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观察丨在更高起点上推动中部地区崛起 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新部署

发布时间:2024-09-07 13:15:20 来源: sp20240907

  3月2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长沙市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第二次就中部地区崛起这一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持召开座谈会。2019年5月,总书记在江西南昌主持召开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就做好中部地区崛起工作提出8点意见。

  从时间节点看,本次座谈会的召开,距离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提出整20年,距离上一次座谈会召开5年。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站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总书记对扎实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作出新的战略部署,无论从历史、现在还是未来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发展全局看,中部地区覆盖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六省,承东启西、连南接北,资源要素丰富、市场潜力巨大、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经济总量稳定在全国21%以上,人口约占全国四分之一。2023年,河南、湖北、湖南经济总量位列全国前十。在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发挥“龙头”作用的同时,中部地区加快崛起、撑起中国发展版图的“脊梁”,将为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打造重要战略支撑。

  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这是中部地区在我国发展全局中的定位。

  这次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重申了中部地区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强调“要一以贯之抓好党中央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一系列政策举措的贯彻落实”;同时指出,“中部地区发展站到了更高起点上”,并针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新困难,作出重要战略部署。这既体现了一以贯之、久久为功的方法论,也彰显了立足实际、与时俱进的战略考量。

  (一)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今年以来,从中共中央政治局新年首次集体学习,到全国两会参加团组审议讨论,再到两会后首次赴地方考察,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注的重点之一。

  这次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从生产力角度为推动中部地区崛起指明方向。

  经过多年发展,中部地区创新发展要素加快集聚,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构建,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占全国比重分别达27.3%和17.8%;拥有丰富的教育科研资源,人才优势明显,产学研融通创新条件良好。

  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中部地区具备良好的基础。一方面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另一方面不能忽视放弃传统产业,坚持先立后破,让传统产业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二)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

  这次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持续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内陆开放高地”,对中部地区深化改革开放提出更高要求。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又一个重要年份。中部地区虽地处内陆腹地,但要素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巨大。无论是深化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推动各种生产力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还是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中部地区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将中部地区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市场优势、文化优势加快转化为中部地区加快崛起的优势,将为全国高质量发展打造强劲引擎。

  (三)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相互促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相互促进,努力提升粮食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

  中部地区粮食总产量稳定在4000亿斤左右,约占全国30%;2023年中部地区原煤产量约占全国三分之一。

  粮食安全和能源安全,是习近平总书记心中的“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在湖南考察时走进万亩农田,了解春耕备耕情况。这次座谈会上,总书记对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进一步提升煤炭、稀土等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注重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多能互补、深度融合等提出具体要求,对中部地区在我国发展全局中更好守牢安全底线作出重要部署。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

  5年前的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绿色发展的美丽中部。这次座谈会,总书记强调,要协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协同”二字,凸显对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辩证统一关系的深刻把握。

  中部六省,分别位于黄河和长江沿线,生态保护责任重大。推动中部地区崛起,既要持之以恒抓好生态环境保护,也要进一步挖掘绿色低碳转型蕴含的巨大发展潜能,在发展和保护的良性互动中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四)在支撑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推动中部地区崛起

  在这次座谈会上,总书记强调,要加强与其他重大发展战略的衔接;同时要求中部地区“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中部地区向北连接京津冀协同发展,向东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向南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又处于长江经济带发展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江河战略”的中游关键地带。通过与其他重大发展战略深度对接、融合联动,既能更好吸引发达地区产业创新资源,也能增强对欠发达地区的辐射带动,有序承接产业梯度转移,更好融入和支撑新发展格局。

  同时,中部六省内部合作空间巨大,城镇化还有提升空间。在城乡融合发展中释放潜能,推动区域内部加强合作,将提升中部地区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去年以来,从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到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总书记聚焦区域发展战略,召开多场专题座谈会,作出一系列新的战略部署,进一步彰显总书记着眼全国“一盘棋”,加强区域发展战略融合集成的系统观和长远考量。

  策划:霍小光、陈俊

  监制:张旭东、张晓松、鞠鹏

  主笔:安蓓、刘芳洲

  统筹:刘铮、王绚、袁汝婷、朱基钗

  视觉|编辑:唐兴、王秋韵

  新华社国内部、湖南分社联合制作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编辑:胡寒笑】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寻味中华|文博)泉州清净寺,见证千年“海丝”情缘 - 中国新增三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数量继续保持世界首位

(寻味中华|文博)泉州清净寺,见证千年“海丝”情缘

发布时间:2024-09-07 13:15:21 来源: sp20240907

   中新社 泉州10月17日电 题:泉州清净寺,见证千年“海丝”情缘

   中新社 记者 孙虹

  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福建泉州,当落日余晖洒落于清净寺前的广场,披上霞装的千年古寺散发出浓郁的异域风情。

  泉州市伊斯兰教协会会长、清净寺保护服务中心负责人黄文铿告诉 中新社 记者,清净寺讲述了一段段因海上丝绸之路而结缘、见证千年刺桐港商贸辉煌的故事。

5月17日,泉州清净寺位于福建泉州古城区中心,散发着浓郁的异域风情。 陈英杰 摄

  泉州,古称“刺桐”。宋元时期,繁华的古刺桐港是世界最大港口之一,大量波斯、阿拉伯等地穆斯林商人顺风启航,沿海上丝绸之路涌入泉州,进行贸易与文化交流,留下建筑、碑刻等诸多伊斯兰文化古迹。其中,始建于1009年的清净寺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寺院之一。

  2021年7月,包括清净寺在内的22个遗产点,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之名,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

  “漫步泉州城,可以看到清净寺与关帝庙‘比邻而居’,佛教寺院容纳了印度教的神祇……”在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副主席、山东大学教授姜波看来,中外人文景观错杂而处、东西方文明深度交融,形成了典型的海上丝绸之路海港城市景观,这正是泉州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全人类航海记忆的重要缘由。

10月4日,仿大马士革礼拜寺建筑的泉州清净寺,吸引游客前来参观。  中新社 记者 孙虹 摄

  仰望这座古老的仿大马士革礼拜寺建筑,高大的尖拱形门楼条石层叠,奉天坛沧桑的石墙上镶嵌着古兰经浮雕石刻。穿过门楼,尖券门上方是清净寺内最重要的两行阿拉伯碑文,意在告诉来者:这座清净寺是当地第一座礼拜寺;1310年,来自波斯设拉子的穆斯林重修了寺院,如今呈现在世人眼前的,正是重修后的遗存。

  清净寺主体建筑基本保持伊斯兰教建筑风格,寺庙一角的明善堂是穆斯林在明代增建的一间小礼拜殿,为典型的中国闽南传统建筑风格。两个礼拜堂建筑风格迥异,却又相得益彰。

  2009年,由已故阿曼苏丹卡布斯·本·赛义德出资50万美元捐建的新礼拜堂于清净寺东侧落成,成为中阿两国人民友谊的新见证。

  黄文铿说,如今,居住在清净寺周边的穆斯林依然保留着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等传统节日,清净寺也会在节庆日举行礼拜宗教活动,每年都吸引众多海内外穆斯林和游客前来探访。

  在泉州穆斯林后裔家族中,蒲、丁、郭三姓人数最多,并在历史变迁中逐渐形成颇具特色的聚居区,如晋江陈埭丁氏、永春达埔蒲氏、惠安百崎(奇)郭氏等。有趣的是,或许得益于传承千年的丝路经贸基因,如今中国体育运动品牌的“半壁江山”都自晋江陈埭走出:361°创始人丁建通、安踏集团创始人丁和木、特步集团创始人丁水波等数位“国货大佬”都是陈埭丁氏。

  “千百年前,我们的祖先经由海上丝绸之路来到泉州,带回了珍贵的陶瓷和丝绸;千百年后,我追寻他们的足迹来到这里生活、经商,泉州是我的第二故乡。”埃及商人亨利定居泉州已5年多。

  亨利曾在埃及创办服装和辅料领域的公司,2015年时来到中国多地走访,欲拓展事业版图。2018年,他终于定在泉州创业,从事进出口贸易。从初创时的5名员工,到如今在厦门、浙江等地设立公司,客户遍布全球50余国家和地区,他说,这一切得益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

5月25日,海关关员在福建泉州石狮石湖港对班轮进行巡查,随后泉州首条中东外贸集装箱航线开通。 吴静锋 摄

  今年5月,载满66标箱货物的班轮从石狮石湖港启程驶向迪拜,这是泉州新增的第18条“一带一路”外贸航线,也是首次开通到中东地区的集装箱班轮航线。

  千年古港的“海丝”情缘,依然在路上。(完)

【编辑:于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