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见·从城市更新行动,看总书记关心的民生要事

发布时间:2024-09-18 18:00:51 来源: sp20240918

  4月22日下午,正在重庆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走进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民主村社区,深入了解实施城市更新和保障改善民生等情况。

  民主村社区,曾是远近闻名的“老破小”,房子差、管网旧、污水多、配套缺,2022年初启动更新改造项目并纳入全国有关试点。

  看到更新改造后的社区焕然一新、井然有序,总书记亲切地对在场的社区居民说,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中国共产党要做的事情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总书记关心城市更新,“保障改善民生”是其中重要的考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今年2月,在听取天津市委和市政府工作汇报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积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增强发展潜力、优化发展空间,推动城市业态、功能、品质不断提升。

  建设“口袋公园”,持续改善城市生态;更新燃气、供水、排水、供热等老化管道,增强安全韧性;推广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城市运行更高效;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存,延续城市文脉……近年来,城市更新行动速度在加快,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步伐也在加快,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更好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

  2022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辽宁沈阳市皇姑区三台子街道牡丹社区。走进居民李水家中,总书记察看厨房、卫生间、卧室等,之后在客厅落座并同一家人亲切交谈。大家告诉总书记,社区经过改造,冬天屋里暖和多了,道路积水的问题也解决了,环境好,心情也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聚焦为民、便民、安民,尽可能改善人居环境,改造水、电、气等生活设施,更好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确保安全。

  这一次,在民主村社区,面对纷纷围拢过来欢送的居民,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说,“党中央很关心的一件事,就是把老旧小区改造好。改旧换新,完善服务设施。希望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能为解决民生问题投入更多的财力物力,每年办一些民生实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从“更好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出发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提升城市品质,人民群众将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托起“一老一幼”稳稳的幸福——

  在民主村社区,习近平总书记走进饭菜飘香的社区食堂。见到总书记走进来,老人、孩子们都兴奋地站起身来,掌声、笑声、问候声此起彼伏。总书记微笑着和大家唠起家常。

  “多少钱一份饭菜?”

  “60岁以下的18块,60岁以上的15块。我们社区60岁以上的老人有2600多人,占比32%。”

  “运营方是哪里的?实现盈利了吗?”

  “第三方运营,社区监管,实现了微利。”

  习近平总书记叮嘱:“一定要可持续。”

  老人和小孩是社区最常住的居民,“一老一幼”是大多数家庭的主要关切,也是总书记的深情牵挂。

  2022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新疆乌鲁木齐市天山区固原巷社区考察。在党群服务中心,一群银发耄耋老人载歌载舞,朝气蓬勃;隔壁房间,一群少儿正背诵古诗词。“一老一幼”其乐融融,都在社区这一方天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要大力发展老龄事业和老龄产业,有条件的地方要加强养老设施建设,积极开展养老服务。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和民族未来,事关千千万万家庭幸福安康。社区要积极开展各种公益性课外实践活动,促进未成年人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心灵健康。

  强化“一老一幼”服务,不断织牢织密民生保障网,托起了更多老人和孩子稳稳的幸福。

  保留历史记忆和特色风貌——

  “既要改善人居环境,又要保护历史文化底蕴,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避免“千城一面、万楼一貌”……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城市工作,对延续城市文脉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近年来,微改造、微更新,文脉绵延不息,让城市更具韵味,越来越多的历史文化景点成为人们休闲观光、文化消费的新选择。

  此次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的民主村社区,是原重庆建设厂的家属区。在改造中,设计团队提炼运用建设厂历史变迁中的“西迁”“援建”“复兴”建筑风貌元素,恢复重现了居民记忆深处的电影院坡坡、戏水河沟、游园坝坝等,新设计了系列文化景观,构建起一个“文化生态”空间。

  在民主村社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老旧小区改造是城市更新的一个重点,也是一项民生工程,既要保留历史记忆和特色风貌,又要解决居民关切的实际问题。

  城市更新,要在加强保护的前提下,使历史文化遗产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在城市更新中,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改造前问需于民,改造中问计于民,改造后要问效于民,强化社区居民主体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推动基层治理,真正实现更有温度、更可持续、更加包容的城市更新。

  “城市是人集中生活的地方,城市建设必须把让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

  以积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为抓手,把民生要事解决好,着力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人民群众的生活将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策划:张毅 杜尚泽

  撰文:徐隽

  海报:田兴洲 陈姝言

  摄影:鞠鹏

  视觉:赖向东、虞东升

  编辑:皇甫凌雨 王嵘

  校检:吴玥

  (人民日报客户端)

【编辑:刘欢】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学者、业界人士多角度聚焦科技驱动绿色发展 - 浙江县域观察:山高路远,何以“求医”?

学者、业界人士多角度聚焦科技驱动绿色发展

发布时间:2024-09-18 18:00:51 来源: sp20240918

   中新网 上海6月26日电 (记者 陈静)“中国经济正从投资驱动阶段向创新驱动阶段转型。”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应用经济学系副教授李治国26日对记者表示,中国经济要走向中等发达,首先要解决资源能源的全球性约束问题和全球气候变化挑战。

  在“科技驱动绿色发展”论坛上,学者与业界人士共同探讨绿色发展的未来方向。“推动经济增长有三股动力,分别是劳动力、资本与技术进步;经济发展有四个递进阶段:要素驱动阶段、投资驱动阶段、创新驱动阶段和财富驱动阶段。”李治国指出,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处于要素驱动阶段,主要通过劳动密集型或资源密集型产业推动经济发展。

  这位学者表示,科技革命与创新驱动是人类跨越经济长周期的根本动力,而每一轮科技革命与创新驱动,都表现为交通方式、能源系统与通信技术的重大变革。“交通-能源-通信”矩阵是新科技革命的基本范式,其中交通指向速度,能源指向动力,通信指向合成。

  “我们要积极参与、推动乃至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与创新驱动。”在李治国看来,科创时代,绿色发展与基本范式将革新为“绿色化产业+产业绿色化”。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生态环境产业、绿色交通产业、绿色建筑产业将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绿色金融和绿色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保障。

  在论坛上,复旦大学人工智能创新与产业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气象局气象人工智能重点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李昊分享了伏羲气象大模型的应用。“将气象大模型命名为‘伏羲’是借鉴了远古神话的文化立意。”他指出:“伏羲气象大模型是仿真器,可精准仿真全球的温度、湿度、压力、风等等。”

  据介绍,针对新能源优化、针对云量优化,“伏羲”气象大模型有独特的优势。准确的风速、辐照及与之对应的发电能力预测可以帮助电网更好地安排发电计划,减小新能源波动性对电网的冲击保证电网安全,也可以提高新能源的利用率,减少弃风弃光问题。电力交易场景下准确的风、光预测还能提升新能源企业的经济效益。

  李昊解释,云中光线明暗不均,有时甚至会使飞行员产生错觉。因此,云量预测在航空领域有很重要的应用价值。在交通业、农业等其他领域,“伏羲”气象大模型也可以为精细化管理所需要的高分辨率和高精度数据进行支撑,例如:道路结冰预测、农作物播种时间选择等。

  “科技赋能农业”也是论坛上的一个聚焦话题,相关科技企业副总裁、复旦大学EMBA项目在读生汤小敏表示,从1.0版本到4.0版本,农业从基本依赖人力、畜力进入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的精准农业、数字农业、智慧农业阶段。目前,中国农业已由增产逐渐步入提效阶段,农业生产即将全面步入信息化、智能化、无人化的新时期。

  汤小敏表示,科技企业希望通过智能化设备及数字化服务,让农业生产过程实现“全面感知、智能决策、精准执行”三大环节闭环,帮助农业生产管理环节完成数字化、精准化转型;通过自主研发农业无人机、遥感无人机、农业无人车、农机自驾仪、农业物联网和智慧农业系统等,构建完整的软硬件产品矩阵和数据闭环,为农业工作者提供精准高效、灵活经济的无人化生产解决方案,以解决农业生产中劳动力不足、管理粗放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完)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