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艺术家近40件木雕作品金华展出 展现赴华学艺成果

发布时间:2024-07-12 14:28:31 来源: sp20240712

   中新网 金华11月8日电 (童笑雨)11月8日,“巧倕坊——2023中国和非洲木雕艺术家创作交流”成果展在浙江金华举行。现场展出2017年至今非洲10个国家23位木雕艺术家来华创作交流活动中创作的近40件木雕作品。

展览现场。浙江省文化馆供图

  此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对非培训基地“巧倕坊——2023中国和非洲木雕艺术家创作交流”项目在浙江东阳启动。活动邀请了来自布隆迪、刚果(金)、吉布提、中非等国的7名艺术家来浙江进行为期30天的木雕创作交流。

  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中国和非洲木雕艺术家创作交流活动即将结束之际,举办此次成果展,旨在为中国和非洲的艺术家们提供一个展示、交流的机会与平台。

  据悉,此次展览以“连接新时代”为主题,不仅展示了非洲艺术家在浙江期间学习、创作交流的成果,还展出了中国木雕艺术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东阳木雕代表性传承人黄小明的优秀作品。

现场展出的木雕作品。浙江省文化馆供图

  这些作品类型丰富、题材新颖多样,兼具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你看,非洲妇女头像的轮廓,仔细看是非洲的地图,耳环是中非共和国的形状。她的旁边是一位中国妇女,带着浙江地图形状的项链。两位女性充满希望地看着东方升起的太阳,代表中国和非洲正在开启新的时代。”来自中非的Galilée Hervé Ndoma很自豪地介绍着自己的作品。

  他是一名油画家,他说,自己从2015年开始接触木雕,2017年来中国浙江参加木雕创作交流活动,学习到了不一样的木雕技艺。回国后,他把油画和木雕进行了创意融合,非常受欢迎。

  来自中非的Gabin Yanondji创作的作品是一个抽象雕塑。作品的顶部代表丝绸之路,往下是他家乡的面具,是力量的象征,星星眼睛代表中非之间美好的愿景,圆圈代表中非联盟。

  来自吉布提的Sami Gamil Said一共创作了4件作品。他指着他的第一件作品说:“这里,长矛和盾牌象征自由、平等、和平,锤子和刻刀象征中吉两国之间新的合作。”

  现场,黄小明专门创作的《荷塘秋色》和Sami Gamil Said的另一件作品《荷花》放在一起展示,中、非艺术家结合“连接新时代”的创作主题,用画笔、雕刻刀展现心中共同的感受。

  除了创作交流,活动期间,非洲艺术家还参与了丰富的体验考察活动。之后,他们还将前往浙江杭州参观交流,体验浙江的历史文化、风土民情。(完)

【编辑:朱延静】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为了多一分胜算,付出十分的努力”(新时代·面孔) - 广西“三月三”:山歌手“百花齐放”争歌王

“为了多一分胜算,付出十分的努力”(新时代·面孔)

发布时间:2024-07-12 14:28:32 来源: sp20240712

  海上风高浪急,乌云翻滚,豆大的雨点砸了下来,某新型鱼雷发射试验正在展开。

  “5,4,3,2,1,发射!”海军某部水下兵器试验专家崔滋刚紧紧盯着显控台,鱼雷轨迹正常、跟踪信号正常……随着鱼雷命中靶标,他才长舒一口气。任务结束,崔滋刚随即着手复盘,争取尽快拿出试验报告。他深耕潜艇作战领域,常年奋战在试验研练一线。

  说起10年前参加的重大演练任务,崔滋刚至今难忘,那是他第一次以水下装备专家身份参训。

  演练进行到一半,精心试验鉴定过的装备“掉了链子”,某新型声呐装备无法准确探出“敌情”。装备都是按照研制总要求的设定条件试验,而在复杂的战场环境中,性能就打了折扣;操作手只掌握新装备基本操作,没有最大化释放装备性能……脱离了“战”的需求,再好的装备也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未来战场。

  “试验的目的是打赢,因此要搞清作战需要。”崔滋刚把目光投射到训练领域。“训练是作战部队的事,我们一个装备试验单位去训练人家,能行吗?”面对质疑,崔滋刚没有犹豫,翻阅各种文书资料,学习演训组织全流程,深入部队一线,了解反潜现状和存在问题。

  2015年,该单位组织对抗专攻精练,崔滋刚担任此次演练的总体技术负责人。从方案设计到演训实施,从态势想定到训练评估,各项工作在崔滋刚的调度下井然有序。崔滋刚及其团队构设的战场环境,让官兵得到充分的磨炼,也暴露出个别装备在实战环境中的不足。

  平时说话谦和随性,但谈及工作,崔滋刚言语里透着一股较真劲儿。有多较真?0.01伏的误差他也绝不放过。

  一次组织鱼雷试射,装备调试人员完成全部工作,正要准备撤回时,被负责现场质管的崔滋刚叫住了:“鱼雷电池电压下降了0.01伏。”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装备试验没有‘差不多’!如果放过这0.01,导致‘丢雷’现象,将造成不可挽回的严重损失。”经过两个小时的全系统排查,最终确认鱼雷电池有安全隐患。他们连夜更换了电池,保证任务圆满完成。

  有一年,某装备刚刚生产出来,如果按部就班走完试验流程,需要一年多时间。部队急盼、演训急用,崔滋刚创新提出基于作战能力考核的一体化试验思路,将需要考核的项目进行细致分类,不仅缩短试验周期,还节省人力物力财力。

  起初,方案并没有通过审核。崔滋刚不肯放弃,列举大量数据,详细讲解方案的可行性。最终,方案被批准执行。按照他设计的步骤,海上试验时间比原定计划缩短了1/3。崔滋刚说:“为了多一分胜算,付出十分的努力,我们愿意!”

  我国某型潜艇首次进行边界深度实际使用武器试验,崔滋刚作为项目总师,被列入随艇下潜人员名单。首次、边界深度,从名称就能感受到任务的危险程度。

  翌日,潜艇下海。随着下潜到一定深度,艇体开始发出巨大的挤压声,再下潜,潜艇某部位开始滴漏,又逐渐变成线漏,艇员们急忙排水,全艇气氛紧张到了极点。

  抵达边界深度,能不能按计划发射鱼雷,这是留给试验负责人的一次严峻考验。崔滋刚和研制部门对全程采集的数据进行慎重分析后,坚定地向艇上报告:“可以发射!”“轰”的一声,任务圆满完成。

  崔滋刚说:“科研成果用于战时,科研的较量却在平时。我们要瞄准前沿开展研究,才能打得赢!”近年来,崔滋刚主笔编写装备试验和部队演训报告20余份,关于反潜作战方面建议数十条,荣获军队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

  (陈海涛参与采写)

  《 人民日报 》( 2023年12月05日 11 版)

(责编:赵欣悦、袁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