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人口城市变局:北上广深集体逆转

发布时间:2024-08-23 14:17:13 来源: sp20240823

   中新网 5月23日电(中新财经记者 李金磊)各地2023年常住人口数据陆续公布,目前17座千万人口城市的常住人口数据已经披露。其中,北上广深常住人口重回正增长,郑州人口增量居首。合肥有望晋级下一个千万人口城市。

  中新财经制图

  北上广深常住人口重回正增长

  千万人口城市变局中,最明显的一个变化就是,北上广深这四大一线城市常住人口重回正增长,集体逆转。

  其中,北京2023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185.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5万人,结束了六连降。

  上海2023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2487.45万人,比2022年增加11.56万人。

  广州常住人口也回归增长,而且人口总量再创新高。广州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末常住人口1882.70万人,比上年增加9.29万人,同比增长0.50%,增速比上年提高0.91个百分点,增量、增速均为近三年最高。广州继续稳居广东省人口第一大市的位置。

  深圳常住人口同样创历史新高,2023年末常住人口1779.0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2.83万人,这一人口增量位居北上广深之首。

  人聚则城兴,北上广深人口增速逆转,展示城市的发展活力、承载力和吸引力。

  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副理事长、研究员冯奎对中新财经记者表示,随着一线城市的空间结构不断优化,未来一线城市带动形成的一线城市群、一线都市圈将具有更强的人口与经济承载力。

  图为郑州郑东新区。(无人机照片) 阚力 摄

  郑州常住人口增量居首

  从人口增量来看,在17座千万人口城市中,郑州过去一年人口增量居首。

  郑州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300.8万人,突破1300万人大关,较2022年增加了18万人,人口增量在17座千万人口之城中居首。

  郑州人口增量为何如此靠前?

  这与郑州经济发展和转型迈入快车道密不可分。2023年郑州经济增速达到了7.4%,今年一季度经济增速达到6.2%。

  产业兴,则人才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良好也为郑州凝聚了更多人气。一季度,全市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9%,其中新能源汽车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0.7%、21.2%。

  冯奎分析,郑州人口增长与其所在区域的城镇化率发展水平有较大关系,其综合条件好,特别是就业岗位相对充足,成为吸引人口重要原因。

  谁是下一个千万人口之城?

  目前来看,下一个千万人口之城可能花落合肥。

  合肥2023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985.3万人,比上年增加21.9万人,增长2.27%。这意味着合肥距离千万人口之城不远了。

  21.9万增量中,仅1.8万人是自然增长,迁移来肥人口占比超九成。合肥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全市迁移净增长人口20.1万人,占净增常住人口91.8%,较上年增加6.6万人。

  这反映出合肥对人口、人才吸引力不断增强。

  冯奎认为,合肥作为长三角副中心城市,站在科创的前沿,同时生活成本相比上海等更低一些,因此分享了较多的科技类人才、青年人,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进程中人才流动现象。(完)

【编辑:曹子健】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我国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向好 - 日本青森县近海发生5.8级地震致2人伤 对核电站影响仍在确认

我国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向好

发布时间:2024-08-23 14:17:15 来源: sp20240823

  12月26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郑建邦作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安全生产法实施情况的报告。

  报告显示,安全生产法总体得到有效实施,法律规定的主要安全生产制度逐步建立、完善,相关主体的安全生产责任更加强化,全社会安全生产意识日益增强,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目标基本实现。

  报告介绍了安全生产法实施取得积极成效:一是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向好。近5年(2018—2022年)全国生产安全事故总量和死亡人数比之前5年分别下降80.8%、51.4%,年均重特大事故起数从37.6起减少到16.2起,下降56.9%。二是安全生产法配套规范体系更加健全。截至今年11月底,各行业领域发布48个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20个省份及时修改地方安全生产条例。三是安全生产监管水平显著提高。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实施安全生产法,严格规范监管执法,加强监管执法能力建设,不断提高依法治安水平。四是安全生产保障能力明显提升。各级政府每年将安全生产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加强安全生产基础设施和监管能力建设。有关部门督促企业严格安全生产费用提取管理使用,加强技术设施设备改造。

  尽管全国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向好,但执法检查发现,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安全生产法规定的重要制度在部分地区、部分企业落实不力。安全生产工作距离法律要求,距离改革发展目标和人民期待还有差距。报告指出了法律实施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内生动力不足,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虚化;精准监管尚未破题,监管成效有待提升;监督保障制度效果不彰,影响社会共治深入推进;理解适用不统一,减损法律实施效果。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统筹发展和安全作出战略部署,提出要“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执法检查报告强调,做好安全生产工作,要深刻理解发展和安全的辩证关系,科学把握“统筹”的要义,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预防为主、源头预防,坚持系统观念、综合治理,坚持深化改革、强化法治,聚力依法治安、管理强安、改革促安、科技兴安,全面贯彻实施安全生产法,推进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此,报告提出了进一步推动安全生产法实施的意见和建议:

  系统构建全覆盖责任体系,压实各方安全生产责任。严格落实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厘清部门监管责任,进一步建立完善部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进一步督促、指导生产经营单位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健全以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统筹发挥政府、社会、市场作用,夯实安全生产基础。加强源头治理,强化科技支撑,健全社会化服务制度,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协同推进法治与改革,提升安全生产治理水平。持续深化安全生产执法改革,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安全生产工作,进一步健全安全生产法律规范体系,增强安全生产法律制度体系的系统性、协同性。

  整体推动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强化应急救援能力。抓好队伍培养管理,加强部门之间联防联动,推动应急救援社会化发展,搭建政府、社会、企业紧密协作的高效平台,引导社会力量有序参与应急救援。

  充分激发多元主体参与,筑牢安全生产人民防线。进一步强化企业工会组织在安全生产监督中的作用,鼓励社会各界、群众团体等对重大隐患实施监督。注重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强化行业自警自律、共治共享。建立常态化安全生产普法教育制度,深化法治宣传,及时释疑解惑,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安全没有旁观者,全员都是监督员”的观念。深入实施全民安全素质提升工程,不断筑牢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的社会基础。

  《 人民日报 》( 2023年12月27日 04 版)

(责编:岳弘彬、牛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