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埠早茶(美味馆)

发布时间:2024-09-05 15:58:13 来源: sp20240905

  江南多古镇,且每座古镇都少不了特色美食,但像浙江金华兰溪的游埠这样汇聚了几百种小吃的古镇,还是不多见。“游埠早茶”声名远播,并不令人意外。

  清晨,天色微微亮,游埠老街就已涌进大批前来品尝早茶的人。来自四面八方的食客,把沿街店铺里里外外坐了个满满当当,敞开肚子领略游埠早茶的魅力。

  说是早茶,并不是单纯地喝茶,而是品尝种类多到让人眼花缭乱的早点。在鼎沸的人声和食物的香气中沿街穿行,只见炸得酥黄的臭豆腐,层层叠叠垒着,每圈塔沿还缀上了纤丽的叶片;圆润饱满的小馄饨,一粒粒整齐码在竹匾上,玲珑别致;晶莹剔透的水晶糕,更是白得似冰,绿得似玉,一屉屉美得撩人……

  到了游埠,必定要尝一尝这里最地道的小吃。在当地友人的安排下,我走进街边一家古色古香的店铺。

  最先端上桌的,是看似普通却让人无比“落胃”的咸豆浆和葱烧饼。滚烫的豆浆冲进撒了葱花和酱油的瓷碗里,立刻凝出一层层浓稠的豆花。葱烧饼烤得酥脆而不失韧性,对半剖开,浓郁的葱香扑鼻而来,再夹入一段油条,尚未入口,先咽了下口水。

  嚼着香脆的烧饼油条,喝一口鲜稠的咸豆浆,立马有一种回到儿时的感觉。意犹未尽地尝完儿时最钟爱的美食,肉圆子便端上来了。这肉圆子活像一个个刺毛球,色泽也跟常见的肉丸完全不同。原来,游埠的肉圆子是用红薯粉做的,里面除了肉末,还加了萝卜丁,口感鲜而不腻,很有嚼劲。

  正吃得带劲,金黄焦脆的鸡子馃上桌了。鸡子馃其实就是鸡蛋饼,但做法相当独特。首先,要用葱末和肉末做馅,做成一个个圆形的馅饼。后将馅饼放入平底油锅,并在馅饼正中扯开一个小圆洞,一边煎炸,一边灌入加了酱油的鸡蛋液。这样做出来的鸡子馃,味道非同寻常。

  几道特色小吃品下来,这游埠早茶已让我感叹不止。这时,一大盆形状奇特的咸汤圆又端了上来。之前吃过的汤圆大多外形圆滚滚,而游埠的咸汤圆竟然带着一个小小的尾尖,太有趣了,寓意也好,象征“年年有余”。轻轻咬开黏糯的外皮,由香菇、笋丁和肉末混合而成的鲜香味道顿时溢满口中。

  没想到最具游埠特色的美食还在后头,那就是名称特别的“肉沉子”。听说这是一种往鸡蛋里塞肉馅的小吃,我不禁好奇,用汤匙舀起碗中那颗拳头般大小的肉沉子。一边细品,一边研究,可直到整个肉沉子落肚,还是没想明白这么多肉馅,是怎么在整个鸡蛋完好无损的状态下塞进去的。

  这个纠缠心头的疑问,在吃完早茶重回街头的时候得到了解答。老街两旁,有好几个店家正在铺前制作肉沉子。大家不约而同地掏出手机,朝最近的一个店家围了过去。

  正在制作肉沉子的是一名面色和润的中年妇女,面对众多手机的拍摄,她非常淡定。只见她娴熟地捏起一枚鸡蛋打在一个小瓷盅里,然后顺手拿起3根筷子,左手握一根,将蛋黄轻轻挑破;与此同时,右手的一双筷子已从一旁碗中挑起一小坨调好味的肉末,一点点轻柔地往蛋黄里塞。女人端起瓷盅,手腕一翻,便将塞好肉馅的鸡蛋倒入了沸水翻滚的大锅中。眨眼间,一枚白白胖胖的肉沉子就在锅中浮起,看得我们目瞪口呆。我恍然大悟:原来最普通的食材,在游埠人手中也能变出不一样的戏法来。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19日 20 版)

(责编:岳弘彬、牛镛)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科学“牧渔” 向海要粮 - 中新健康丨蓝皮书:“十四五”以来,各地健康指标得到有效提升

科学“牧渔” 向海要粮

发布时间:2024-09-05 15:58:14 来源: sp20240905

  科学“牧渔” 向海要粮(现场评论·筑牢“蓝色粮仓”①)

  发展海洋渔业,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一环,也是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一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树立大食物观,既向陆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渔,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本版今起推出系列评论,聚焦耕海牧渔,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凝聚智慧和力量。

  ——编 者

  从广东省湛江市流沙湾渔港码头出发,乘坐30分钟快艇,登上7.8海里外的“海威1号”。这是一座半潜桁架式养殖平台,在两个12米深网箱、相当于7个国际赛事标准泳池的养殖水体中,3万多条军曹鱼、鮸鱼等鱼类游弋成长。

  站在“海威1号”眺望,养殖平台周围还散布着几十个周长90米的圆形深水网箱。广东海威农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定指着养殖平台说:“深远海水流急,养出来的鱼品质好、产量高,单个养殖周期可收获超60万斤鱼类,单季能实现渔获产值2000万元。”这样的场景,映照着我国现代化海洋牧场的快速发展。向海洋要食物,“藏粮于海”潜力巨大。

  潜力来自哪里?看趋势,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发展海洋经济大有可为、大有前途。看效用,营养价值高的海产品,能更好满足人们的饮食需求,有助于改善居民膳食结构。看市场,深耕海水养殖,既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海产品,也有助于拓展消费新领域、新空间。耕海牧渔,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是实现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粮食安全的有效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大力发展深海养殖装备和智慧渔业,推动海洋渔业向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转型升级。”科技赋能加快了海洋牧场发展的步伐。例如福建省连江县定海湾海域的“乾动1号”,配备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可自动监测海水水质,所有数据均可无线传输到岸,实现智能化养殖。沿着海岸线从南向北望去,深水抗风浪网箱、桁架式养殖平台、现代化养殖工船各展其能,广阔海域建起一座座“蓝色粮仓”。如今,海水养殖模式逐步迈向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

  也应看到,海洋牧场建设还存在一些短板。比如,统筹规划不足,同质化明显;发展配套少,风险保障弱;深海装备投入大,回报周期长;部分海洋牧场重经济效益、轻生态管理。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海洋牧场综合效益的发挥。以配套为例,一些养殖户反映,渔业配套码头相对较少,渔业辅助船政策亟待完善。拿养殖成本来说,深海装备成本高、收益慢,也需产业政策倾斜,金融服务配套。不断完善产业政策,从海洋牧场的规划、建设、发展、运营等方面着力,持续降成本、增效益,才能推动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

  加快推进海洋牧场发展,政策支撑落实落细是关键。建设“蓝色粮仓”是一项系统工程。因地制宜建设海洋牧场,需要树立系统观念,科学谋划建设的空间布局和模式路径,避免一哄而上;需要重点突破,完善产业政策与配套支持,落实设施水产养殖用水用电优惠政策,推进配套码头建设,完善海水养殖风险分摊机制;也需要两手齐抓,既抓技术支持、加大科研投入,又抓资金支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科学布局、统筹规划,补齐短板、强化保障,处理好数量与质量、建设与管理、成本与效益、生产与生态等关系,必能推动海洋牧场发展迈上新台阶。

  辽阔的海洋是“蓝色粮仓”、丰茂牧场,我们要善待之、善用之。坚持大食物观,让开发海洋与保护海洋相辅相成,让海洋牧场建设与渔业绿色发展相得益彰,不断为推进深远海养殖创造有利条件,多声部协调发声,形成和声,“海洋牧歌”会越唱越响亮。

  (作者为本报编辑)

  邓晓霞 【编辑:房家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