体验性旅游项目,助力乡村旅游。

  当今,元宵节的庆祝方式更加多样。除了传统的灯火和猜谜,还有各种文艺演出、电视节目、线上线下互动活动等。多样的庆祝方式既延续了传统,又注入了现代元素,使得元宵节更富有活力。现代的灯会不仅继承传统之美,更融入了创新科技。LED技术、投影技术等应用使得灯会更加绚丽多彩,独具现代创意。猜谜活动也在现代得到传承,但题材更为广泛,涉及社会热点、科技和文化等多个领域,展现了时代的多元变革。

  商业的崛起是现代元宵节的另一特色。商家通过推出各种特色产品、节目和活动,吸引着大量民众的参与。得益于现代商业化活动,元宵节不仅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成为了商家与消费者互动的平台,反映了现代社会对于商业文化娱乐的多元需求。

  总体而言,宋代到现代,元宵节的转化不仅是一种文化传承,更是中国文化的现代演绎。这一变迁不仅见证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也为当代社会注入了更多的活力和创意。

  宋代清明节游春踏青、上坟等传统习俗在现代转化中绽放光彩。宋时的文艺繁荣,不仅在盛大的节日庆典中有所体现,也为后来的文化传承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起源于宋代的溱潼会船节被誉为“民俗文化之大观,水乡风情之博览”,获“大世界吉尼斯之最”称号,被评为国家重点旅游项目,至今仍散发着生命力。至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的茅山会船,在当今仍旧是江苏闪耀的文化名片。每年清明节,茅山周边地区自发组织会船活动,船只和选手齐聚一处,参加竞技和表演。此外,最早可追溯至黄帝,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宝鸡清明节公祭仪式——祭祀炎帝圣典活动,至今仍有着极强的社会影响力,吸引着越来越多人参与。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北宋诗人黄庭坚在《清明》中所描述的景象至今仍在中国的大地上一次又一次上演。清明节,如同一面清澈的湖水,映照着历史的倒影。当代,寒食的旧梦渐行渐远,清明节独占鳌头,成为一年四季中最为庄重的时刻。我们或许不能再踏遍宋代的寒食径,但清明节的祭祀之情,却与时俱进,延续千年的思念之意。或许,正是这两个不同的传统,串联起了时光的线索,勾勒出一个个清明时节的画卷,浓缩了历史的精华,让人感怀不已。

  在时代的浪花中,传统节俗,或磐石般坚韧如初,风雨不动,或如浮萍般被遗落于茫茫沧海,或在沧浪滚滚中时隐时现。至今,春节、元宵节、清明节这样的全民节日仍旧在国人的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上巳节、花朝节等在日常生活中逐渐被淡忘的传统节日,更是被年轻人重新从历史深处打捞了出来。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从宋代至今,承袭着千年文化的传统节日如一轮皎洁的明月,悠远而璀璨。河南卫视“奇妙游”的出圈,汉服热,时装国风潮……传统文化在当今被召唤、更出彩。当今传统节日的回归、崛起,如同绽放的花朵在春风中摇曳生姿,不仅表达了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更是对中华优秀传统价值观的深刻认同。在传统节日的庆典中,国人汲取了历史的营养,感受着千百年来先贤留下的文明之光。这是一场文化的沐浴,让我们在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中,重振民族的魂魄。

  文汇报 王凤娟 凌傲然 【编辑:李润泽】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为亚太稳定繁荣作出更多贡献 - 习近平向马耳他新任总统德博诺致贺电

为亚太稳定繁荣作出更多贡献

发布时间:2024-08-07 18:05:18 来源: sp20240807

  浩瀚的太平洋,连接着全球经济最具活力的增长带。

  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即将在美国旧金山举行。当前,亚太地区局势总体稳定,区域合作不断取得进展,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主流。同时,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地缘政治紧张与经济格局演变叠加,冲击亚太地区发展环境和合作架构。国际社会期待此次会议发挥亚太引领作用,凝聚亚太共识,推动各方共同构建开放包容、创新增长、互联互通、合作共赢的亚太命运共同体。

  今年是亚太经合组织首次领导人会议召开30周年。30年来,中国的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与亚太经济合作的不断扩展相伴相随。2013年以来,习近平主席出席或主持历次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从“亚太命运共同体”到“亚太梦想”,从“亚太伙伴关系”到“全方位互联互通蓝图”,中国理念、中国方案在亚太地区引发强烈共鸣,为亚太稳定繁荣作出更多贡献。

  “对加强区域合作、重振发展活力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要顺应时代潮流,维护自由、开放、非歧视的多边贸易体制,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我们要携手建设开放型经济和区域合作框架,以开放包容精神推进亚太自由贸易区建设。”10年前,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习近平主席倡议维护和发展开放型经济,推动亚太地区形成政策协调、增长联动、利益融合的开放发展格局,既着眼于解决亚太面临的挑战,也为未来发展开出良方。

  中国的开放和发展与亚太紧密相连,中国始终是亚太区域经济合作的坚定支持者和积极推动者,将自身发展与区域发展紧密结合,以自身对外开放带动区域整体开放。2013年以来,习近平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平台上,始终强调开放包容、合作共赢,推动亚太合作朝着正确方向前进——

  “亚太经合组织是一个大家庭,打造发展创新、增长联动、利益融合的开放型亚太经济格局,符合所有成员共同利益。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亚太经济体需要共同构建互信、包容、合作、共赢的亚太伙伴关系,为亚太地区和世界经济发展增添动力。”9年前,燕山脚下,雁栖湖畔,习近平主席指出,“亚太发展前景取决于今天的决断和行动。我们有责任为本地区人民创造和实现亚太梦想。”亚太伙伴关系和亚太梦想的确立,是亚太区域合作和亚太地区处理国家关系理念的重大进步,为亚太地区长远发展和共同繁荣勾画新愿景,指引新方向,注入新动力。

  “中国愿同各方一道,以发展为主题,扩大开放,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互联互通,推进改革创新,共同绘制亚太合作的宏伟画卷。”2016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亚太发展与合作的中国方案:以发展为主轴,以区域经济一体化、互联互通、改革创新为支撑,以伙伴关系为保障,形成亚太经合组织中长期合作架构,擘画通往亚太共同体的路线图。

  “不同文明、制度、道路的多样性及交流互鉴可以为人类社会进步提供强大动力。我们应该少一点傲慢和偏见、多一些尊重和包容,拥抱世界的丰富多样,努力做到求同存异、取长补短,谋求和谐共处、合作共赢。”2018年,习近平主席的重要阐述弘扬亚太伙伴关系的主旋律,为亚太和全球合作沿着正确轨道前行提供了正能量。

  2020年,亚太经合组织茂物目标到期,面临制定2020年后合作愿景的历史性任务。“无论是赢得全球抗疫最终胜利,还是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国际社会必须团结协作,共同应对危机考验。”习近平主席高举多边主义旗帜,全面阐述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主张和深刻内涵,强调亚太经济合作从来不是零和博弈、你输我赢的政治游戏,而是相互成就、互利共赢的发展平台。

  “我们要推进落实2040年愿景,构建开放包容、创新增长、互联互通、合作共赢的亚太命运共同体。”2021年,习近平主席深刻把握地区发展大势和时代进步潮流,旗帜鲜明地指出开放是亚太合作的生命线,要坚持开放的地区主义。

  “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建设和平稳定的亚太”“坚持开放包容,建设共同富裕的亚太”“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建设清洁美丽的亚太”“坚持命运与共,建设守望相助的亚太”。2022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关于亚太未来发展与合作的重大主张,为亚太经合组织树立起共建亚太命运共同体、再创区域合作新辉煌的行动路标。

  …………

  从擘画蓝图,到完善架构,再到扎实推动,中国理念凝聚区域合作共识,中国方案照亮务实合作前路,中国行动推动区域共筑梦想。

  “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合作主张对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应对疫情挑战和实现经济复苏提供了重要指引”“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对加强区域合作、重振发展活力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主张引导亚太合作沿着正确方向前进,为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繁荣作出重要贡献”……在国际人士眼中,中国方案与中国作用,彰显一个大国的责任与担当。

  多年来,中国理念和主张多次写入亚太经合组织重要成果文件:中方倡议占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北京会议上百项成果倡议的一半以上;2020年通过的《2040年亚太经合组织布特拉加亚愿景》提出,2040年建成开放、活力、强韧、和平的亚太共同体,实现亚太人民和子孙后代的共同繁荣,体现了亚太命运共同体的核心理念;2021年通过的《2040年亚太经合组织布特拉加亚愿景》落实计划,重申要落实中方倡议的亚太经合组织《互联网和数字经济路线图》和亚太经合组织互联互通蓝图;2022年通过的《2022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宣言》和《生物循环绿色经济曼谷目标》,体现了中国关于共建亚太命运共同体、新发展理念等政策主张……国际舆论评价,中国成为团结各方应对共同挑战的引领力量。

  “我们要以战略和长远眼光看待亚太合作,维护亚太经合组织在区域合作中的主渠道地位,维护亚太合作正确方向。”布特拉加亚愿景的种子已经播下,中国期待与各方一道培育亚太共同发展的繁荣之花。

  “中国发展离不开亚太,亚太繁荣也离不开中国”

  汇聚千流的广袤太平洋,见证中国同世界经济和国际体系的深度融合。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5周年。在这一特殊年份回望中国与亚太、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其中蕴含的历史启迪弥足珍贵。改革开放后,中国参与的第一个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就是亚太经合组织。中国循序渐进推进改革,加速对外开放步伐,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同亚太乃至世界分享发展机遇。

  落其实思其树,饮其流怀其源。“中国的发展受益于亚太,也用自身发展回馈亚太、造福亚太”“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中国都将扎根亚太、建设亚太、造福亚太”“中国是亚太大家庭的一员,中国的发展起步于亚太,得益于亚太,也将继续立足亚太、造福亚太”……习近平主席多次在亚太经合组织平台上明晰宣示,中国一直积极融入亚太区域合作,始终是亚太开放合作的推动者。

  坚持开放的地区主义,数字是有力证据。

  2022年,中国与亚太地区贸易额达3.1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9.2%,占中国外贸总额的36.8%;同期,中国高质量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对其他成员国进出口总额达12.9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5%。

  从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北京会议上推动启动亚太自由贸易区进程,到积极推进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再到与东盟积极推进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建设,中国一步一个脚印,不断深化与地区经济体的贸易投资合作,为建设开放型亚太经济持续贡献力量。印度尼西亚经济统筹部副部长埃迪·普里奥·潘布迪感叹,中国是促进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也是RCEP实施的重要推动力。

  23天,行程2万公里,这是“樱桃快航”货轮运送智利车厘子进入中国的时间,比10年前缩短了10天左右。在疫后经济复苏的关键时刻,这些跨越南北半球的一颗颗水果,是中国经济与亚太经济始终相互依存、深度融合的见证。根据亚洲开发银行发布的《2023年亚洲经济一体化报告》,亚太地区经济今年上半年的复苏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中国对该地区的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4.2%。

  “中方对于经济规律和市场原则的尊重,给亚太经济体树立了榜样”“中国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将助力推进亚太自由贸易区进程”“中国在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方面起到的作用是如此重要,在这个时间点,我们需要中国在亚太、在全球引领这一进程”“中国积极支持全球与区域经济复苏,亚太地区实现和平稳定与繁荣发展离不开中国贡献”……在当前国际环境下,国际人士对于中国经济与亚太合作的生动观察,凸显“亚太是个大家庭,中国是大家庭中的一员。中国发展离不开亚太,亚太繁荣也离不开中国”。

  “让亚太地区经济发展走在世界前列”

  “为所有人创建强韧和可持续未来”,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主题,传递出绿色和创新对于亚太地区的重要意义。

  “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建设清洁美丽的亚太”“中国式现代化必须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路。这是对我们自己负责,也是对世界负责”“要坚持绿色低碳发展,打造绿色产业和绿色金融,加快构建亚太绿色合作格局,让亚太地区经济发展走在世界前列”……对于亚太未来发展繁荣,习近平主席提出一系列重要主张,其中“绿色”是关键词之一。

  在中国政府的积极推动和中国企业的积极参与下,亚太经合组织可持续能源中心、中国—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中心等合作平台逐步搭建,墨西哥尤卡坦半岛齐拉姆红树林保护区等绿色发展项目落地生根,为共建清洁美丽的亚太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亚太经合组织秘书处执行主任丽贝卡·玛利亚表示,中国以实际行动展现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决心,践行了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国际承诺。

  依托数字孪生技术,中国科学家正在为拉美国家的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更多中国方案;引入5G、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中国企业帮助泰国医院服务流程实现全面智能化转型;借助中国—东盟信息港,中国—东盟跨境经贸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中国不仅自身在科技创新和数字经济发展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同时还积极倡导在亚太乃至世界范围内推进数字化转型,为亚太长远发展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积极践行亲诚惠容理念,全面发展同周边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携手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促进亚太互联互通建设水平提升;倡议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为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融资支持;高标准举办广交会、服贸会、消博会、链博会等国际展会,与各方携手谱写开放合作、互利共赢故事;刚刚落幕的第六届进博会取得丰硕成果,按年计意向成交创历届新高,金额达784.1亿美元、比上届增长6.7%……中国坚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亚太和世界提供新机遇,为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贡献中国力量。

  “坚定不移推动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

  人口占世界总人口1/3、经济在全球占比超过六成、贸易占比将近一半,亚太地区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之源。今年以来,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大背景下,亚太地区经济展现韧性和活力。

  亚太经合组织首次领导人会议召开30年来,在世界经济大潮中,亚太经合组织为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支持多边贸易体制、引领经济全球化发挥了积极作用。

  正如太平洋因联通四海而活力澎湃,开放是亚太合作的生命线。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实现社会稳定和生活幸福是亚太各国的共同追求和愿望。

  在秘鲁中部海拔3000多米胡宁省首府万卡约市,一条中企承建的公路沿着安第斯山脉盘旋向东,成为连接秘鲁安第斯山区和热带雨林地区的重要交通线。“我希望这条路给我带来更美好的生活。”当地居民对未来的生活更有盼头;

  柬埔寨东部磅湛省出产的香蕉绝大部分运往中国市场。随着越来越多的新鲜水果相继获准出口中国,柬埔寨水果种植业发展迅速。柬埔寨农林渔业大臣邓迪那表示,水果出口中国市场,对柬埔寨而言是重要机遇;

  …………

  “太平洋之所以广大,是因为它没有任何自然阻隔,我们不应该为它设定人为的阻隔。”“亚太是我们共同发展的空间,我们都是亚太这片大海中前行的风帆。亚太未来发展攸关亚太经合组织每个成员的利益。”“中国愿同所有国家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和平共处、共同发展。”“中国将坚定不移推动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为亚太稳定繁荣作出更多贡献。”从2013年强调牢固树立亚太命运共同体意识,到2014年倡导共建互信、包容、合作、共赢的亚太伙伴关系,再到2019年提出构建开放包容、创新增长、互联互通、合作共赢的亚太命运共同体;从2021年全面阐述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深刻内涵,到2022年提出建设关于亚太未来发展与合作重大主张,中国始终高举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旗帜,引领亚太合作方向。

  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倡导真正的多边主义、坚持开放的区域主义,受到亚太各方的高度赞赏和支持:“反映了地区人民求和平、谋合作的共同心声,有助于维护亚太合作正确方向,体现了中国作为大国的责任担当”“开放的亚太需要各经济体携手构建开放包容、创新增长、互联互通、合作共赢的亚太命运共同体”“我们期待中国推动各方朝着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目标迈进,携手开创亚太经济合作新篇章”……

  大国之大,在于责任重大。美国是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东道主。中美两国是全球前两大经济体,经济总量超过世界1/3、人口总数占世界近1/4、双边贸易额约占世界1/5,在驱动亚太经济增长、促进亚太区域合作中发挥着独特的重要作用。宽广的地球完全容得下中美各自发展、共同繁荣。中美关系真正稳下来、好起来,不仅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根本利益,也将为亚太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繁荣发挥建设性作用。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等多边机制更好发挥作用,扩大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等合作机制影响力,增强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面对世界经济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一个脚踏实地、勇毅前行的中国,将为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带来更多稳定性与正能量;一个自信开放、奋发有为的中国,将以自身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新动力;一个胸怀天下、笃行担当的中国,将为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繁荣与进步带来新启迪、新希望。

  *** ***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新形势下,亚太各经济体要汲取历史经验和教训,因应时代挑战,坚定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共同开拓发展新局面,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以亚太地区的稳定和繁荣,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中国愿同地区伙伴一道,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开放的区域主义,以自身发展带动他人发展,以协调联动最大限度发挥各自优势,推动亚太成为合作发展的高地,为亚太和全球可持续发展注入更强劲的动力。

  (人民日报记者 俞懿春 曹师韵 张朋辉 杨 一) 【编辑:于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