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外国公文书认证要求的公约》在中国生效实施

发布时间:2024-09-07 14:43:28 来源: sp20240907

人民网北京11月7日电 (记者龚鸣)中国外交部7日在北京举行《取消外国公文书认证要求的公约》(下称《公约》)在中国生效暨附加证明书首发仪式。

2023年3月8日中国加入《公约》,这是海牙国际私法会议框架下适用范围最广、缔约成员最多的国际条约,旨在简化公文书跨国流转程序,以更便捷的证明方式取代传统领事认证,促进国际经贸和人员往来。11月7日起,中国送往其他缔约国使用的公文书,仅需办理《公约》规定的附加证明书,即可送其他缔约国使用,无需办理中国和缔约国驻华使领馆的领事认证。其他缔约国公文书送中国内地使用,只需办理该国附加证明书,无需办理该国和中国驻当地使领馆的领事认证。

外交部领事司司长吴玺介绍,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中国与世界经济深度融合,同世界各国的联系和互动空前紧密。以中外文书跨境流转为例,疫情前,中国每年办理领事认证的涉外文书总量约140万份,外国年均送往中国使用的领事认证文书总量约70万份。今年以来,中外跨境文书总量较去年大幅增长,全年有望恢复到疫前水平。为因应中外文书跨境往来快速增长势头,外交部积极推动入约进程,旨在简化中外文书跨境流转手续,促进中外人员往来和经贸合作。经过不懈努力,今年3月中国政府递交了《公约》加入书。此后,外交部在相关部委和各省市的大力支持下,扎实推进履约工作,确保《公约》如期在中国生效实施。

吴玺表示,今年是改革开放45周年,也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作为履约主管机关,外交部将以《公约》在中国生效实施为契机,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中外人员往来等方面,推出更多务实有效的举措。

截至今年10月31日,《公约》共有125个缔约国,约占世界国家和地区总数的五分之三,包括欧盟各国、美国、日本、韩国、德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等我国主要贸易伙伴及大多数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据介绍,《公约》在华生效后将带来三大红利:一是大幅减少文书跨国流转所耗时间。加入《公约》后,办妥一份缔约国用文单位所需的公文书,时间可从先前的约20个工作日减少到几个工作日,缔约国间办理文书流转手续时间平均减少约 90%;二是大大节省办证经济成本。入约将为中外人员和企业省去使领馆领事认证费和相关中介服务费。据估算,入约后每年可为中外人员和企业直接节省至少3亿多元人民币的办证费用;三是有助于改善中国营商环境。加入《公约》后,有意向中方投资、出口的《公约》缔约国企业无需为商业文书办理领事认证,中方超过70%的出口贸易涉及的商事文书也将因此受益。

(责编:苏缨翔、常红)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人民网评:抢抓秋招“黄金窗”,保障高校毕业生早就业就好业 - 全国政协副主席杨震率调研组赴沪、苏开展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工作

人民网评:抢抓秋招“黄金窗”,保障高校毕业生早就业就好业

发布时间:2024-09-07 14:43:29 来源: sp20240907

教育部日前启动2024届高校毕业生“秋季校园招聘月”系列活动,在全国范围内持续推出专场招聘活动、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就业育人”主题教育、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等系列活动,进一步聚合社会资源,集中提供就业岗位,加强高校就业指导服务。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高校毕业生就业更是稳就业的重中之重。当前,我国经济持续恢复向好,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并不断改善,但同时也面临一些不确定因素。在此现实下,此次高校毕业生“秋季校园招聘月”系列活动,将举办40场以上专场招聘,既是聚合资源、稳岗拓岗的题中之义,更有利于引导高校毕业生、经营主体在内的各方迅速行动、乘势而上,为促进高校毕业生早就业、就好业的高质量就业打好基础支撑。

保障大学毕业生早就业、就好业,要早动手、抓时机、抓主动。秋季校园招聘,历来意义重大。秋招,通常被视为高校应届毕业生找工作的“黄金期”“窗口期”。一方面,秋招往往具有规模大、企业多、岗位多、需求量大等特点,是校园招聘比较集中的时间窗口。另一方面,从市场反馈和招聘规律来看,秋招也是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意愿极高的一个时间段。相关部门、用人单位和学生群体抢抓秋招“黄金期”,既有利于捕捉宝贵时机中的机遇和主动性,也有利于提前疏导毕业生“就业难”与企业“招人难”之间的矛盾。

保障大学毕业生早就业、就好业,要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以“组合拳”增岗位、提质量。就业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企业是吸纳就业的主体。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1158万人,2024年预计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创纪录的1187万人。面对如此高校毕业生就业规模,各方需要继续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通过落实好社保补贴、吸纳就业补贴、税费减免等支持政策,激励经营主体吸纳就业。同时,要利用高频专项招聘活动、强化岗位招录、鼓励创业带动就业等途径稳存量、拓增量、提质量。

保障大学毕业生早就业、就好业,还要抓重点,拓新路,提服务。就业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个部门多个领域。此次“秋季校园招聘月”系列活动,是一种积极的服务向前延伸。各级各地相关部门要以此为契机,在扩渠道、增岗位的同时,优化招聘就业的环境和服务,维护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权益;结合新技术、新思维,推出就业指导公开课、线上“直播带岗”、招聘现场“一对一”等指导服务,引导大学生积极、主动就业。此外,对于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要及时实施服务攻坚,对困难毕业生精准开展结对帮扶。对于大学生个体而言,应结合自身优势和就业现实,树立正确合理的就业观、择业观,提升就业本领、技巧来参与竞争。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的宝贵人才资源。相关部门、高校、企业和学生个体需一起行动,多措并施,积极主动,真正扎实推动高校毕业生早就业、就好业,助力他们在人生成长成才的舞台上施展才能、绽放精彩。

(责编:孟哲、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