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拟开展临时隔夜正、逆回购操作

发布时间:2024-08-30 19:26:45 来源: sp20240830

原标题:央行拟开展临时隔夜正、逆回购操作

7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发布公告,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提高公开市场操作的精准性和有效性,从即日起,央行将视情况开展临时正回购或临时逆回购操作,时间为工作日16:00至16:20,期限为隔夜,采用固定利率、数量招标,临时隔夜正、逆回购操作的利率分别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减点20bp(基点)和加点50bp。如果当日开展操作,操作结束后将发布《公开市场业务交易公告》。

这也就意味着,央行在临时正回购或逆回购操作上新设了隔夜这一期限,并新增了一个操作时段。受访分析人士认为,央行这一举措有助于稳定市场流动性。同时,这一举措也将货币市场利率“框”在更小的区间,为利率走廊宽度的进一步收窄创造条件。

新增流动性管理工具

平抑资金面大幅波动

据央行公告,此次的临时正回购或临时逆回购操作新设了隔夜这一期限,进一步拓展了原有的7天、14天、28天等期限。同时,公开市场操作的时段在目前9:00至9:20的基础上,新增了16:00至16:20的时段。

从央行目前的公开市场操作来看,7天期逆回购操作为每个工作日的常规性操作。此前央行还曾开展14天期、28天期逆回购来投放流动性,以缓解资金面压力。可以看到,当前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以逆回购为主。据《证券日报》记者梳理,央行上一次开展正回购还是2014年11月25日,距今已近10年。

正回购也是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手段之一,即央行向一级交易商卖出有价证券,并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买回有价证券的交易行为,正回购为央行从市场收回流动性的操作,正回购到期则为央行向市场投放流动性的操作。

“临时正回购的启用不代表货币政策整体姿态出现了明显的转变,只是说明该交易日资金过于充裕。”光大证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张旭表示,需要强调的是,央行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是为了满足实体经济合理、有效融资需求,不是为了让投资者炒作利率品等资产。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谈到,历史上日间流动性波动较大,尤其在月中、月末、假期前等关键时点,市场流动性需求较大,本次创设临时正回购及逆回购操作工具,在下午收盘前增加流动性投放、回笼工具,满足金融机构精细化管理流动性的需求,平抑资金面大幅波动。

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及研究部总监庞溟表示,此次央行新增正、逆回购操作的期限和操作时间,为公开市场操作在工具上、期限上、时间上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能更为有效地熨平短期因素扰动、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市场预期、降低短端市场利率波动。

把货币市场利率

“框”在更小的区间

央行在公告中提出,临时隔夜正、逆回购操作的利率分别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减点20bp和加点50bp。

明明认为,本次新增临时正回购或逆回购操作以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为基准,向下减点20bp、向上加点50bp,形成类似利率走廊的效果,同时7天逆回购操作利率作为政策利率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加强。本次工具创设后,将保障资金利率平稳运行,隔夜资金利率将在这一区间内运行。

央行行长潘功胜在2024陆家嘴论坛上谈到:“调控短端利率时,中央银行通常还会用利率走廊工具作为辅助,把货币市场利率‘框’在一定的区间。目前,我国的利率走廊已初步成形,上廊是SLF利率,下廊是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同时,潘功胜在谈及如果未来考虑更大程度发挥利率调控作用时提到:“可能还需要配合适度收窄利率走廊的宽度。”

张旭认为,现阶段临时正、逆回购利率并非利率走廊的上限和下限,但其有助于平抑资金市场波动,把货币市场利率“框”在更小的区间,为利率走廊宽度的进一步收窄创造出条件。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央行此次公告意味着收窄利率走廊进入实际操作阶段,临时正回购利率可以看作新的利率走廊的下限,而临时逆回购利率可以看作新的利率走廊的上限。近期资金市场实际上已在这一利率走廊范围内运行了一段时间,利率走廊的调整对资金面和货币市场运行的影响将比较有限。

对债市而言,国盛固收首席分析师杨业伟认为,央行开展临时正、逆回购并非收紧流动性的操作,而是更应该从构建新的利率走廊框架,避免流动性过度波动的角度考虑,这实际上能够有效地稳定资金面,进而稳定债市。

(责编:罗知之、陈键)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工银理财2023年改革发展纪实 - 荆门市检察院:建立公益诉讼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衔接机制

工银理财2023年改革发展纪实

发布时间:2024-08-30 19:26:46 来源: sp20240830

原标题:行程万里风正劲——工银理财2023年改革发展纪实

  2023年是银行理财在全面实施资管新规后加快转型发展的一年,如何深入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考验着银行理财公司的能力与担当。作为国有大行理财子公司,工银理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国家所需、人民所盼、理财所能、自身所长,紧紧围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推动高质量发展目标,主动担当、勇于作为,深耕主责、做精主业,持续提升投研能力,统筹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切实为客户管好钱、理好财,交出了一份稳中有进、稳中提质、好于预期的成绩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努力促进共同富裕

  “刚刚过去的2023年,我们与1200万投资者一路同行,携手创下了年末时点规模超1.6万亿元的良好成绩。我们93%的存续产品收益优于一年期大额存单,50%的存续产品当年收益超过3%。全年222只产品到期实现超额收益,平均到期收益率达3.99%。”新年伊始,工银理财董事长王海璐在致投资者的新年贺词中娓娓道来。这一组亮眼的数据背后,是工银理财发挥理财业务普惠优势增加人民群众财产性收入的斐然成绩,是工银理财殚精竭虑提升投研能力的天道酬勤。

  2023年,资本市场经历了较大波动。在市场的颠簸中,工银理财坚持稳健低波、绝对收益的市场定位,准确研判利率拐点和结构性机会,深入挖掘净值稳定资产,加大优质现金类、纯债类等中低风险产品供给,为客户创造了稳定的投资回报。总体来看,公司的到期产品实现超额收益的能力突出,固收PR1产品基本100%达基,平均到期收益3.16%,领先三年期大额存单81个BP;固收PR2产品实现超额收益产品数量133只,超额产品较三年期大额存单的最高领先优势达到307个BP。

  工银理财的产品收益得到了投资者的认可,稳固的客户伙伴关系不断夯实,客户数量持续快速增长,理财业务的覆盖率不断提升。截至2023年末,累计开户客户总数超1200万,2023年全年开户客户增长超310万,其中个人持仓客户数较年初增长超142万。其中,工银理财将小微企业、农民、新市民、老年人等普惠客群作为重点服务对象,深入研究相关客群的理财偏好,结合客群特征研发优质产品,倾斜资源打造了普惠客群专属的产品品牌,积极推动规模上量,有效扩大了理财服务的覆盖面。

  同时,工银理财2023年还把提供更优质的理财服务摆在突出位置,全面打造“一点接入,全面响应”的客户服务体系。大力加强渠道经理队伍建设,推进“百城千场万里行”服务,推出“工·远行”投资者服务品牌和“财明白”投资者陪伴品牌,协同代销渠道端一起,努力为客户提供覆盖理财产品售前、售中和售后的全生命周期“陪伴式”服务。全年累计开展分支行现场服务突破千次,组织培训路演380余场,直达县域机构177次,实现110家二级分行全覆盖。

  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助力经济回升向好

  2023年11月27日,工银理财收到了一封来自工行安徽马鞍山分行的感谢信。信中,高度赞扬公司急客户之所急,加班加点高效完成债券评级入库、上报审核等工作,成功落地投资当地一家重点骨干企业首次发行的中期票据,为企业参与国家重点项目建设提供了及时的资金支持。

  对于工银理财而言,这类流向各类企业的“源头活水”在2023年川流不息,汇成了服务实体经济的“大江大河”。特别是聚焦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围绕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较好地发挥了理财汇集长期资金、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作用,全年投向现代化产业体系资金超2700亿元,投资占比较上年增长5个百分点达55%。在信用债投资方面,围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聚焦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企业、隐形冠军企业,加大了投融资支持力度;围绕提升“双碳”质效,多维度开展绿色金融投资,支持国家能源结构转型升级,绿色债券投资余额超过288亿元,较年初增长超过60%;围绕促进供应链产业链循环畅通,加强了对港口、航空、公路、铁路及物流等行业的资金支持,稳健做好能源供应、民营企业、外贸外资企业等领域金融服务,保障合理融资需求。在基金和股票投资方面,按照推动科技创新的投资主线,在TMT领域积极布局,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信息技术、半导体等方面加大投资力度。截至2023年末,现代化产业体系权益投资余额超过100亿元,较年初增长12.61个百分点。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召开后,工银理财全面梳理总结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成功经验,在深度调研和研讨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服务实体经济的“1+5”发展新路径。具体来说,就是在倾力支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同时,围绕“五篇大文章”创新升级理财产品和综合服务,推动金融资源真正集聚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上来。目前,已围绕“五篇大文章”拆解形成50余项任务,拓展投资视野,创新评价标准,推动债券库可投库中现代化产业体系相关主体超过1000家,核心库和重点库股票中现代化产业体系相关股票占比超过80%。

  心怀“国之大者”,精准发力推进理财业务创新发展

  2023年10月18日,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当天,工银理财成功推出首只“一带一路”主题理财产品,募集资金主要投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资产,给众多关注“一带一路”投资机遇的客户带来惊喜,纷纷踊跃认购,短时间内即实现满募的良好效果。

  “一带一路”主题理财产品的成功发行是2023年工银理财精准发力推动业务创新的一个缩影。在创新中,工银理财始终聚焦国家重点战略、实体经济需要和服务人民群众,做到创新方向明确、支持重点突出。

  为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和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2023年12月,工银理财在珠海横琴地区创新推出“横琴优选”跨境理财产品,为珠海横琴区域投资者配置澳门优质资产开辟了新渠道,促进琴澳金融要素的互联互通和澳门人民币货币市场的发展。此前,工银理财还成功发行了一只大湾区跨境人民币理财产品,募集规模为3亿元,理财资金全部投向湾区资产,打开了集团内跨境合作新模式。

  为服务国家养老金制度体系建设,工银理财首批参与养老理财试点,试点期累计募集规模135亿元,惠及超8万客户,养老理财“颐享安泰”产品运作两年以来均实现了正收益。深度参与个人养老金理财试点工作,是参与三批次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发行的理财公司,截至2023年末已累计布局8只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总规模超7.5亿元,惠及7.2万名客户。

  为满足客户多样化的理财服务需求,2023年工银理财焕新发布“稳鑫智远”产品品牌体系,构建起了资产属性明确、风险等级清晰、客户理解直观的全量理财产品货架;推出摊余成本法产品、持有到期策略产品等低波稳健产品,并实现规律发行;首家推出目标止盈策略产品,截至目前已有2只产品成功止盈,平均到期收益4%,超额收益达75个BP;多元布局红利主题产品,通过各风险梯度错位布局和多策略、多场景化应用,全面提升产品竞争力;建设推广理财智能定投,协同渠道打造智能定投功能;逐步落地定期分红功能,全面布局各形态、各频次定期分红产品,满足客户日常现金流或消费等资金使用场景。

  推动党建业务融合互促,坚定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2023年7月31日,在位于北京金融街的工银理财会议室内,工银理财的班子成员们围绕推动理财业务高质量发展等10个课题,逐一梳理、把脉会诊、解剖麻雀,在研究透彻、找准根源和症结的基础上,针对性提出对策措施,深入开展交流研讨。

  围绕促进党建业务融合,工银理财2023年持续深化“红心向党 为民理财”特色党建品牌,全面增强党建活力。搭建“双融双促”共享平台,创建“党员示范岗”41个,“党员责任区”59个,建立“1+1”结对子98对,引导党员在推动经营发展中亮身份,作表率;创新“党建+团建+业务”融合模式,成立“营销赋能”青年突击队,进一步推动青年骨干在完成重大任务中勇担当、善作为。

  狠抓作风建设,高标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深入摸排、全面掌握党员干部履职能力和工作作风,深入检视差距不足和短板弱项,推动党员干部进一步树牢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切实改进作风、担当作为,集中突破了一批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痛点堵点问题,经营基础进一步夯实。

  深化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司,深入开展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深化整治专项行动、廉洁风险防控专项检查,深化运用第一种形态开展谈话提醒,抓早抓小、防微杜渐成效显著。一体推进巡视整改等各类整改任务,探索“大监督”体系建设,全面加强内控合规和风险管理,保持公司成立以来万亿债券资产零违约的良好纪录,债券投资中AA+以上信用等级的占比超90%,资产质量整体稳定,全量产品没有发生过流动性风险,未发生重大操作风险事件及科技风险事件。

(责编:曹淼、李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