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水资源保障能力不断夯实(大江大河·关注长江高水平保护②)

发布时间:2024-07-24 22:15:22 来源: sp20240724

核心阅读

长江流域是我国水资源配置的战略水源地,在国家水网总体建设布局中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通过不断健全长江流域水工程体系建设,强化流域水工程统一联合调度,长江流域水资源保障能力不断夯实。

万里长江奔涌,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水资源保障。数据显示,长江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9959亿立方米,约占全国的36%,居全国各大江河之首。

10月20日13时,三峡水库坝前水位达到175米,标志着2023年三峡水库满蓄目标顺利实现。“175米是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全面实现各项功能的重要标志线。在这一高程下,三峡水库库容达393亿立方米,水电资源可实现最大限度利用,长江航道将成为更顺畅高效的‘黄金水道’。”水利部三峡工程管理司一级巡视员张云昌介绍。

截至10月20日,以三峡水库为代表的长江流域控制性水库群蓄水量达1069亿立方米,这是自2012年长江流域控制性水库群联合调度以来蓄水量首次超过1000亿立方米。近年来,水利部门不断健全长江流域水工程体系建设,强化流域水工程统一联合调度,加强跨区域水资源丰枯调剂,不断夯实水资源保障能力。

长江每年供水量超过2000亿立方米,长江流域水工程综合效益显著

长江流域是我国水资源配置的战略水源地。长江每年供水量超过2000亿立方米,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高效开展水资源配置,离不开控制性水库群的关键作用。水库群相互配合,在蓄丰补枯、拦洪削峰上形成集聚效益。”长江水利委员会规划计划局规划一处副处长汪鹏介绍,2012年首次开展联合调度时仅有三峡及上游水库共10座,今年纳入联合调度的水库有53座,总调节库容达到1169亿立方米。

长江流域控制性水库群整体效益明显提升,在保障流域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三峡水库每年汛末启动蓄水,为当年冬季和次年春季用水提供保障。近年来,三峡水库每年枯水季节下泄流量提高到每秒6000立方米以上,为长江中下游补水200多亿立方米。”张云昌说。

以长江流域水系为脉络,一座座引调水工程的建设,促进着跨区域水资源丰枯调剂。

汩汩汉江水,穿越秦岭,润泽关中。桥墩次第拔起,盾构机穿行地下,引汉济渭二期北干线工程加快推进。据介绍,工程建成后,年均调水规模可达15亿立方米。

引汉济渭、滇中引水、引江济淮、引江补汉等工程加快推进。“引调水工程的取水点分布在流域上中下游,一条条‘水动脉’穿行,连通黄河、淮河、海河流域,长江逐渐形成为全国大范围输水态势,长江流域在国家水网总体建设布局中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汪鹏说。

125座(处)水工程纳入联合调度,强化流域统一联合调度

长江流域纳入联合调度的水工程总数由111座(处)增至今年的125座(处)。长江水利委员会进一步加强长江流域水资源统一调度管理,规范调度行为,促进水资源高效利用。

为何要开展水工程联合调度?“长江流域水工程体系庞大,流域内有5万多座水库、堤防长度约3.4万公里、国家蓄滞洪区46处,此外还有大量水闸、泵站以及重要的引调水工程。”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旱灾害防御局调度处副处长张虎介绍。

“就拿水库来说,流域内的九大水库群分布在168万平方公里区域内,涉及的金沙江、雅砻江、汉江、洞庭湖、鄱阳湖等水系复杂且相互连通,必须科学制定方案,才能相互配合,充分释放效益。”张虎说。从调度目标的多样性看,不少水工程同时承载防洪、供水、灌溉、发电、航运、生态等多重任务,同时,上下游、左右岸和干支流对水工程调度需求不同,只有统筹协调、平衡利益,才不会顾此失彼。

开展水工程统一联合调度,找寻多重目标的最优解,能够充分发挥流域水工程体系的整体作用,不断提升流域整体水安全保障能力。2012年以来,长江水利委员会逐年编制年度联合调度运用计划,在联合调度的规模、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体制机制等方面不断探索和实践。

联合调度对象更多元。联合调度范围从单一水库转变为包含水库、排涝泵站、蓄滞洪区、水闸、引调水工程等多类型的水工程体系。

联合调度目标更丰富。水利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在确保流域防洪安全的基础上,水利部门统筹考虑供水保障、发电运行、航道水深、生态流量等方面的需求,积极探索联合调度应对应急突发事件。目前联合调度时间从汛期调度转变为汛前消落、汛期防洪、汛后蓄水、全年供水及特殊时段应急处置的全年全过程。

系统发力,不断完善长江流域水工程体系

节约集约用好长江流域水资源,要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在高水平保护上下更大功夫。

“以国家水网建设为契机,科学把握长江水情变化,统筹推进水灾害防治、水资源节约、水生态保护修复、水环境治理,努力建设安澜长江。”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王建华说。

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近日,《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水资源调度管理实施细则》印发实施,明确提出水资源调度控制要素主要包括用水总量和用水过程,以及控制断面生态流量(水位)、最小下泄流量(最低控制水位)和下泄水量等。目前,长江流域重要跨省份江河水量分配基本实现全覆盖,有力促进合理分水、管住用水,推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树立“一盘棋”思维,加快补上水工程体系短板。“流域水工程体系还存在系统性不强、标准不够高等挑战。”张虎介绍。水利部门瞄准薄弱环节,加快补网联网。近期,华阳河蓄滞洪区、康山蓄滞洪区等陆续开工建设,将进一步完善长江中下游防洪体系。长江安庆河段治理工程等即将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对保障下游河势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完善河湖生态系统保护治理体系,统筹推进水系连通、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王建华建议,坚持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加强长江水域岸线管理,深入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特别是要因地制宜开展生态工程,实施长江上游高原湿地、中游低山丘陵湿地、下游冲积平原湿地保护修复,加强重点区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强化水利水电工程生态调度,持续提升长江流域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 人民日报 》( 2023年10月23日 15 版)

相关新闻:

筑牢长江经济带生态安全底线(大江大河·关注长江高水平保护①)

(责编:卫嘉、白宇)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掼蛋成“寒假作业”引争议 创新前提是防沉迷 - 天猫国际在进博会的“探新之旅”:进博展品也是双11新品

掼蛋成“寒假作业”引争议 创新前提是防沉迷

发布时间:2024-07-24 22:15:25 来源: sp20240724

  近日湖北宜昌一教育集团布置寒假作业——人人学会打“掼蛋”,并将此定为新学期校本课程。据称,寒假期间师生自主学习掼蛋,相关校本课程,也不是必修课,只是兴趣课,并不是强制的,但该新闻还是引发广泛关注。报道中,校方曾强调,“不赌博不带彩,只是作为智力运动来倡导,营造特别的亲子时光。”此举也为“减少小学生玩手机,自我封闭的时间”。而网友的关注点,在于掼蛋能否对孩子有益、有没有必要作为一项作业?

  掼蛋从一种民间兴起的棋牌游戏,成为流行全国的一项竞技运动,并在很大程度上获得了“官方认可”。2023年的第五届全国智力运动会,掼牌(掼蛋)被列为表演项目,并与象棋、桥牌、五子棋等传统项目一同进入全民棋牌网络大赛总决赛。纷至沓来的掼蛋赛事、掼蛋协会也不新鲜,近日,上海市掼蛋运动协会相关话题还登上热搜。能火遍全国的棋牌运动,自然有其独特的魅力。掼蛋兼具趣味性和竞技性,打法不复杂,门槛低,方便参与,如今不只是大众棋牌项目,在一些地方几乎已经成为一种具备年味的民俗。打掼蛋能锻炼一定的手脑协调和观察判断分析能力,当然对未成年人究竟能起到多大的智力促进作用,见仁见智,但寒假全家围坐掼牌,倒是可以在游戏中增进家庭内、亲友间的感情,在欢声笑语中加强沟通交往、体味亲情友情。

  作为学校来说,布置学打“掼蛋”,本意或是在寒假增强实践性、减少纸笔作业负担方面,做出探索。从这个意义上看,在假期中,“掼蛋”作为一项兴趣,应发挥其健康安全、益智增乐的正向价值和作用。比如在寒假期间,很多人都见过这样的场景:孩子们聚到一起,要不就是每个人玩自己的手机,要不就是一起打游戏看电视,依然是盯着大屏小屏看。让孩子们怎样多面对面快乐交流,增进与家人间亲密接触,改善亲子关系,寻找到一些有意思也便捷的互动方式,确是值得探讨的话题。

  但任何事都过犹不及,成长教育尤需把握好尺度。对于成人来说,掼蛋除了动手健脑,还可以具备社交功能。而对于未成年的孩子来说,怎样在学校、家长指导下,既从游戏中获得乐趣、开心益智,又要防止沉迷其中,是一个关键。不妨记住:学会游戏不是最终目标,更重要的是从中锻炼思维、体悟家庭情感。寒假、过年的家庭活动也要注重健康适度,防止打牌时烟味缭绕,避免孩子熬夜游戏,远离不文明牌桌语言等影响未成年人的行为。

  其实在这个寒假,以南京的小学为例,很多学校也都推出了形式各异的“作业”,弱化甚至取消了笔头型,取而代之更多实践体验性的内容,如创意研究十二生肖,鼓励孩子参与家庭劳动,和父母一起观影、逛展、打卡文博场馆,探家乡民俗,寻访优秀传统文化。这些让孩子们享受寒假、在实践中成长的创新和探索,值得肯定。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寒假实践型“作业”也有很多的空间和形式,并不单一。从学校层面,可以在做好调研规划的前提下,让寒假实践更加科学合理,同时和家长做好协同,鼓励孩子多方面自主探究,丰富视野,让寒假“作业”真正变得不再单一、不是负担,而是多彩的乐趣和收获。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评论员 薛蓓 【编辑:刘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