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 戴相龙、尚福林、吴晓求在这场论坛上发声

发布时间:2024-07-27 22:17:15 来源: sp20240727

   中新网 5月21日电(中新财经 宫宏宇)“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亟需建立和完善中国式现代金融体制,保持货币信贷供应适度有效,促进融资结构合理,围绕服务实体经济做好金融服务的五篇大文章。”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戴相龙日前在中国人民大学首届深圳金融论坛上指出。

  本次论坛聚焦“高质量发展与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与会嘉宾围绕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建设金融强国等话题展开深入探讨。

  原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尚福林在主旨演讲中表示,提升金融业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能力,一是要深刻理解新质生产力对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二是要客观认识金融业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薄弱环节。三是要加快金融强国建设,努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要逐步建立结构合理、分工协作的金融市场体系,提升创新能力,释放市场活力。

  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吴晓求提到,一方面,建设金融强国,必须具备强大的、有竞争力、有创新能力的实体经济基础,为市场注入源源不断的、有成长性的资产;另一方面,建设金融强国,必须抓好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这三个关键环节。

  “具体来看,第一,市场化是建设金融强国的基本前提;第二,法治化是建设金融强国的重要基石;第三,国际化是建设金融强国的目标。”吴晓求说。

  “数字金融与高质量发展”平行论坛现场。供图

  在论坛举行的平行论坛六“数字金融与高质量发展”上,多位专家还针对数字金融这一细分领域进行了深入探讨。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党委书记孙华玲表示,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要围绕高质量发展做好五篇大文章,不断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徽商银行深圳分行党委书记、行长洪伟提到,数字金融作为新金融形态,正深刻改变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与数字经济发展相适应,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徽商银行首席信息官王勇认为,从技术方面理解,数字金融主要体现在资源运用、技术运用和展业模式三个层面。首先,数据在银行是非常重要的资产,如何把数据资源应用好是未来的重要方向;其次,金融体系对金融科技的深度应用,是数字金融由数据向实际转化落地的重要技术基础和媒介;最后,客户服务模式及金融服务模式的创新也是银行、金融行业、金融IT人员的主要工作方向。要做好数字金融工作将加速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提升金融风险的防范和管理能力。

  据了解,当天,中国人民大学深圳金融高等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深圳金融高等研究院依托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深圳),以“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地方发展,服务社会需求,服务学科建设”为原则,致力于打造立足深圳、服务粤港澳大湾区、面向全球的金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创新高地,为全球金融学科发展贡献“中国样本”与“中国方案”。(完)

【编辑:付子豪】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光明论坛】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加速释放数字化潜能 - 北京大兴机场迎来香港快运航空首航

【光明论坛】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加速释放数字化潜能

发布时间:2024-07-27 22:17:16 来源: sp20240727

  【光明论坛】

  作者:张静(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6G、量子信息、区块链等前沿技术研发处于全球第一阵营,5G、千兆光网加速赋能制造、港口、矿山等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421家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成功培育……当前,以技术创新驱动的数字化转型正为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随着云网边端、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一系列高新技术的研发创新、演进融合与应用推广,我国数字经济还将展现出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指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科学研究向极宏观拓展、向极微观深入、向极端条件迈进、向极综合交叉发力,不断突破人类认知边界。”“与此同时,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科技革命与大国博弈相互交织,高技术领域成为国际竞争最前沿和主战场,深刻重塑全球秩序和发展格局。”科技创新在塑造数字经济格局、推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引领作用日益凸显。科技创新的跨界融合将持续引领数字经济生态格局全面完善,开放包容的科技创新生态也将进一步助力数字经济价值链协同重构。新时代新征程上,如何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办好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充分发挥我国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速释放数字化潜能,是我们必须回答好的发展考题。

  加快搭建科技创新价值链条,营造创新友好生态系统。科技创新孕育了全新的产业形态和商业模式,重构了数字产业链,为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提供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空间。同时,技术的溢出效应也有利于促进产业集聚。毋庸讳言,当前我国在一些关键核心技术上仍受制于人,我国科技合作和开放式创新进程不可避免受到一定影响。对此,国家层面已进行相关部署和安排予以应对,通过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的政策扶持力度,如推动设立科技创新基金、专项资金或补助项目等,畅通科技创新与应用转化需求之间的双向通道,激发更多社会主体创新活力,持续降低创新成本,释放技术进步的更多应用价值,优化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和成长生态,积蓄更多创新发展潜能。

  完善关键核心技术差异化攻关机制,探索打造分类分层的数字技术创新模式。科技创新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加快三大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提高产业内在价值的创造能力,实现价值链从低端生产向高端价值输出的攀升。构建多方竞争、多点备份、主种替代的数字供应链,是建立自主可控的数字产业体系的关键。驱动数字技术供需对接机制,搭建全产业链创新平台,可进一步缩短科技创新研发生命周期,加快技术成果转化效率,引爆“技术蛙跳”。企业主导的数字开源社区的构建探索,以及多元化技术社群、贡献者体系的健全,将推动数字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加快形成。

  不断完善数据管理机制,释放更多数据红利。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数据泄露、知识产权侵权等风险也随之增加,完善数据产权制度、建立数字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势在必行。一方面,要聚焦数字算法纠偏、数字话语筛选、数据确权、数字安全监管、数字漏洞监测、数字风险披露、数字责任追究、数字隐私保护等方面,不断推进制度完善。另一方面,要关注数据脱敏与封装等方面的科技创新,以加快数据商品灵活交易,推动构建数据资源管理链条。此外,数据银行机制试点探索也值得进一步推进,此举有利于推动建设以交易链为核心的数据交易与流通的关键基础设施,探路产权界定、价格评估、流转交易、担保保险等综合服务体系建设,最终助力数据要素大市场的建立。

  持续创新管理机制,推动数据资源体系开放共享。通过确立统一的数据交换协议和信息共享准则,建立安全可靠的数据传输通道,以科技创新更好支持数据、信息、协作、平台、安全五要素联动和协同运行。建立健全数据管理与监控体系,以确保数据的合规性和质量,从而实现跨部门高效、安全共享数据,助力智慧政府建设,更精准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更及时回应人民群众的呼声。比如,山东济南抢下数字化先手棋,建成了全市通用共享“数据湖”,政务数据全量汇聚,累计归集150亿条、调用量50亿条,使300多项高频事项“7×24”小时智慧受理成为现实。此外,还需加快完善区域数字经济均衡发展机制,比如低数字化地区通过实施数字资源引入机制和补贴减税政策等,促进与高数字化地区的技术置换与市场对接,从而推动当地数字基础设施加速布局,推动城乡数字经济齐发展,为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持续增添科技创新动力。

  《光明日报》(2024年06月28日 03版)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