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热背后的科技动能

发布时间:2024-09-07 14:08:41 来源: sp20240907

原标题:文博热背后的科技动能

清明假期,全国各地掀起一股文博热潮,尤其在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人工智能等技术加持下,沉睡的文物“活”了起来。沉浸式观展、新奇玩法,给游客带来新体验。

“假期前十天博物馆门票就已经预约完毕,可谓一票难求。”山西太原市文物保护研究院北齐壁画博物馆馆长王江介绍,博物馆将文物融入主题性环境,以互动体验赋能文物“活化”,创造了不一样的参观体验。

在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数字技术赋予了千年壁画无限生机。记者在现场看到,徐显秀墓室北壁的“夫妇宴饮图”被搬上互动投影墙。在互动屏幕上,一把琵琶跃然出现,只要拨动琴弦,就可以与画中乐伎共弹一曲。站在封土堆旁,借助VR眼镜,观众可“穿越”到徐显秀墓遗址,1400余年前北齐贵族的生活尽展眼前。

王江介绍,北齐民风二维动画展示长卷采用了激光投影、二维动画等多种方式,让观众置身于虚拟的“真实场景”中。“动画”数字媒体技术的运用,复原了古代生活场景,以多视角递进的方式,营造出“人在画中游”的沉浸式体验。

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也在推进着文博领域不断创新。清明小长假期间,洛阳古墓博物馆迎来了客流高峰,平均每天接待游客1.1万人次。在科技助力下,博物馆推出了特色研学活动“古墓寻龙记”,解锁文博新玩法。游客可根据线索,在博物馆参观过程中寻找16条“龙”的踪迹,感受“龙”形象的历史演变,逐步揭开古墓的神秘面纱,深度感知古代墓葬文化的博大精深。

游客王雨竹在活动结束后,任务书《寻龙手册》上盖满了闯关印章。“这次寻龙之旅给了我们满满的回忆,这个手册就是回忆录。”

文化的传承需要每一代人的努力,科技的突破为传承者和艺术家赋予了无限可能。

4月6日,哈尔滨工业大学博物馆里,一群学生正体验科技与文化的碰撞和交融。这里正在举办“金漆镶嵌工艺走进哈工大”专题展。

“利用漆不溶于水的特性,用调和过的色漆,在水中构图。”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金漆镶嵌工艺代表性传承人夏立军取出水中团扇,只见一幅金漆图腾浑然天成地呈现出来。

漆艺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8000年的悠久历史。夏立军介绍:“本次专题展展示了漆画、漆器、葫芦、文创配饰等漆艺作品,我们为大家介绍了中华漆艺的起源、流派技法分类以及工艺流程,让大家近距离领略漆艺文化的技巧与底蕴。”

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社科学部学生杨贝宁观展后深受触动:“古代工艺与现代审美相结合,为漆艺制品造就了一份捉摸不定的韵味。这次现场体验活动,让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

科技给文化遗产带来了新生命,也让展览策展、运营管理更便捷智能。在西藏博物馆,智能导览系统帮助游客快速了解各类展品和展览信息。馆内的VR技术,让游客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远古的西藏大地,感受高原的壮美与神秘。西藏博物馆信息中心负责人格桑表示:“智慧博物馆集成了信息可视化、客流统计、藏品管理和研学教育管理等系统,不仅优化了观众的参观体验,也提高了博物馆内部的管理运营效率。”

来自广东的游客秦先生分享他的参观感受:“通过手机小程序导览,我边参观边听讲解,这加深了我对展品的认识,让我更深入地了解了西藏的璀璨文化。”

记者 李丽云 朱 虹

韩 荣 孙 越 杨宇航

(责编:郝孟佳、李昉)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屋檐上的文脉 | 给世界来一点山西的“非遗震撼” - 构建强大的金融监管(新论)

屋檐上的文脉 | 给世界来一点山西的“非遗震撼”

发布时间:2024-09-07 14:08:41 来源: sp20240907

黄河奔流,生生不息

巍巍太行,壮美天下

五千年文明从这里开始

一叶山西,遍览华夏

走进山西,就如同走进了中国历史博物馆

时时处处感受着中华文明的历史脉动

作为中国的历史文化大省

山西不仅有大山大河之形胜

更是名副其实的非遗宝库

  在山西,那些能“品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记忆中回味绵长。

  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醋更香”,老陈醋醇厚柔和,滋味酸香,素有“天下第一醋”的盛誉,一碟陈醋,便可唤醒山西人刻在骨子里的美味基因;“一叶落锅一叶飘,一叶离面又出刀,银鱼落水翻白浪,柳叶乘风下树梢。”一碗热腾腾的刀削面,充盈着山西人的一天,也承载着山西人的一份乡愁;“面上多彩世界,手中万物乾坤”,拥有千年历史的闻喜花馍,色彩鲜艳,造型千姿百态,体现着山西手艺人的灵巧心思与娴熟技艺。

  在山西,那些能“带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岁月沉淀中流光溢彩。

  被称为“山西三宝”之一的推光漆,古朴雅致、流光溢彩,于掌心精雕细琢反复打磨,在匠心独运中孕育传承,让平遥推光漆器的魅力不只是一刹花火,而是永久绚烂;绛州澄泥砚质坚莹润、历寒不冰,历经洗礼,最终坚如铁石,折射出的是不断变化的文化轨迹;“介休归来,不看琉璃”,被誉为“中国建筑琉璃之乡”的介休琉璃艺术历经千年风霜岁月,色彩依旧绚丽夺目,在中国非遗文化史上绽放出一朵灿烂的奇葩。

  在山西,那些能“欣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历久弥新。

  稷山高跷走兽,人及兽的造型奇特,在鼓乐声中列阵行进,气势宏伟,十分壮观;奔腾不息的黄河边上,矫健的舞姿敲响鼓点,晋南威风锣鼓,让震耳欲聋的锣鼓声传遍祖国大江南北;晋剧的唱腔,时而如泉水般涓涓细流,时而又如瀑布般飞流直下,走过近百年风雨的晋剧艺术,如同黄土高原上厚重的黄土,它是山西人民的骄傲,也是中国戏曲的瑰宝。

182项国家级非遗

942项省级非遗

两项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

从衣食住行到文化健康

处处都有“非遗”的印记

“地上五千年看山西”绝非虚名

古风古韵让非遗故事感人至深

一代又一代非遗传承人

蓄力接棒留住了文化的“根与魂”

当代三晋人用热情擦亮了非遗名片

让它持续不断地“活起来”“火起来”

在这片厚重的土地上

探寻晋风晋韵熏陶下的独特非遗

感受黄河古韵滋养中的悠久文化

见证时代新声引领下的创新相承

  策划:黄河新闻网采编中心

  视频文案/配音:侯宇馨

  视频剪辑:马杰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