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全球气候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发布时间:2024-08-15 20:22:41 来源: sp20240815

人民网迪拜12月2日电 (记者 管克江、任皓宇)联合国气候变化迪拜大会(COP28)11月30日-12月12日举行。大会以“团结、行动、落实”为主题,将进行《巴黎协定》生效后首次全球盘点,具有重要的阶段性意义。作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成就和理念备受各界关注。与会相关人士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期待中国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同各方一道为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联合国气候变化迪拜大会会场一景。人民网塔里克·易卜拉欣摄

联合国气候变化迪拜大会会场一景。人民网塔里克·易卜拉欣 摄

加强气候行动刻不容缓

2015年达成的《巴黎协定》提出,各方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应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之内而努力。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的最新报告,各国的气候行动计划仍不足以到本世纪末将全球升温幅度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也无法实现《巴黎协定》的目标。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最新报告指出,2023年打破了多项气候记录,全球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升温。

联合国气候变化迪拜大会是迄今规模最大的一次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已有10万多名代表注册参会。联合国气候变化迪拜大会主席、阿联酋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苏尔坦·贾比尔在大会开幕式上表示,世界正处于关键时刻。科学已明确表明,现在急需开辟新的道路,“一条足够宽广、足以容纳我们所有人的道路”。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西蒙·斯蒂尔斯呼吁,通过各缔约方对落实《巴黎协定》关键条款进展与差距的全球盘点,希望各方能够提交更加雄心勃勃的国家气候行动计划。

大会开幕当天,各方就启动损失与损害基金达成一致。建立损失与损害基金的决定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沙姆沙伊赫大会上做出的,发达国家负有出资责任和义务,受益方为发展中国家。阿联酋和德国分别承诺向损失与损害基金提供1亿美元,英国、日本、美国也做出了相关承诺。

12月1日,130多个国家签署了一份关于粮食、农业和气候行动的宣言,旨在解决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问题的同时,保护在受气候变化影响最大地区的农民的生命和生计。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就备受瞩目

联合国气候变化迪拜大会的举办地为迪拜世博城,分蓝区和绿区。蓝区用于各国代表开会进行协商和非正式磋商。绿区面向大众开放,为不同群体提供展示和交流平台。

11月30日,位于蓝区的联合国气候变化迪拜大会中国角开幕。走进中国角,以“低碳”为主题的气候行动漫画展、从绿电到化工生产的生态绿能示意沙盘、新能源汽车模型等展示引人入胜。

大会期间,中国角将举行开幕日、青年日、减缓日、技术和资金日、适应日、合作日、可再生能源日、数字化转型日和企业日9个边会主题日,来自政府部门、研究机构、产业协会、企业以及非政府组织等组织机构的中外嘉宾将围绕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绿色低碳发展、减污降碳协同、公正转型与可持续发展、能源转型、数字化发展、绿色金融等话题举办100余场边会活动。

联合国气候变化迪拜大会中国角举办的气候行动漫画展。人民网记者 任皓宇摄

联合国气候变化迪拜大会中国角举办的气候行动漫画展。人民网记者任皓宇 摄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联合国前副秘书长、世界资源研究所高级顾问埃里克·索尔海姆表示,他曾到访中国多个地区,看到了各地环境改善,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在强有力的政治领导下,人民群众、企业团体等积极参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共同推动中国绿色发展之路不断向前迈进。”

美国环保协会总裁柯瑞华表示,美国环保协会在中国与相关部门机构合作已有超过20年时间,见证了中国在环境保护、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社区绿色空间等方面的发展成就。“美国和中国在气候变化领域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期待世界各国可以共同努力,建设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凝聚众力共创美好世界

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凝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迪拜大会期间,会场绿区将分十个主题,举办600多场活动。

中阿经贸交流中心(原迪拜世博会中国馆)将举办30多场交流活动。12月1日,生态环境部宣教中心、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和中国新闻网共同主办了“中外知名企业家可持续发展对话会”。

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会长兼首席执行官贝德凯在主旨演讲中高度认可中国在可持续发展和加速实现碳中和近年来所作出的贡献和努力,呼吁各国工商企业加强对话,共商低碳转型。

位于会场绿区的中阿经贸交流中心。人民网塔里克·易卜拉欣摄

位于会场绿区的中阿经贸交流中心。人民网塔里克·易卜拉欣 摄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前副主席莫汉·穆纳辛格表示,中国式现代化走的是一条环境、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绿色发展之路。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付出了艰苦努力,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提出共建绿色“一带一路”,倡导共建清洁美丽世界,彰显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和世界共同发展方面发挥的领导力。“中国正在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引领者。”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表示,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我们一直坚持气候行动的战略定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走上全面绿色转型轨道。中方将继续以务实的行动和南南、南北合作举措,为应对全球气候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责编:曹欣悦、常红)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 中消会:开展“三进”活动 守牢儿童相关产品质量底线

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发布时间:2024-08-15 20:22:42 来源: sp20240815

图为4月30日,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 新华社记者 连 振摄

本报北京4月30日电  (记者刘诗瑶、李思尧)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4月30日17时46分,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现场医监医保人员确认航天员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身体状态良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16时56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通过地面测控站发出返回指令,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轨道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之后,飞船返回制动发动机点火,推进舱与返回舱分离,返回舱成功着陆,担负搜救回收任务的搜救分队及时发现目标并抵达着陆现场。返回舱舱门打开后,医监医保人员确认航天员身体健康。

18时37分,神舟十七号航天员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全部安全顺利出舱,健康状态良好。

至此,航天员汤洪波重返“天宫”的圆梦征程完美收官,航天员唐胜杰、江新林的首飞之旅圆满完成。从首次进驻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到2年零1个月后重返“天宫”,汤洪波两次任务累计在轨飞行279天,刷新中国航天员在轨飞行时间最长纪录。

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于2023年10月26日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随后与天和核心舱对接形成组合体。3名航天员在轨飞行187天,进行了2次出舱活动,配合完成空间站多次货物出舱任务,先后开展了舱内外设备安装、调试、维护维修等各项工作,首次完成在轨航天器舱外设施维修任务,为空间站长期稳定在轨运行积累了宝贵的数据和经验;同时,还在地面科研人员密切配合下,完成了涉及微重力基础物理、空间材料科学、空间生命科学、航天医学、航天技术等领域的大量空间科学实(试)验。

又电  圆满完成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于5月1日乘坐任务飞机平安抵达北京。

(责编:王连香、李楠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