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立见:坚持技术创新,提供更加普惠、便捷的健康检测服务

发布时间:2024-07-19 20:57:31 来源: sp20240719

12月15日,2023中国品牌论坛在北京举行。本次论坛以“推动品牌建设 助力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搭建对话交流平台,充分展示中国品牌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中的重要成就,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凝聚品牌力量。在论坛期间,华大基因CEO赵立见接受了人民日报记者采访。

记者:华大基因作为中国基因行业的奠基者,目前已发展20多年,当前华大基因的品牌定位是怎样的?您认为品牌塑造的关键是什么?

赵立见:华大成立初衷是为了参加“人类基因组计划”。在20余年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见证了中国基因组学从参与、接轨、同步、赶超再到引领的全过程。华大基因通过不断自主创新,突破国外技术壁垒,基于国产自主测序平台,实现了试剂自主研发和生产,建立起涵盖生育健康、肿瘤早筛、传感染疾病监测以及慢性病管理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体系。未来我们将不断完善体系建设,全面助力精准医学发展,全方位、全周期地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

品牌塑造的根本是保持产品的竞争力,而产品力的强盛源自研发体系的核心竞争力。我们始终高度重视前沿科学探索、技术源头创新和临床应用的快速转化,拥有高通量测序、质谱、生化免疫等多组学技术平台。截至今年6月30日,华大基因累计参与发表1856篇科研论文,其中SCI1688篇,CNNS152篇,累计影响因子14755.75;已获专利627项。多年来坚持研发投入,使得协同效应愈发显著,为源源不断的技术突破与产品转化提供了保障。

记者:民营企业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社会责任的履行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华大基因在这方面具体做了些什么?

赵立见:一个好的品牌既要有核心技术去服务更广大市场,更要能真正地解决社会问题,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主动肩负社会责任,创造出更大的社会价值。

在行业发展初期,基因检测曾被人定义为高端检测项目,部分人认为“精准医学”是只为少数人服务的“精英医学”。作为国内最早开展基因测序业务的企业之一,华大基因坚持“推动精准医学的普惠”,伴随国产自主测序平台不断升级和大样本量、大人群筛查的规模效应,基因检测技术应用成本在不断下降。

多年来,华大基因在多地开展出生缺陷防控和肿瘤防控民生项目和健康关爱计划,从预防入手,将疾病筛查关口再前移,有效降低发病几率,减轻社会负担。截至2023年6月30日,华大基因已开展的民生项目覆盖20余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惠及1650万人次。

此外,华大基因联合公益基金组织,先后发起“华基金”“光基金”“天下无唐”“天下无贫”“天下无癌”“天下无盲”等公益专项,推广普惠式的疾病筛查防控模式,让更多人受益于基因科技的进步。

记者:今年是我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华大基因在共建“一带一路”进程中取得了哪些成就?海外品牌建设如何破局?

赵立见:当前全球人口结构呈老龄化发展趋势,癌症在内的慢性病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公共卫生挑战。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统计,目前非传染性疾病每年造成4100万人死亡,相当于全球所有死亡人数的74%,这个数据在部分“一带一路”国家甚至更高。这些国家亟待建立更加精准、高效的医疗体系,来破解当前面临的医疗难题。今年,华大基因已经在乌兹别克斯坦、沙特阿拉伯、埃塞俄比亚、泰国、文莱、乌拉圭等“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建立合作并提供精准医学检测服务。

在全球抗疫工作中,华大基因的“火眼”实验室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通过高效大规模检测为疫情防控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和科技保障,获得海内外的广泛认可。这种采用高度集成化、自动化的实验室模式,对于后续推动新的检测技术全面应用,并转化成“人人可及”的民生健康检测项目来说,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借鉴。

目前在海外落地的“火眼”实验室,正在逐步从原来的新冠检测转化成公司常规核心业务。这有助于我们打通海外渠道,加快对生育健康、肿瘤防控、感染防控等服务的海外市场推广,进一步扩大公司的海外业务和提升全球影响力。

记者:未来,华大基因计划从哪些方面发力,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

赵立见:我们可以看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核心策略已经从原来的“以治病为中心”,转化成“以健康为中心”。其实无论从疾病整体治疗获益情况,或是个人及社会所需投入的整体医疗支出来看,通过覆盖重点人群全面筛查,将疾病防控关口前移,是最经济且有效的方法之一。

有了“防大于治”的精准防控理念之后,如何做到“人人可及”同等重要。因此,如何实现大人群、低成本、高效率的筛查,才是未来疾病防控的核心。

将“治不好、治不起”的病转化为“防得住,防得起”的事,是华大基因一直坚持在做的事。未来,我们将通过持续创新技术,降低技术转化应用成本,同时不断拓展服务范围,让更多人建立起主动健康意识,获得更加普惠、便捷的健康检测服务,以自主基因科技,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采访组:人民日报记者 葛孟超、刘诗瑶,人民网记者 许峥)

(责编:董童、高雷)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山西阳曲:家门口的老年幸福“食”光 -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已接待观众350万人次

山西阳曲:家门口的老年幸福“食”光

发布时间:2024-07-19 20:57:32 来源: sp20240719

   中新网 太原5月20日电 题:山西阳曲:家门口的老年幸福“食”光

  作者 刘小红

  20日,走进山西阳曲侯村乡桥沟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窗明几净、饭香扑鼻。做饭阿姨正忙碌地准备菜品,如凉拌灌肠、西葫芦炒肉、刀削莜面……考虑到老年人的饮食习惯,该中心要求做饭师傅做到热凉荤素搭配合理,饭菜少油少盐、营养健康、软糯可口,让老人吃得放心、吃得健康。

  为实现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在全乡覆盖,提高老年群体生活品质,侯村乡集中攻克大龄老人“吃饭难”问题,为全乡老人提供社区式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

  据了解,侯村乡有15个行政村(社区)。其中,9个村(社区)建设完成日间照料中心并开放运营;3个村(社区)于今年新建日间照料中心,近期将全部投入运营;1个村将对日间照料中心迁址重建以提升老年人体验。侯村乡日间照料中心全部依托村集体独立运营,资金专款专用,配有2名至3名专职工作人员。

侯村乡上阳寨行政村将刚出锅的餐品迅速分装后以最快的速度抵达各村口进行分发,保证食物新鲜热乎。阳曲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桥沟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可同时容纳100人就餐,每周一到周六免费为70岁以上老人提供午餐,有效解决独居老年群体“做饭难”“吃饭难”问题。

  该中心工作人员胡丽红介绍,这里每天中午提供五个菜即“三热二凉”,并配有面、大米、馍馍、莜面、包子等主食。“换着花样吃,尽量让老年人满意,让老年人吃好。”

  桥沟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建成运营,不但解决了子女不在身边的空巢老人、行动不便的困难老人和孤寡老人的就餐问题,缓解了外出务工子女的后顾之忧,也为老年人晚年生活营造出温馨幸福的环境,提升了农村老人的幸福感。

  “年龄大了,做饭有时候嫌麻烦,总是将就着吃点,现在照料中心每天换着花样吃,饭菜也符合我们老年人的胃口,又干净卫生,解决了我们吃饭的难题。”桥沟社区老人告诉记者。

  侯村乡上阳寨行政村有3个自然村,村域面积大,距离远。为了让3个自然村的老人都能方便就餐,最大程度把资金花在老人的饭碗里,村“两委”多次研讨,决定启用村便民服务中心厨房,并将刚出锅的餐品迅速分装后以最快速度送到各村口进行分发,保证食物都是新鲜热乎的。

  为了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在下一步的日间照料中心发展规划中,侯村乡将继续引进社会力量,提升服务人员素质,增加老人活动项目,推动实现全乡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完)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