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着力推动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4-09-06 20:55:20 来源: sp20240906

  高1.85米,身姿挺拔,全身43个圆状关节,可以快速行走、敏捷避障、稳健上下坡和抗冲击干扰……在位于上海张江的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一款名为“青龙”的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引人注目。目前,上海已发布多款通用人形机器人原型机。

  2020年,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聚焦关键领域发展创新型产业,加快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领域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海用改革思维探索有效路径,加快集聚人工智能关键要素,着力打造人工智能发展高地。

  完善统筹协调机制,解决产业发展遇到的难点、堵点问题。“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要求我们激发改革活力,强化政策服务供给。”上海市经信委主任张英说。

  2022年10月,上海人工智能地方性法规《上海市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条例》施行,随后出台推进算力资源统一调度、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大模型创新发展等政策措施,重点推进模型创新扶持计划、智能算力加速计划、示范应用推进计划,打造大模型测试验证与协同创新中心、语料数据联盟、智能算力调度平台、软硬件适配测评中心、大模型开源社区和协作平台。

  市区联动协同推进,发挥各区优势。浦东新区加速推动智算芯片、人形机器人等硬件攻关企业发展,徐汇区着力服务大模型等算法创新企业集聚式创新。全市组织建成规模化智能算力集群,重点部署在松江、临港等区域,为大模型训练提供支撑……目前上海形成浦东张江人工智能岛、徐汇西岸智塔、临港滴水湖AI创新港、闵行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4+X”集群格局。

  着眼当下、面向未来,上海加快构建开放、安全、有活力的创新生态。打造软硬适配和测试体系,支持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建立深度链接软硬适配方案,推动实验室联合上海仪电等企业合作,为智算中心建设提供芯片选型依据;成立人形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加快产业链整合,打造人形机器人产业基地,降低企业算法创新成本,推动零部件标准化;建设多层次人才体系,成立人工智能战略咨询专家委员会,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人工智能应用日趋活跃,显示出勃勃生机。商汤科技推出企业级大模型一体机,可同时支持企业级千亿模型加速和知识检索硬件加速,相比同类产品节约成本80%;上海合合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修复《敦煌遗书》页面和文字,助力传统文化保护;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应用支付宝“AI就医助理”解决方案,为患者提供语音交互“AI陪诊师”;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模速空间”已吸引80余家大模型企业入驻……

  上海人工智能规上企业从2018年的183家增加到2023年的348家,产业规模从1340亿元跃升到超3800亿元,大模型企业达上百家,其中34款大模型通过备案。(本报记者 谢卫群 沈文敏)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王超】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记者探访|湖南华容团洲垸转移群众安置点 - 名家名角与北戏师生携手演绎《我们的故事》拉开展演大幕

记者探访|湖南华容团洲垸转移群众安置点

发布时间:2024-09-06 20:55:21 来源: sp20240906

6日,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职业中专的宿舍楼里人来人往,有志愿学生在搬运物资,还有爱心机构前来慰问。在这里,暂住着来自团北村和团洲社区的700多名转移群众。

5日16时许,湖南岳阳市华容县团洲垸洞庭湖一线堤防发生决口。险情发生后,湖南省、岳阳市迅速组织处置、封堵,全力转移垸区群众。为此,省、市两级累计调度各类救援人员3000余人,出动200余艘冲锋舟。

这是7月6日在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团洲垸拍摄的洞庭湖大堤决口现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陈思汗 摄

目前,华容县已在城区设立华容县职业中专、状元湖实验学校、实验小学、章华学校四个安置点妥善安置转移群众。截至6日中午,已安置群众2100余人。

68岁的团北村村民肖菊香摇着蒲扇,回忆起昨天那个惊慌失措的夜晚。听到广播撤离的消息,她和丈夫赶紧离开住所。紧接着,邻居们都陆续到了高处的大堤上集合,却眼看着自己的家园被水淹了。

“气氛真的很紧张,我很害怕。”回忆起当时情形,肖菊香心里五味杂陈,直到武警的出现,“看到他们的身影,我仿佛吃下一颗‘定心丸’。”

随后武警将乡亲们运送至安全的场所,拿来了矿泉水、八宝粥等物资,紧接着赶赴下一个任务。“我能从他们的脸上看出疲惫,真的太不容易了。”

7月6日,湖南华容团洲垸转移群众被安置在华容县职业中专内。新华社记者 阮周围 摄

6日凌晨,垸内居民被陆续转移至各安置点。肖菊香和丈夫被安排在华容县职业中专的宿舍一楼居住,房间里有凉爽的空调和独立卫浴。临近中午,他们的儿女从远方赶来探望。记者看到,宿舍楼里还有一群学生志愿者,他们给转移群众送来了盆子、桶子等生活用品,不一会,又给大家搬来小桌椅和公用插排,方便手机充电。

肖菊香说,能在食堂吃上热腾腾的饭菜,救援速度也非常快,短短几小时就被安全转移到安置点,老人和小孩都得到特别照顾。

记者了解到,在华容县职业中专安置点,设置了7个工作组、120多人的志愿团队,轮班服务转移群众,除了一日三餐、饮用水和生活用品等基本生活物资保障,安置人员的医疗保障、心理疏导等工作也有专门的志愿服务队负责。

7月6日,转移群众在华容县职业中专食堂就餐。 新华社记者 阮周围 摄

午餐时分,学校食堂飘出青椒炒肉和鸭腿的香气。团洲社区居民车女士在食堂吃饭时,不忘拍摄饭菜和酸奶的照片发给亲戚,她说:“我要拍给亲戚看,不然他们不放心。”

记者看到,在安置点里,不少人举着手机,拍摄生活的照片,发送到镇村的微信群里。一位年轻人告诉记者,邻里间报个平安,是为了让远在他乡的子女们安心。

团北村村民冷芳一家五口都被安置在华容县职业中专内,她妈妈开的小卖部被淹,大几万元的货物全部泡汤,一度难过得不愿说话。“在这里住我更放心,有亲戚、邻里一起说说话解闷,妈妈的眉头看着也放松了些。”

黄昏渐起,安置点的夜晚仍然一片忙碌。(阮周围、周楠、谢奔)

(责编:陈羽、刘圆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