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推进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权威发布)

发布时间:2024-08-22 12:29:10 来源: sp20240822

  5月24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青海省有关负责同志围绕“坚定不移做‘中华水塔’守护人  走好青海高质量发展之路”介绍了相关情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赴青海考察,两次参加全国人大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强调“要保护好三江源,保护好‘中华水塔’,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青海的生态安全地位、国土安全地位、资源能源安全地位显得更加重要”,勉励青海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青海省委副书记、省长吴晓军说,我们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蓝图奋力前行,扎实推进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现代化新青海建设迈出了新步伐、开创了新局面。

  聚力打造生态文明高地,“中华水塔”更加坚固丰沛

  吴晓军介绍,青海每年向下游输送600亿至900亿立方米源头活水。坚决扛起“中华水塔”守护人的重大责任,扎实推进国家公园建设,三江源国家公园成为我国首批设园、面积最大的国家公园,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湖国家公园建设加快推进。如今,三江源头重现千湖美景,藏羚羊增加到7万多只,雪豹已监测到1200多只,青海湖各种鸟类数量达60多万只,青海湖裸鲤增加到12万多吨。

  青海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持续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突出体现为“一增、双减、三优”。“一增”即绿色家底不断丰厚,草原植被盖度达58.12%。“双减”即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双缩减”。“三优”即大气、水、土壤环境质量持续优良,全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始终保持在96%以上,长江、黄河、澜沧江出省境断面水质保持在Ⅱ类及以上,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青海设立了生态管护员公益岗位,14.6万牧民放下了牧鞭,当上了管护员,吃上了生态饭。

  聚力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发展动力活力持续增强

  吴晓军介绍,青海立足高原资源能源特色和优势,聚力打造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

  在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方面,青海制定了盐湖领域10多项国家和行业标准,逐步形成了钾、钠、镁、锂、氯五大产业集群。2023年,盐湖产业产值达580多亿元,钾肥产量占全国的77%。

  在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方面,青海坚持规划、政策、基地、项目、企业协同推进。2023年,全省清洁能源装机突破5100万千瓦,占总装机的93%。青海建成了全国首条绿电大通道,向15个省份源源不断输送绿电。

  在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方面,青海着力构建以西宁为中心、以青海湖生态旅游圈为环、东南西北多带的生态旅游发展格局。

  在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方面,青海充分发挥青藏高原地理生态优势,有机监测认证草原面积达1.5亿多亩,800多万头牛羊实现原产地溯源,鲑鳟鱼产量约占全国的40%。

  聚力深化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建设,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青海省副省长杨志文介绍,青海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通过“马背上的宣讲团”等形式,把党的惠民政策和群众关心的问题讲清楚。创新打造了388个各民族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区“石榴籽家园”,各族群众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手足相亲、守望相助。依托资源禀赋,找准发展路子,做好产业文章,不断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全省6个自治州地区生产总值比2012年翻了一番。

  “我们聚力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保持在75%以上,一大批惠民政策措施项目得以有效落实,全省农牧民人均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吴晓军介绍,青海所有市州和93%的县都建成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各族群众守望相助、和睦共处,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 人民日报 》( 2024年05月25日 04 版)

(责编:申佳平、陈键)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快慢之间”的价值旨归(人民论坛) - 湖北艺术团元宵节在港演出

“快慢之间”的价值旨归(人民论坛)

发布时间:2024-08-22 12:29:12 来源: sp20240822

  乌蒙山腹地,北盘江畔,6081次列车缓缓驶入茅草坪站。一大早,这里就坐满了背着农产品的村民。“不通火车那会儿,1斤甘蔗才卖2毛钱。现在火车通了,1斤能卖一块五到两块钱。”靠着每天开行的“慢火车”,沿线群众打通了特色农产品的运输线,这里的甘蔗成了抢手货,老百姓乘上了“致富车”。

  广袤大地上,类似的情景并不陌生。大漠戈壁中,“和田玉龙号”列车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64个停靠站点中,有不少小车站只有一两名乘客;林海雪原上,阿乌尼是个没有站台、无人售票的乘降点,在这里上车的只有一户人家,火车每次都按时停靠,是当地人走亲访友的“摆渡车”、出门购物的“赶集车”。一趟趟“慢火车”,满载着笑容、温暖和希望,美好生活照进沿途的村落、照见幸福的光景。

  “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朝发夕至,风驰电掣的“高铁速度”,目的是“创造便利舒适的生活条件”;翻山越岭,温情守望的“慢火车”,为的也是“把日子过得更好”。在快节奏的工作生活中,依然葆有对“慢”的坚持。这是快与慢的辩证法,也是速度与温度的方法论,背后蕴藏的是“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价值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上海市闵行区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得益于着力建构多层次租赁住房供应体系,更多“新上海人”在这里实现“安居梦”,彰显的是“城市不仅要有高度,更要有温度”。广东茂名柏桥村,合作社里收成有分红、务工有报酬,诠释的是“先富带后富,把后富的往前推一把”。从孩子的抚养教育,到年轻人的就业成才,再到老年人的就医养老,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从大山里的“慢火车”,到城市里的保障性住房,再到绿水青山里的乡愁,深刻印证“老百姓的事情是最重要的事情”。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正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一个也不能掉队”。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笃定“站在最广大人民之中”,坚持“为老百姓办事,把老百姓的事情办好”,我们不敢有任何懈怠,我们不曾有丝毫迟疑。

  《 人民日报 》( 2024年04月08日 04 版)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