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微观察丨会见南太朋友,习主席谈起“送医上岛”、“送戏下海”

发布时间:2024-09-19 20:33:44 来源: sp20240919

在太平洋中部从亚洲通往美洲通道的十字路口,有一个被称为“袖珍海洋大国”的岛国——密克罗尼西亚联邦。

4月9日,北京人民大会堂,习近平主席会见了首次来访的密克罗尼西亚联邦总统西米纳。

今年是中密建交35周年。近年来,在“一带一路”合作框架内,中密在贸易投资、基础设施、农渔业等领域互利合作,为两国经贸关系带来新机遇。

“感谢中方长期以来为密克罗尼西亚联邦等太平洋岛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宝贵帮助。”会谈时,西米纳总统真诚说道。

△4月9日,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密克罗尼西亚联邦总统西米纳举行会谈。会谈前,习近平主席和夫人彭丽媛为西米纳总统和夫人安瑟莉举行欢迎仪式。

习近平主席指出,中方愿同密方一道,以两国建交35周年为新起点,保持各层级交流对话,加强各领域互利合作,推动中密关系迈上新台阶。

“中方愿继续为岛国发展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开展三方或多方合作。”习近平主席提及,中国地方“送医上岛”、“送戏下海”等项目深受密联邦民众欢迎,双方可以开展更多类似项目。

中国同太平洋岛国架起一座座“桥梁”,书写了合作新篇章。“送医上岛”、“送戏下海”就是生动缩影。

△广东“送医上岛-光明行”医疗队员与患者合影。

太平洋岛国地区医疗资源普遍缺乏,不少国家的医院、医护人员和医疗设备等远不能满足当地人的看病需求。作为我国与岛国开展合作时间较早、人员往来较频繁的重要省份,广东持续开展“送医上岛”行动,向密克罗尼西亚联邦、萨摩亚、汤加、瓦努阿图等国派出团队,提供医疗服务。

此外,广东还“送戏下海”,向密联邦、瓦努阿图等岛国派出艺术团,举行“中国岭南文化之夜”等专场主题演出,受到社会各界热烈欢迎。

此次到中国访问,西米纳总统第一站就来到广东,挖掘相关领域合作新机遇,表达了在海洋渔业、基础设施等领域与广东进一步加强合作的意愿。

在中密友好的大框架下,广东与密方一直保持密切往来和友好合作。2023年以来,广东积极推进密克罗尼西亚联邦国家会议中心项目复工建设。这也是中密两国践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代表工程。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会谈中,习近平主席谈到了中国同太平洋岛国悠久的交往历史:“我在福建工作期间就了解到,广泛分布于太平洋岛国的南岛语族,就是起源于福建。特别是福建平潭这个地方,当地的壳丘头文化遗址有很多考古发现,是国际南岛语族考古研究基地。每次见到太平洋岛国的朋友,我都感到很亲切。”

△会谈后,两国元首共同见证签署关于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农业、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发展合作等领域多项双边合作文件。

中国同太平洋岛国有着深厚的人民友谊,共同的发展需要。中国发展同太平洋岛国关系坦坦荡荡,没有私心,不针对第三方。

去年7月10日,习近平主席会见来华进行正式访问的所罗门群岛总理索加瓦雷时,提出中国的太平洋岛国政策秉持“四个充分尊重”——

“一是充分尊重岛国主权和独立,坚持大小国家一律平等;二是充分尊重岛国意愿,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共赢;三是充分尊重岛国民族文化传统,坚持和而不同、美美与共;四是充分尊重岛国联合自强,支持岛国落实《蓝色太平洋2050战略》,为建设一个和平、和谐、安全、包容、繁荣的蓝色太平洋作出贡献。”

平等待人,是中国外交的鲜明品格。无论国家大小,中国都真诚相待。和他国建立相互尊重的国与国关系,中国也从不干涉别国内政。

△中国企业为瑙鲁当地员工发放节日慰问品。

不久前,瑙鲁总统阿迪昂访华。这是今年1月中国与瑙鲁复交后,瑙鲁国家元首首次访华。

“我们是第一次见面,但我对太平洋岛国并不陌生,曾3次到访过这个地区。”在同阿迪昂会谈时,习近平主席说,“我们在南太有很多老朋友,现在又有了你这位新朋友,我感到很高兴。”

会谈后,两国元首共同见证签署共建“一带一路”、落实全球发展倡议、经济发展、农业等领域多项双边合作文件。两国关系翻开新篇章。

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就是坚持大小国家一律平等,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切实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与热衷“脱钩断链”,构筑“小院高墙”的一些西方国家相比,我们着力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友好不分先后,只要开启,就会有光明前途。合作不论大小,只要真诚,就会有丰硕成果。

监制丨耿志民

制片人丨兴来

主编丨宁黎黎

执笔丨程昱

视觉丨江雨航

(责编:白宇、卫嘉)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近观|“他关心的,都是敦煌当前面临的最紧要的问题” - 陈茂波:发掘创科催生的新产业是香港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

近观|“他关心的,都是敦煌当前面临的最紧要的问题”

发布时间:2024-09-19 20:33:45 来源: sp20240919

“敦煌,我心向往之。”

上世纪八十年代,习近平到访甘肃,却因时间紧等因素没能实地考察敦煌,这成为他多年的遗憾。

2019年8月19日,刚过立秋节气,习近平总书记到甘肃省考察的首站便来到莫高窟。他说,此行实现了一个夙愿。

鸣沙山下、宕泉河畔、九层楼内,都留下了总书记的足迹。

走进洞窟,总书记仔细察看历史悠久的彩塑、壁画。在第323窟,总书记望向北壁上的一幅壁画,指出“这是张骞”。

位于甘肃省酒泉市敦煌市的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

位于甘肃省酒泉市敦煌市的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

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回忆,尽管是首次走进莫高窟,但“总书记对敦煌文化的了解、对文物工作的重视,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这份了解与重视正缘自由来已久的“心向往之”。

从莫高窟出来,总书记来到敦煌研究院,同有关专家、学者和文化单位代表座谈。樊锦诗发言结束后,总书记紧接着就追问:“游客目前是否超量了?超负荷情况怎样?”“您说的自然灾害影响有哪些?”“近年敦煌下雨多了?”……

在敦煌扎根了大半生的樊锦诗感慨:“他关心的,都是敦煌当前面临的最紧要的问题。”

气候变化引起的温度变化和湿度变化会加速石窟壁画的病害过程,而突发暴雨等短期极端天气则可能对文物造成毁灭性破坏。

正如总书记在莫高窟窟区实地调研时所看到的,肇建至今已历经1600多个春秋的莫高窟正面临着起甲、空鼓、酥碱、脱落等一系列保护难题。

对此,总书记语重心长,“文保是要加强,而不能削弱”,“努力把研究院建设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要持续加大投入,运用先进技术加强文物保护和研究”。

座谈会散会时,总书记又在会议室门口停住脚步,叮嘱大家:“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好是第一位的,旅游是第二位的,不能光盯着门票而追求经济效益,不能过于商业化。”

考察结束一个月后,总书记在为樊锦诗颁授“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时,依然关切敦煌的保护工作。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的授勋台,总书记一边微笑着与“敦煌的女儿”握手,一边询问敦煌近况。

新时代以来,我国组建甘肃省敦煌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建成国内首座文物保护领域多场耦合实验室,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科技支撑;初步建立起预防性保护监测预警体系,努力使莫高窟及其壁画、彩塑实现长久保存;采用数字技术对敦煌石窟的洞窟文物实施数字档案工程建设,实现对洞窟的数字化保护……

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保护团队工作人员从一幅高保真复制壁画前走过。

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保护团队工作人员从一幅高保真复制壁画前走过。

如今,不仅敦煌文化遗产保护成效显著,以敦煌石窟为代表的“中国特色·敦煌经验”文物保护模式也基本形成,并逐步走向世界。

近年来,敦煌研究院深入挖掘展示敦煌艺术及其研究成果,在美国、法国、意大利、土耳其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举办“敦煌艺术展”“数字敦煌展”等,还先后与英国、印度、阿富汗、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的高校、博物馆、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面向全球传播敦煌文化。

“把莫高窟保护好,把敦煌文化传承好,是中华民族为世界文明进步应负的责任。”

从向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致贺信,指出“敦煌是历史上东西方文化交汇的重要枢纽”,到在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将敦煌等古城比作记载古丝绸之路这段历史的“活化石”,再到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召开期间,邀请贵宾们一同观看再现敦煌艺术瑰丽神气的舞蹈《飞天彩虹》……保护莫高窟、传承敦煌文化,不仅是习近平文化情缘的生动写照,更是他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缩影。

总监制丨骆红秉 魏驱虎

监 制丨王敬东

主 编丨李璇

编 辑丨鲁杨

视 觉丨张紫曦

校 对丨李珊珊 王卓婕 宋春燕 闫田田

出 品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责编:岳弘彬、牛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