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机场通航40载 畅“翔”新未来

发布时间:2024-08-23 11:21:20 来源: sp20240823

   中新网 厦门10月22日电 (记者 杨伏山)适逢厦门机场通航四十周年,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常务副会长、厦门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荣誉会长吴家莹22日与厦门机场工作人员一起,四手联弹钢琴曲《鼓浪屿之波》,拉开厦门机场通航40周年庆祝活动暨“承梦四十载畅翔新未来”人文机场音乐会的序幕。

吴家莹与厦门机场工作人员一起,四手联弹钢琴曲《鼓浪屿之波》。  中新网 记者 杨伏山 摄

  1983年10月22日,厦门至上海的民航客机在蓝天上展翅翱翔:用时仅一年零九个月建成的厦门机场,铸就厦门经济特区建设丰碑的奠基石。

  四十年来,厦门机场始终践行“让广大旅客满意”的承诺,如今这座海洋风情与闽台文化相互融合的人文特色机场,正在加快国际化航空枢纽建设之路上畅“翔”新未来。

厦门机场通航40周年庆祝活动启动。  中新网 记者 杨伏山 摄

  厦门机场运营方元翔厦门空港党委书记、总经理朱昭在机场接受 中新网 记者采访时说,厦门机场通航四十周年,从一个小航站发展到大空港,是一个不断开拓创新、砥砺前行的四十年。“厦门机场的发展历程,凝结着一代代民航机场人勇立潮头、勇毅前行的初心和使命;展示了特区良好形象,不断为中国民航业的改革贡献着特区经验。”

  当天,记载厦门机场四十年辉煌发展历程的“时光博物馆”启幕,流淌的时间承载厦门机场的荣光,也见证了背后的艰辛。

  1983年就投身机场配电系统安全运行管理工作的元翔厦门空港原电气工程师王文艺告诉记者,走在“时光博物馆”,那些熟悉的记忆涌上心头。“这座机场,是我们用双手留下的深刻痕迹。”

记载厦门机场四十年辉煌发展历程的“时光博物馆”启幕。   中新网 记者 杨伏山 摄

  王文艺说,1992厦门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开工、2014年厦门机场T4候机楼正式启用等等,这些机场大事记,都凝聚着每一个机场人的鼎力奉献。

  元翔厦门空港原财务部会计白奇珍还记得,当时国内机场建设基本上都靠财政拨款,而厦门机场首开先河,多措并举,分别采用境内外商业银行贷款、发行企业债券、证券市场融资等各种市场融资手段筹集建设资金。

  随着厦门特区经济的高速发展,外商以及港澳台胞来厦门投资和旅游探亲者日益增加,有力地推动了厦门民用航空事业的迅猛发展。“时光隧道”再现了厦门机场与城共进、串联世界发展历程的一幕幕珍贵历史画面。

  厦门经济特区因台而设。厦门机场是大陆与台湾距离最近的民航机场,厦门机场率先与台湾航空界合作,建成厦门航空港货站(现更名元翔货站),成为海峡两岸民航界首个合资项目;

  这里也是首个引进国际廉价航空公司机场。因应共建“一带一路”新形势,作为“海丝”重要节点城市的厦门,近年来打通航线网络,独辟“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差异化优势,构建亚太重要空港物流节点。

  今年2月,厦门机场开通首条巴西全货运航线,这也是国内第一条金砖城市跨境电商空运专线,厦门机场已形成连接东南亚、东北亚,通达欧、美、澳三大洲的航线网络,国际航空枢纽初具雏形……

厦门机场运营方元翔厦门空港党委书记、总经理朱昭在机场接受记者采访。  中新网 记者 杨伏山 摄

  吴家莹在现场深情回忆起自己1999年初到厦门发展的情景:“在厦门机场就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亲切感。”他说,厦门机场见证了他事业的起步,这里就是他心目中的五星机场。

  如今,厦门机场与境内外127个城市通航,开通179条航线,成为高峰年度旅客吞吐量近3000万人次的国内一流的现代化航空枢纽,成为全球最繁忙的单跑道机场之一和国际航空中转重要枢纽。

  朱昭表示,未来厦门机场将继续加快打造国际航空枢纽,促进机场客货运流量实现质的飞跃。(完)

【编辑:苏亦瑜】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臧勇,用书籍滋养乡村孩子心灵 - 毕业生在京求职忙 职业发展成“优先选项”

臧勇,用书籍滋养乡村孩子心灵

发布时间:2024-08-23 11:21:21 来源: sp20240823

  臧勇在教孩子们做手工。   本报记者 李俊杰摄

  深冬,一场雨落,让位于三公山脚下的安徽省枞阳县钱铺镇将军村变得格外冷寂。唯独马路边的一间屋舍里,不时有阵阵欢笑声传出。循声望去,只见屋内20来个小孩子围坐两桌。写春联、剪窗花,忙得不亦乐乎。

  在他们身后,是一排排倚墙而立的书架,上面密密麻麻摆放着几千本书。幼儿绘本、唐诗宋词、名家画谱……不管处在哪个年龄层的人走进这里,只要想看书,几乎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读物。

  屋舍的主人叫臧勇,是枞阳县横埠镇的一名乡村教师。7年前,他拿出自有藏书,腾空一间门店,摆上几张桌椅,办起农家书屋。“希望这间书屋能让更多的农村孩子和乡亲通过阅读得到精神的提升。”臧勇说。

  2016年,臧勇的妻子在将军村开了一家饭店,他也随妻子住到这里。读书一直是臧勇最大的爱好。“成箱的书堆在一起,找起来不太方便。于是,我就在饭店的一角安置了几个书架。”臧勇介绍,没承想,有不少客人来店里吃饭时,竟主动从架子上找书看。“那时,我感觉美滋滋的,毕竟书的意义在阅读,不在收藏。”

  但他真正下定决心创办书屋是在2017年。“有一次,我下班回家,看到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坐在我家门口的台阶上,手里捧着一本书,看得十分痴迷。”作为一名有着24年教龄的乡村教师,臧勇深知那是乡村孩子对阅读的渴望。

  自那之后,臧勇便把家里的一间门店腾了出来。一侧放置书籍,另一侧摆上桌椅,一个简易的农家书屋就有了雏形。书屋的卷帘门,臧勇从不上锁。慢慢地,孩子们在门口等校车时,哪怕时间再短,也习惯性进屋看会儿书。这些变化,他看在眼里,乐在心里。

  在书架的侧面,记者留意到挂了一块木板,上面夹有一沓厚厚的A4纸,纸的抬头写着“图书借阅登记”6个大字。臧勇介绍,书屋的书借阅数量和时间都没有限制,登记也全凭大家自觉。“做这个册子,只是为了了解大家的阅读喜好,以便及时补充相关书籍。”

  登记册上,每隔几页,必定会出现一个名字——王睿。王睿是一名初中生,自从家附近有了这间书屋,她不仅经常来看书,还跟小伙伴相约在这里学习,假期生活充实不少。

  近年来,书屋的名气越来越大。2022年10月,臧勇租了新的场地,将书屋规模扩大到1000平方米,并添置投影、音响等设备。与此同时,为了提高孩子们的实践能力,他还租下书屋门前的3亩荒地,作为科普研学基地。

  还有很多人主动联系臧勇,想来送书、送活动。“我把他们发展成了志愿者。”臧勇介绍,现在,书屋的志愿者队伍已有60多人,平常还会开展古筝演奏、书法教学、阅读讲座等公益活动。

  前不久,臧勇统计了一下2023年书屋登记在册的借阅人次。“足足有400条。”据臧勇估算,全年实际借阅人次应该在3000左右。“这相当于将军村留守在家人口数的3倍。”钱铺镇镇长周为庆说。

  眼下,臧勇还在铜陵市区、横埠镇、钱铺镇以及黄山市休宁县建了4个“漂流书屋”。“当书籍流动起来,知识传递起来,文化交流起来,读书就变得更加有趣,生活就变得更有意义,乡村也就变得更有希望。”臧勇说。未来,他希望能遇到更多志同道合的人,大家携起手来,用书籍滋养乡村孩子心灵。

  《 人民日报 》( 2024年01月22日 12 版)

(责编:李昉、李依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