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北京中德产业合作发展论坛举办 共话中德产业合作新机遇

发布时间:2024-08-29 18:51:17 来源: sp20240829

   中新网 北京11月22日电(记者 吕少威)2023北京中德产业合作发展论坛22日在北京中德国际会议会展中心举办,集中展示北京中德产业园积极探索中外经济技术合作新模式,推动中德创新要素跨境融合发展的可视化成效。

11月22日,2023北京中德产业合作发展论坛举办。活动主办方供图

  本届论坛以“联合创新 融合发展”为主题,围绕打造中德产业合作高端品牌盛会、开启中德政企对话新篇章、共话中德产业合作新机遇、集中展示产业集群新成果4大特色亮点,通过“1场开幕式+1场德企座谈会+1场专题论坛+1场专业展”共计4场现场活动,集中展示北京中德产业园积极探索中外经济技术合作新模式,推动中德创新要素跨境融合发展的可视化成效。

  北京市顺义区委副书记、区长崔小浩致辞表示,顺义是北京重点建设的平原新城和国际交往的重要门户,拥有全国唯一一个以“经济技术合作”为主题的国家级对德合作园区—北京中德产业园,顺义将依托自身优势,努力将北京中德产业园建设成为中德中欧经济技术“双向互动、务实交流、创新合作”的开放发展新高地。

  中国德国商会华北及东北地区执行董事晏思表示,作为在华最大的外国商会之一,中国德国商会长期以来致力于推动德中两国经贸领域的双向往来,坚持携手共济、合作共赢,为德中企业合作发展注入新动能。

  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许心超表示,北京中德产业园作为国家和北京市政府高度关注的示范性产业园区,要充分发挥示范区政策叠加优势,完善产业、人才、资金保障,打造全要素高品质产业服务体系,提高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不断拓展经济技术合作路径,与德企共建产业体系、共享发展成果、共赢美好未来。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主任袁锋表示,北京中德产业园获批成立以来,在北京市政府、顺义区政府的支持和推动下,持续完善政策举措,特别是在商事制度改革、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取得了很多成绩,在中德务实合作中的平台作用更加凸显。希望以北京中德产业园等重点园区为依托,推动创新要素汇聚,推动两国企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新动能,探索融合发展新路。

  值得关注的是,本届论坛展示了中德经济技术合作领域的重要成果,发布了《中德产业合作发展报告》,为促进中德经济技术合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11月22日,《中德产业合作发展报告》发布。活动主办方供图

  在德企座谈会上,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副局长潘锋详细介绍了北京市高精尖产业发展情况及产业促进政策,北京市商务局副局长陶海东介绍了北京市“两区”建设开放政策优势及助力北京国际化建设情况,顺义区委常委、副区长徐晓俊介绍了顺义区及北京中德产业园高质量发展情况。27名商协会及知名德企代表受邀参加座谈会,共同探讨现阶段在华发展情况及面临的主要挑战,并提出相关诉求和建议。双方就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新产品开发等领域展开深入探讨。

  在专题论坛上,双方专家分别以“数字化对机器和制造业的影响”“数据要素推动智能创新 理论逻辑与政策含义”“数字·创新·柏林”“德国工业4.0打造数字经济新动能”“数治破局,从专精特新到隐形冠军”“中国数字经济之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价值研究报告”“数据安全护航企业数字化发展”为主题开展了讨论,分享了各自在中德经济技术合作领域的深入思考。

  此外,本届论坛还设置了隐形冠军专题展,围绕新能源智能汽车、智能装备、数字经济等中德、中欧重点合作领域进行展览展示,赋能企业发展。

  本届论坛在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投资促进服务中心的指导下,由顺义区人民政府主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北京市政府及相关部门,以及中国德国商会、德国工商大会、德意志银行、德国工业联合会、德企等300余家单位代表参会。(完)

【编辑:付子豪】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让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当主角(人民时评) - 近期牛肉价格为何持续下跌?

让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当主角(人民时评)

发布时间:2024-08-29 18:51:18 来源: sp20240829

  “年轻人是团队的新鲜血液,他们头脑转得快,点子想得多,不仅能活跃气氛,还为解决难题提供了新看法、新思路。”一位航天前辈的感慨,令笔者印象深刻。正是出于这种惜才、爱才之情,许多资深科技工作者甘当绿叶,用心呵护“苗子”,坚定托举“潜力股”,助力一大批青年科技人才崭露头角、发光发热。

  近年来,在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型企业,越来越多的年轻科研人员开始牵头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相关的课题研究。与此同时,用人单位对青年科技人才的帮扶力度也越来越大。创新团队蒸蒸日上,创新成果源源不断,关键就在于把握住了人才这个第一资源。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文件、制度举措。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实施“揭榜挂帅”制,“破四唯”和“立新标”并举,这些举措为青年科技人才提供了向上生长的空间,培厚了向下扎根的沃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提出将在基础科学中心项目中单设赛道,专门资助最高年龄不超过55周岁、平均年龄不超过50周岁的年轻科研团队;第九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人选名单发布,继续大力扶持有较大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青年科技人才……一项项真招实招,为青年科技人才创造了更多机遇。

  青年科技人才的创新能力、创造力都处于高峰期。如今,不计其数的80后、90后甚至00后活跃在科研一线,在科技创新的赛道上激扬青春、成就梦想。比如,北斗导航、探月探火等重大战略科技任务的许多项目团队成员平均年龄在30多岁。青年科技人才已成为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生力军,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2023年8月,《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的若干措施》印发,提出了更多突破性措施,充分契合了当前科技创新发展的迫切需求,有利于我国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更好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人才支撑。

  任何创新成果都离不开人才。把培育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政策重心放在青年科技人才上,优化人才资源配置,有利于为未来发展积蓄深厚能量。着眼“到2035年,形成我国在诸多领域人才竞争比较优势,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高水平人才队伍位居世界前列”的目标,就要造就规模宏大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搭建更加合理的科技创新人才梯队。正因如此,必须帮助青年科技人才在科研黄金时期干出突出业绩,加快成长为国家科技领域高层次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的重要后备力量。

  能否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当主角,主动为其搭梯子、铺路子,检验着科研单位的智慧和眼光。适当压力能够激发人的潜能,大考大练助人拔节生长。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建立健全符合本单位青年科技人才特点的制度机制,重点在青年科技人才职业早期提供有力有效帮扶,为他们创造更多成长平台和发展机会。同时,继续完善符合青年科技人才特点的评价机制,激励青年科技人才全身心投入到科研上来,产出更多创新成果。

  当前,我国科技创新步伐加快,气象万千。多措并举、注重实效,给予青年科技人才更多信任、帮助和支持,为年轻人创造更多机会,我国青年科技人才活力必将得到进一步释放。

  《 人民日报 》( 2024年01月12日 05 版)

(责编:胡永秋、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