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警察叔叔”APP用户破千万 推车驾管业务“云办理”

发布时间:2024-07-27 17:30:32 来源: sp20240727

   中新网 杭州3月20日电 (王潇婧 何晨)随着数字化改革不断深入,作为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的重要抓手,“警察叔叔”APP为民众提供了便捷高效的警务服务。3月20日,杭州市公安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警察叔叔”APP注册用户破千万,并正式推出车管“云窗口”,实现10项车驾管业务“视频办”。

  2021年1月10日,杭州市公安局推出的新版“警察叔叔”APP正式上线,围绕黏性热点功能建设、及时回应民众关切、推动长效常态运维。截至目前,该APP注册用户已突破1049万,总访问量超6亿次,实现138个服务事项“一网通办”和48项涉企服务事项同源办,累计业务办理量达3.2亿。

新闻发布会现场。杭州公安供图

  “市民只需通过‘警察叔叔’APP,便可轻松办理车牌云申领、身份证补换领、急事通、货运导航、西湖通、境外人员住宿登记申报等业务,为市民节省时间总计1950万个小时。”杭州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更好地满足广大用户需求,如今增设了AI智能客服和咨询热线,确保服务渠道畅通无阻。

  此外,“警察叔叔”APP还与浙江政务服务平台“浙里办”互通两端用户体系,实现了72个服务事项的同源办理,便捷服务惠及用户超129万。

  为进一步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聚焦民众涉车涉证需求。今年3月初,“警察叔叔”APP中的“线上车管”迭代升级,车管“云窗口”业务进行公测。

  车管“云窗口”在现有的“网上办”基础上,延伸为远程面对面的可视化“视频办”服务,创新“双方视频”甚至“三方视频”办理新模式,将服务窗口从大厅搬至“云端”,有效解决了民众复杂业务不会办、本人远程不能办、业务独立不联办等问题。

民警在车管“云窗口”办理业务。杭州公安供图

  “公测半个月以来,我们已办理业务369笔,并不断优化用户端界面的便捷性。例如,市民在线上排队等候时,难免需要接打电话或忙碌其他事情,我们就设置在快轮到时,后台会有语音,及时提示他可以进入‘云窗口’进行业务办理。”杭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档案科(网办中心)科长徐晓婷说。

  据了解,此次车管“云窗口”推出的10项车驾管业务,均为此前线上无法办理、必须通过线下窗口办理的业务,涉及机动车、考试及驾驶证等方面。

  具体包括:补领机动车登记证书、网约车变更使用性质(预约出租转非)、辖区内夫妻共有变更(不选号)、智能网联车辆临牌核发、同一人名下号牌号码互换;辖区内申请变更驾校;取消延期换领驾驶证、取消延期审验、取消延期提交身体条件证明、驾驶证住所地址变更。

  “目前车管‘云窗口’以办理业务为主,不接受业务咨询。申请人进入‘云窗口’接通视频后,即视为业务办理。为确保办理顺畅,累计2次仅咨询不予受理的,将被系统记录,一年内不能办理‘云窗口’业务。”徐晓婷提醒。(完)

【编辑:陈海峰】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稳定支持,让青年人才潜心科研(让更多基础研究人才竞相涌现) - 中央网信办开展“清朗·整治‘自媒体’无底线博流量”专项行动

稳定支持,让青年人才潜心科研(让更多基础研究人才竞相涌现)

发布时间:2024-07-27 17:30:33 来源: sp20240727

  核心阅读

  培养用好青年科技人才,对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意义重大。不久前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的若干措施》,提出对青年科技人才强化职业早期支持,突出大胆使用,松绑减负、搭台架梯,为青年科技人才创造更多机会。

  

  青年科技人才处于创新创造力的高峰期,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久前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提出要加大基本科研业务费对职业早期青年科技人才稳定支持力度、完善自然科学领域博士后培养机制、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大力培养使用青年科技人才等一系列政策举措。

  培养用好青年科技人才,对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意义重大。“松绑减负”能否真正减少束缚?“搭台架梯”如何为青年科技人才创造更多施展才华的舞台?青年科技人才培养过程中还有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记者进行了探访。

  加大稳定支持力度

  “这台高真空测试设备,按照一开始的预算设置是不能购买的。后来联系学校科研管理部门,按照需求在管理系统上填写了申请,很快就把预算调整过来了。”复旦大学芯片与系统前沿技术研究院青年研究员刘春森说,科研经费申请使用起来更方便了。

  刘春森的研究方向为新结构、新机理逻辑存储器件设计,以及对应的系统集成研究。29岁那年,他的研究入选了上海市“基础研究特区”计划,得到了400万元的稳定经费支持。

  2021年10月,上海市发布《关于加快推动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试点设立“基础研究特区”。复旦大学将项目的评选定位为持续稳定支持45岁以下的青年人才挑战最前沿的科学问题,并且在考核目标上允许试错。

  “这笔经费的考核周期是5年,重在稳定支持。项目设立的权限下放到了学校,项目经费资金的管理权完全下放到项目负责人,经费支配的自由度非常高。”刘春森说。

  科学研究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往往很难计划。“基础研究特区”没有给科研人员设置硬性、具体的指标,而是在组织管理方式上创新探索更多适应青年科研人员成长的新模式。对于近年来科研经费管理的“松绑减负”,刘春森感触颇深:“现在做预算的科目基本只有设备费、业务费、劳务费三大类,做预算表也不需要事无巨细。”

  近年来,不少部门和地方都出台措施,加大对青年科技人才基本科研业务费的稳定支持力度。“《措施》的出台,对于引导青年科技人才聚焦国家战略需求、长期开展前沿科学问题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刘春森说。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赵志耘认为,要将科研资金提供给具有较高预期影响的科研项目课题,重点资助开创性人才,让他们在稳定支持的条件下,大胆实践开创性想法,“在年龄结构上,要处理好资助青年科研人员与成熟科学家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加大对青年科技人才的支持力度。”

  提升博士后培养质量

  首都医学科学创新中心青年科研人员丁冉,是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以下简称“北京脑所”)与北京大学联合培养的博士后。“我当时主要负责筛选药物靶受体蛋白,大概做了2年。”在他看来,系统的博士后科研训练十分必要。

  博士后的性质是“工作”,也是博士生转向科研的重要阶段。“特别是要想成为一个‘有想法’的科研人员,博士后会提供实践的机会,来看看这个‘想法’适不适合。”丁冉说。

  丁冉所在的实验室非常重视博士后培养。“课题选择相对自由,支持比较稳定,还有一流的科研辅助平台,有新的想法就可以尝试,实验室非常鼓励博士后做一些领域内比较难的工作,收入也基本能满足这个年龄段生活的需求。”2022年,丁冉博士后出站,来到了首都医学科学创新中心,“做博士后的经历,对我来这里工作起到了关键作用。”丁冉说。

  近年来,国内高校院所就提高博士后培养质量、扩大规模、经费分配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在丁冉看来,很多措施切中“痛点”,非常务实。

  博士后是科研人才的“蓄水池”。“从全球看,顶尖实验室的科研工作者多数以博士后为主。”北京脑所联合所长罗敏敏认为,近年来,我国博士后培养机制虽不断完善,但课题组以研究生为主的局面仍未得到根本改变。一些博士后工作站重流动轻稳定,人才培养质量有待提升,仍需得到更大力度、更长期、更稳定的支持。

  丁冉建议,对一些从事长周期基础研究的青年科技人才,应适当放宽博士后进出站的年龄限制。此外,也应给予博士后更多的选择权,“比如来到课题组一段时间后,发现方向不太适合,如果能灵活调整,对各方都有好处。”

  重视创新人才培养

  “我的求学、科研经历都与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密不可分。”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孙涛是中国青年科技奖、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他从事森林土壤学方面的研究,带领团队围绕土壤保育与碳汇提升取得重要原创性突破。

  工作以来,他的很多实验都在辽宁清原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开展。“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能够为长周期连续观测实验提供必要条件,对青年科研人员成长成才也很有裨益。”孙涛说。

  “长周期的连续观测对生态学研究非常重要。”孙涛解释,“长周期实验能够发现很多短期实验无法揭示的现象、规律,而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规模大、数据完整、相关维护工作也更加专业,为生态学领域相关科研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平台支撑。”

  人才培养是各类国家科技创新基地的另一优势。孙涛介绍:“我会鼓励团队中的青年科研人员、研究生到野外台站开展研究工作。特别是在学科交叉的背景下,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往往有比较系统的学科布局,在这里可以与来自不同学科的科研人员交流合作,找到好的选题和方向。”

  近年来,各类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十分重视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使用,一些部门和地方在岗位设置、项目承担等方面,还提出了不少硬性要求。在孙涛看来,这些措施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比如,把青年科技人才的结构比例、领衔承担科研任务、取得重大原创成果等培养使用情况纳入国家科技创新基地绩效评估指标,将发挥‘指挥棒’作用,引导相关创新资源向青年科技人才倾斜。”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万劲波建议,要深化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改革,为青年人才搭建干事创业平台,大胆使用甚至破格使用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根据不同领域、不同岗位、不同层次人才特点和职责,分类建立科学合理、各有侧重的青年科技人才分类评价体系。同时,为青年科研人员提供切实可行的支持,并给予青年科技人才足够的创新空间和容错空间。

  《 人民日报 》( 2023年12月14日 13 版)

(责编:胡永秋、杨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