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践行大食物观:“科技之花”结硕果

发布时间:2024-08-08 22:40:33 来源: sp20240808

   中新网 南平5月18日电 (记者 张丽君)在福建南平建瓯市,陈柳英被村民们称为“锥栗”特派员。他是建瓯首批科技特派员之一。

图为建瓯锥栗果大,便于剥壳。 丽芳 摄

  建瓯的锥栗,可以追溯到汉朝年间。到了明代,当地的“闽贡榛”闻名一时。久而久之,当地形成了以锥栗为主体的南栗。

  早先的南栗个小,主要以自生自长的方式长在山,难以量产。如今,建瓯锥栗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南栗种植面积近60万亩,占全国种植面积45%左右;年产量4万多吨,年产值近6.7亿元人民币;23万人受益,人均年增收3956元。

图为陈柳英(前)在田间讲课。 陆丽芳 摄

  建瓯锥栗的发展,科特派的科技赋能功不可没。

  陈柳英说,刚开始以培训班为主,课后她到田间地头发现了许多问题,比如说要剪枝,农户如同理发一样,将花苞都修了,以及施堆肥造成烂根等等,这让她很是着急。

  于是,陈柳英抓住当地村里有兴趣的农户,找帮手,助力技术推广,让农户成为“土专家”。

  陈柳英与农户一起收集种质资源,选出优质良种,目前种质资源基因库面积近300亩。她表示,通过科技栽培,让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完美结合,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为了家乡锥栗有更高的赋加值,建瓯市水源九和锥栗专业合作社法人陆丽芳带领当地60多位农户成立合作社,与科特派一起选种、试品、落实施肥技术、修剪等,共同走上致富路。

图为叶盛立正讲解花苞南北差别。  中新网 记者 张丽君 摄

  南平市延平区王台镇花农叶盛立,现在已然是“土专家”“田秀才”。他是南平市第十二批科技特派员,从2010年开始在当地种植百合,从8分地开始到现在种了120亩。

  “科特派的技术支持,还有政府在产品销售上的帮助,一下就发展起来了。”叶盛立说。

  王台镇是科技特派员制度的起源地。延平区精心打造“科特派+服务”,牵头成立科特派工作部,实施技术共享。

  目前,当地有80多位花农获得大中专学历证书及花卉园艺师资格证。王台镇花稻轮作面积4500亩,年产百合花鲜切花8000万枝,年均产值2.3亿元;年产水稻176万公斤,产值528万元。

  花稻轮作,不仅让百合花产业成为一道靓丽风景,还展现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图为建阳区葡萄挂满枝头。  中新网 记者 张丽君 摄

  “想农户所想,与农户一起,让农户也成长起来,成为专家。”南平市农科所技术研究室主任应薛养,20多年前下派到南平市建阳区担任科技特派员,智慧化农业一直是他研究的方向。

  建阳区水吉镇仁山村20多年前是贫困村,地少人多。看天吃饭的农户在科特派员团队引导下,发展绿色栽培、智慧农业,走出另一片天地。

  在三代科特派员团队的接力帮扶下,仁山村大力扩植葡萄、桔柚,乡村旅游悄然兴起。

  如今,仁山村85%以上的农户通过特色农业种植,种植葡萄1200多亩、桔柚450多亩,年收入已突破3万元。仁山村成了省级乡村振兴试点示范村,仁山桔柚被农业农村部列入名特优新产品名录。

  仁山村科技特派员教学点也成了科技培识训、技术交流、农业合作的综合教育园。在科技特派员指导下,当地一批批“土专家”“田秀才”不断涌现,既解决了乡村振兴发展的问题,又激发了农户的积极性。

  科技特派员制度是1999年福建省南平市为探索解决新时期“三农”问题,在科技干部交流制度上的一项创新与实践。25年来,伴随科特派制度的实施,“科技之花”让福建践行大食物观结出累累硕果。(完)

【编辑:唐炜妮】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杨利伟荣获钱学森最高成就奖 聂海胜当选中国航天公益形象大使 - 仅8%火势得到控制 美国加州山火持续蔓延

杨利伟荣获钱学森最高成就奖 聂海胜当选中国航天公益形象大使

发布时间:2024-08-08 22:40:35 来源: sp20240808

   中新社 武汉4月24日电 (记者 郭超凯)2024年“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启动仪式4月24日在湖北省武汉市举办。启动仪式上,2024年度中国航天基金会奖揭晓,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中国首飞航天员、航天英雄杨利伟荣获钱学森最高成就奖。

  因正在执行神舟十八号发射和神舟十七号返回任务,杨利伟未能来到现场。他在视频获奖感言中说道:“载人航天是万人一杆枪的事业,今天这个奖虽然颁给了我,但是这份荣誉属于千千万万个为了载人航天事业辛勤工作、默默奉献的航天人,正是你们每一个人的付出,才托举起今日中国人的太空家园。”

  2003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杨利伟也成为浩瀚太空中第一位中国访客。

  在24日的启动仪式上,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特级航天员聂海胜,与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探月工程嫦娥六号、嫦娥七号探测器系统副总指挥张玉花,共同当选2024年度中国航天公益形象大使。

4月24日,在2024年“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启动仪式上,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特级航天员聂海胜当选2024年度中国航天公益形象大使。 中新社 记者 崔楠 摄

  作为三巡太空的英雄航天员,聂海胜于1998年成为中国第一批航天员。他先后3次受命备份、3次领命出征,圆满完成神舟六号、神舟十号、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

  杨利伟和聂海胜均为中国首批航天员,为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如今中国航天员队伍逐渐成长壮大。

  据知,1998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从空军飞行员中选拔出中国首批14名航天员;2010年又从空军飞行员中选拔出第二批7名航天员;2020年完成第三批航天员选拔,包括航天驾驶员、飞行工程师、载荷专家三种不同类型共18名航天员,选拔来源单位除空军,还增加了工业部门和科研院校;目前即将完成第四批航天员选拔。第四批航天员入队后,将和现役航天员一起,实施中国空间站后续任务,并实现中国人登陆月球。(完)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