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母机”更新换代 预计将新增千亿级市场需求

发布时间:2024-07-29 10:09:56 来源: sp20240729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日前推出了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其中,重点提到了推动工业母机行业更新服役超过10年的机床。

  “工业母机”是什么?简单来讲,就是制造机器的机器,通常称之为机床。记者从昨天闭幕的第十三届中国数控机床展览会上了解到,国家推出的更新方案,对机床产业来说,正是时候。

  十年换代周期 推出更新方案恰逢其时

  记者注意到,对比往届的机床展,这届展会来了不少“新面孔”,600多家新面孔占总参展商数量的近1/3。他们的展品定位高端、数控、智能,这些特点与老旧机床产品截然不同。国家推出的更新方案,对机床产业来说,可以称得上恰逢其时。

  参展商 陈昊:这确实是一个很好的时机,因为机床行业本身整体的换代周期大概是十年左右,现在确实到了这样一个时间的节点。

  记者从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了解到,2023年,机床工具行业受国际环境等因素影响,全年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同比有所下降。正是在这个时候,我国推出了更新方案,明确提到,到202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超过90%、75%。

  这对眼下相对低迷的机床行业来说,无疑是给机床行业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会长 毛予锋:这次政策出台非常及时,数字、互联制造是紧跟新技术发展的需要。我觉得对机床行业是重大利好,尤其在需求端给机床行业创造了非常好的应用环境。

  更新行动 预计将新增千亿级市场需求

  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负责人表示,每次设备更新行动都对我国机床产业和消费市场壮大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这次机床行业的更新行动,预计到2027年末,至少累计新增千亿级的市场需求。

  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会长毛予锋说,2009年的设备更新行动,我国成为了世界第一大机床生产国和消费国,还奠定了发展数控机床的产业基础。这次的更新行动方案,是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推出的,必将对高端数控机床的市场需求带来巨大商机。

  这台机床是用于汽车生产的,与老旧机床不同,它的高端在于生产效率的提高。

  参展商 张世顺:这种生产线是用于加工压轴出来的汽车底盘件这种零件,它的效率比通用机床加工效率提高3倍以上。原来的话可能要1个小时,现在可能20分钟就可以。

  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表示,设备更新最直接、最有效,将涉及技改大批量采购机床产品。而消费品以旧换新属于需求侧的新动能,相关消费品上游制造环节也会产生新的设备更新或者添置需求,进而带动机床产业销量提升。

  跨国公司将积极参与中国工业领域设备更新

  采访中记者发现,不仅是国内的参展商看好这次出台的工业领域设备更新方案。不少跨国公司也表示,这一方案给他们也带来了巨大商机。

  一家来自西班牙的参展商告诉记者,他们带来的新产品十分适合中国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包含人工智能等新技术。

  西班牙参展商 乔·桑腾斯:我们的战略一直与中国的发展目标保持一致。我们愿意和中国的企业一起提高设备的自动化率。

  记者在采访中进一步了解到,中国推出的设备更新方案,还促使不少跨国公司考虑加大在中国的投资。这家来自日本的参展商说,2000年进入中国市场时,他们只投入了三个产品,如今已经扩产到70多个产品。

  参展商 松村茂弘:在中国,我们已经扩建完成了两个工厂。今后也会继续加大中国的投资,因为我们非常看好中国市场的前景和未来。

  记者了解到,这届机床展有40%的展位是国际参展商,跨国公司的新产品几乎都针对中国的需求进行了调整。(央视新闻客户端) 【编辑:梁异】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 让黄河水遍地生“金” - 中国陶瓷文化展在澳大利亚悉尼开幕

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 让黄河水遍地生“金”

发布时间:2024-07-29 10:09:57 来源: sp20240729

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受访者供图

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受访者供图

在内蒙古河套灌区水量信息化监测中心,一块53米长、2.9米高的超大电子屏幕墙引人注目,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等工程运行情况、总干渠及五大灌域灌溉渠道的水位流量等实时画面、数据清晰可见。

“屏幕显示的是渠道水位、流量等实时数据。”内蒙古河套灌区水利发展中心(以下简称“河灌中心”)信息化处信息科科长姜杰说,“通过快速、精准掌握用水情况,经过水量调度系统的分析处理后,分水调度更加高效、准确。”

内蒙古河套灌区是我国三大灌区之一,这里沟渠纵横,灌排渠(沟)道总长约6.4万公里,水量调度工作尤为重要。近年来,河套人民运用信息化技术提升水资源调度管理水平,应用来需水预测、动态配水等各种模型,为灌区引、供、排等用水一体化调度插上了“智慧化”翅膀,大做“节水”文章,促进水资源的高效利用,这片被黄河水滋润的土地,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

将“一把锹”浇地进行到底

午后的杭锦后旗二道桥镇刹台村,庄稼早已收获归仓,汩汩的黄河水从引水渠中不断涌入田地,村民张和平正忙着村里1500多亩地的秋浇工作,“现在可忙哩,晚上还得来值班。” 张和平乐呵呵地说。

秋浇一直是河套灌区秋收秋翻后改良土壤、储水保墒的重要举措。今年河套灌区的秋浇用水发生较大变化:受黄河来水偏少影响,灌区分配水量10.051亿立方米,比去年减少了近6亿立方米。

除合理压缩今年秋浇部分面积,为把有限的秋浇水用于保障粮食生产,河套灌区所在的巴彦淖尔市、旗(县、区)、镇(乡)、村都行动起来,层层召开各类工作会议,以村民小组为单元成立“包浇组”,全面推行“一把锹”浇地,通过调整种植结构、平地缩块、滚耙保墒等综合措施,合理安排秋浇和干地面积,坚决防止“大水漫灌”等现象。

张和平是刹台村3人“包浇组”的组长。“我们的任务就是控制浇水时间,水浇多少、地浇多深、先浇哪后浇哪,坚持用一把尺子量到底。”张和平介绍,今年一律浅浇快灌,耗水量大的农作物地块尽量在“一条线上浇”,最大限度降低亩均用水量,提高用水效率。

“水紧张、金贵了,倒逼精细化管理。”二道桥镇水运通专业合作社监事长杨振国说,“今年秋浇打破‘黑夜不浇、风天不浇、雨天不浇’的‘三不浇’习惯,一旦开浇就不放松,实现快浇又节水。”二道桥镇水运通专业合作社对接15个村组和16.196万亩耕地,将用水量指标等信息公布至各村组。杭锦后旗推广“支部+群管组织”管理渠道模式,建成农民用水合作社58个,覆盖所有村社和灌溉直口渠系,全面落实用水计划和用水定额,既确保秋浇顺利进行,又促进农户转变用水习惯。

引黄滴灌浇出丰收田

磴口县巴彦高勒镇北滩村引黄滴灌工程项目蓄水池。受访者供图

磴口县巴彦高勒镇北滩村引黄滴灌工程项目蓄水池。受访者供图

在磴口县巴彦高勒镇北滩村引黄滴灌工程项目区,一个巨大的蓄水池像是平放在黄土地上的一块蓝宝石,引人注目。黄河水经一级沉淀池沉降后,通过涵洞流入这里,又由旁边的泵站提水经过滤系统后,管道输水至田间滴灌系统。

“我家40亩地种了葵花和玉米。从去年开始滴灌后,玉米每亩增产300多斤,葵花每亩增产快100斤。”今年54岁的北滩村村民李云峰掰着手指头,欣喜地讲述滴灌给农业带来的种种好处:省水、省肥、省人工、产量高……

习惯了在大田里劳作的河套人,如今做起了精细活。河灌中心乌兰布和分中心办公室主任李德海介绍,自2019年以来,分中心配合磴口县利用湖泊、湿地、海子等有利地形,逐步推广引黄滴灌水肥一体化工程。截至目前,已建成引黄滴灌泵站11处,滴灌面积18万亩,不仅实现年节水500万立方米,还大幅提升灌溉效率和灌溉保证率,有效提升地力,促进粮食增产。

“我们管好用好流向田间的每一滴水,种粮户就有了增收致富的希望。”李德海自豪地说。目前,河套灌区已经发展水肥一体化滴灌面积超过100万亩。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水利部加快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改造,强化体制机制创新,促进水资源节约高效利用。“截至目前,我国已建成耕地灌溉面积10.55亿亩,占全国耕地面积的55%,生产了全国77%的粮食和90%以上的经济作物。”水利部农村水利水电司司长陈明忠说,“水利部充分发挥灌区在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中的‘主力军’‘压舱石’作用,为农作物丰产丰收提供有力水利支撑和保障。”

(责编:申佳平、高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