峙峪遗址年代被精确厘定为距今4.5万年

发布时间:2024-08-15 13:22:41 来源: sp20240815

原标题:峙峪遗址年代被精确厘定为距今4.5万年

 “现代人”(晚期智人)的起源、演化与扩散,是近年来国内外重要学术热点和公众关注的焦点问题。记者1月24日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获悉,该所科学家和中外团队合作对山西朔州峙峪现代人遗址进行研究,并取得多项进展:将峙峪遗址年代从原来的3.5万年左右向前推进近1万年,精确厘定为距今4.5万年,并确认峙峪遗址石器组合兼具东西方特色。

上述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布于《自然·生态与进化》。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青年研究员杨石霞为本文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黄慰文、侯亚梅、赵克良等为共同作者。合作团队公布了山西朔州峙峪遗址发现的距今4.5万年前的一系列现代性文化证据,更新了有关东亚地区现代人扩散及其文化发展的传统认知,对于推进全球视野下对现代人演化与扩散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峙峪遗址位于广义泥河湾盆地(大同盆地)的西南缘,隶属于山西省朔州市。该遗址发现于1963年,由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奠基人之一的贾兰坡院士主持发掘并进行初步研究。

作为本项研究的重点之一,峙峪遗址的年代测定工作由北京大学教授张家富主导,联合牛津大学放射性碳十四测年实验室、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释光测年实验室历时多年完成。研究团队对15件沉积物样品进行石英多颗粒单片、单颗粒光释光测年和钾长石单颗粒光释光测年,并对文化层出土的10件动物骨骼和牙齿样品进行加速器质谱碳十四测年。在此基础上,为更准确锚定峙峪遗址人类活动时间,研究团队对3件带有明确人类切割痕的动物碎骨片进行碳十四测年,从而获得该遗址人类活动年代的直接证据。

上述结果表明,峙峪遗址文化层中所有碳十四年龄一致,并与同层位沉积物样品的各种光释光年龄吻合。为进一步提高文化层年代精度,研究人员对获得的年龄数据进行了贝叶斯模型分析,最后将峙峪遗址的年代精确厘定为距今4.5万年。

在精确厘定年代框架的基础上,此次再研究工作的另一个重点是对峙峪遗址出土的各类文化遗存进行多学科深度分析。研究工作确认了目前中国北方乃至东亚地区年代最早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初段(IUP)技术因素,以及骨器加工、个人饰物和远距离运输黑曜岩等一系列“现代性”行为。(记者刘垠 陆成宽)

(责编:王连香、李楠桦)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国家数据局公开征求意见 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 - 政治极化加剧 美陷“民主倒退”困境

国家数据局公开征求意见 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

发布时间:2024-08-15 13:22:42 来源: sp20240815

  本报北京4月6日电 (记者王云杉)国家数据局近日发布消息:研究起草《深化智慧城市发展 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指导意见提出深入实施城市云网强基行动,推进千兆城市建设,探索发展数字低空基础设施等系列行动。

  城市是推进数字中国建设的综合载体。指导意见明确主要目标:到2027年,全国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一批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各具特色的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有力支撑数字中国建设;到2030年,全国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全面突破,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面提升,涌现一批数字文明时代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中国式现代化城市。

  指导意见从建立城市数字化共性基础、促进新型产城融合发展、推进城市精准精细治理、建设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构建数据要素赋能体系、推动数字化协同发展等多方面布局,提出深化城市场景开放促进以城带产,提升产业聚合力;加强城市生命体征监测,推动城市体检与城市更新数据赋能、业务联动;统筹推进城市算力网建设,实现城市算力需求与国家枢纽节点算力资源高效供需匹配,有效降低算力使用成本;推动新能源汽车融入新型电力系统,推进城市智能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加快推进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制度建设,促进数据要素高效流通和使用等系列举措。

  (人民日报) 【编辑:唐炜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