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中国发展“密码” 巴基斯坦媒体智库人士行走中国

发布时间:2024-08-20 16:06:54 来源: sp20240820

   中新社 北京12月6日电 (徐雪莹)“这次来中国主要是想观察中国经济发展的秘诀,为何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取得如此巨大的飞跃。”在居庸关长城脚下,巴基斯坦《检验真理报》主编兼《中国之窗》杂志主编纳兹·帕尔文对 中新社 记者表示。

  由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办、中国外文局国际传播发展中心承办的“巴基斯坦媒体智库人士中国行”主题参访活动12月6日至16日举行,15位巴基斯坦媒体智库人士将先后赴北京、成都、喀什、乌鲁木齐等地参访。

12月6日至16日,“巴基斯坦媒体智库人士中国行”主题参访活动举行,15位巴基斯坦媒体智库人士将先后赴北京、成都、喀什、乌鲁木齐等地参访。 徐雪莹 摄

  活动首日,一行人前往位于北京的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参观了解电池储能、先进光伏研发等最新科技。据悉,华能在巴基斯坦投产的萨希瓦尔电站,填补该国电力缺口1/4,解决了逾2000万人用电需求。参访团成员不时积极提问,讲解员耐心回答。

  GNN新闻台媒体总监努曼·拉希德告诉 中新社 记者,中国政府和巴基斯坦政府在能源方面建立了多项合作,这次参访让他直观看见了可再生清洁能源运作的诸多细节,对他们学习借鉴非常有益。

  参访团来到“天下第一雄关”居庸关长城脚下。第三次来到长城的纳兹·帕尔文兴奋之情依然不减。行程期间,她保持着记日记的习惯,计划回国后更好地向巴基斯坦人讲述中国的发展。她还计划出版一本英文书,把此次中国之旅写入其中。

12月6日,“巴基斯坦媒体智库人士中国行”主题参访团来到居庸关长城。 徐雪莹 摄

  离“不到长城非好汉”碑文不远处,一排陡峭的长城阶梯上,参访团成员们或艰难上行,或小心腾挪。巴基斯坦Geo电视台记者诺辛·尤素福择一块石阶坐下,兴奋地拨通了和家人的视频电话。她说,自己对长城向往已久,小时候就曾收到叔叔从长城带回的照片,这里的建筑、风光超出想象,希望下次家人也能前来。

  “中国算是我的第二故乡了。”自2016年首次来到中国,玛赫扎伊卜·阿巴西已在中国度过7年岁月。毕业于北京语言大学的她,去过40多座中国城市,常常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中国见闻。她说,外国人对中国存在不少误解,希望能通过视频作品展示真实的中国。此行她最期待去新疆,想尝尝正宗的手抓饭和大盘鸡。(完)

【编辑:田博群】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守护长城,就像守护家一样”(暖闻热评) - 新漫评:谁在吞噬地球那一抹蓝?

“守护长城,就像守护家一样”(暖闻热评)

发布时间:2024-08-20 16:06:54 来源: sp20240820

  【人物】长城保护员梅景田

  【故事】在北京市延庆区八达岭镇西南部,坐落着石峡村。村子位于八达岭古长城和石峡关长城脚下,三面被长城环绕。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石峡村村民梅景田就绕着村周边的古长城义务巡查。清理杂草、捡拾垃圾、劝阻游客不文明行为,都成了他守护长城的日常。这条近20公里长的巡护之路,他一走就是40多年。在他的带领下,石峡村成立了长城保护志愿服务队。如今,全村80%的村民成为长城保护志愿者。

  【点评】

  陡峭山路上,梅景田步履稳健,仔细检查着石峡关长城上的一砖一瓦。40多年来,他把对长城的热爱融入岁月,用执着与坚韧守护这段历史长廊。“只要走得动,巡护长城的路我就要坚持走下去。”生在长城下、长在长城下,对梅景田来说,长城已经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

  众人拾柴火焰高。如今,各地有近7000名像梅景田一样的长城保护员接续努力,“守护长城,就像守护家一样”。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城子峪村村民张鹤珊,义务守护村子附近的明长城几十年,还搜集整理长城民间故事;宁夏回族自治区永宁县长城保护员董海宁接过父辈的接力棒,主动向游客宣传介绍长城保护知识;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小佘太镇长城保护员韩根柱,把对长城的情感融入每一次巡护之中,20余年初心不改……这些日复一日的努力,体现着文化的薪火相传,汇聚起保护长城的坚实力量。

  长城遗存中,有的分布在交通不便的山区,有的位于自然条件恶劣的戈壁,对长城的有效保护提出了挑战。保护长城,除了发挥好长城保护员的作用,还可以拓展科技手段的应用空间。山海关长城保护志愿者服务队队员们行走深山,用无人机等科技手段拍摄记录长城的变化情况,使长城保护“有据可依”。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张玉坤团队开展“长城全线实景三维图像”采集工程,用4年时间对明长城进行全线三维测量工作。实践证明,不断将新兴技术运用于长城保护实践,可以将保护网织得更密、将保护措施做得更细,让古老长城始终熠熠生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做好长城文化价值发掘和文物遗产传承保护工作,弘扬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磅礴力量。”巍巍长城,不仅是宏伟壮丽的建筑奇迹,更是传承与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见证着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灿烂辉煌的悠久历史。从烽火台等历史遗存,到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再到口口相传的民间传说……长城沿线的宝贵历史文化资源,饱含着丰厚的精神滋养,激荡着跨越时空的智慧和力量。不断挖掘长城文化的内涵,推出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力作,讲述鲜活生动的长城故事,同时创新传播方式和手段,推动长城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才能真正让长城文化遗产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挥独特作用。

  文物是活着的历史,也是文化自信的底气所在。“把祖先留下的这份珍贵财富世世代代传下去”,需要我们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促进科学保护、世代传承、合理利用,凝聚众智、集聚众力,苦干实干、久久为功,探索新时代长城文物和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利用新路,就必能让古老长城焕发勃勃生机。

  《 人民日报 》( 2024年07月04日 08 版)

(责编:胡永秋、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