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老年群体健康生活 业界探索助老服务新方式

发布时间:2024-07-11 15:13:58 来源: sp20240711

人民网北京10月24日电 (记者夏晓伦)随着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增加,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老年人健康问题。其中,跌倒是我国老年人面临的重要健康威胁之一——在我国,跌倒在意外伤害死因顺位中排第4位,而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则居首位。

“老人跌倒后会带来诸多危害,如骨折、颅脑外伤、疼痛,还会出现对再次跌倒的惧怕心理,降低日常活动或康复活动的意愿,影响日常活动能力及情绪心理状态。”“我来教您防跌倒”项目专家组组长、北京协和医院老年科主任孙晓红表示。

10月23日,北京贝壳公益基金会与北京白求恩公益基金会共同举办“我来教您防跌倒”项目启动仪式。根据规划,项目将从三方面推进。第一,依托社区触角,联合医疗领域专家资源,组织开发防跌倒手册、录制“我来教您防跌倒”科普视频,开展防跌倒健康指导课堂和社区防跌倒宣传倡导活动,提高老年人及其照料者防跌倒的意识和能力;第二,协同社区及社区经纪人志愿者,鼓励和支持家居环境适老化改造,评估并改善老旧小区易致跌倒的危险环境因素,协同各部门加强老年友好社区共建;第三,联合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开展提高老年人跌倒的预防、救援、救治水平,推动全国老年人跌倒预防控制工作。

据贝壳集团副总裁、贝壳公益基金会执行理事长贾生平介绍,今年9月底,项目组已经在北京朝阳门街道开展了“我来教您防跌倒”第一期试点课,并收获了参与者的积极反馈。

“根据测算,我国每年有4000多万老年人至少发生1次跌倒,其中约一半发生在家中。当老龄化日益加深,我们愿以实际行动为助老持续助力,让更多社区、家庭发生的温暖改变。”贾生平表示。

北京白求恩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刘静出席会议,重点强调了公益基金会发挥各自优势,以专业力量助力健康老年生活。在“我来教您防跌倒”健康公益项目中,强调了医学专业性的指导,突出医生和专家的深度参与,同时,也需要发挥社区参与的能动性。项目的多方参与,充分体现了专业助力健康中国的公益力量。

业内人士指出,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随着“我来教您防跌倒”公益项目的深入开展,可以帮助老年群体解锁更多“健康技能”,为老年人打造更加适宜的居住环境,为进一步推动老年友好社区共建贡献力量。

(责编:申佳平、高雷)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入境游复苏 小语种导游流失严重需求缺口大 - 多措并举助力民企外贸发展(经济聚焦)

入境游复苏 小语种导游流失严重需求缺口大

发布时间:2024-07-11 15:13:59 来源: sp20240711

  入境游复苏,旅行社着急

  导游去哪找

  小语种导游流失严重,需求缺口越来越大

  本报记者 薛文春

  这几天,中国边境口岸挺热闹。

  继多项入境游促进措施实施之后,我国又对法国等6国单方面采取免签入境政策。从12月1日至3日,相关国家人员入境数量持续上升,上述6国共有近1.8万人次入境,日均入境人次较11月30日增长39%。

  随着国外游客纷至沓来,国内不少旅游企业却犯了难:游客回来了,小语种导游去哪找?

  一直以来,我国小语种导游人数与入境游客需求量不成比例,缺口较大。再加上疫情三年,短缺情况变得更加严峻。

  小语种导游都去哪儿了?这个行业的前景如何?

  “4个小语种导游全离职了”

  这段时间,浙江新世界国际旅行社人力资源经理林国强非常忙。

  除了公司年底盘点,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为公司寻找小语种导游,以应对接下来可能爆发的入境游市场。小语种指除了英语以外的其他语种,如意大利语、西班牙语、俄语和阿拉伯语等。

  “原有4个小语种导游全部离职了。”林国强说,现在他不得不通过招聘网站、人社局线上平台等多个渠道招人,前两天还专门跑了一趟浙江外国语学院,看看是否可以合作。

  事实上,小语种人才供给不足问题一直困扰文旅行业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疫情前我国约有60万名导游,外语导游约10%,其中英语占大头,小语种不到3%。再加上三年疫情冲击,大批人员流失,小语种导游数量与市场需求量不成比例,缺口大。

  这个问题不仅让国内旅行社无奈,国外旅行社也头疼,尤其是近年来与我国经贸人文往来日益密切的国家,比如俄罗斯。

  随着中俄免签政策实施,中俄两国互访游客数量激增。2023年第三季度,俄罗斯对华商务旅游航班需求是去年同期的10倍。中国已经成为俄罗斯第二大差旅目的地国。

  上月,在中国举办的2023CITM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上,俄中俱乐部旅游协会会长谢尔盖·张石表示,俄罗斯人对赴华旅游的兴趣正稳步增长,但目前在中国,俄语导游的培训水平满足不了俄罗斯游客的需求。

  浙江外国语学院文化和旅游学院党总支委员、环地中海研究院副研究员乔桂强认为,外语导游已经不再是单纯提供旅游服务的工作人员,他们也成了国际传播和文化交流的关键角色。导游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入境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也会影响外国游客对中国旅游产品的整体体验,需要引起重视。

  他说,他肯定不回去了

  傅军,山东青岛人,今年37岁。2010年毕业来到杭州,进入一家国际旅行社做法语导游。现在的他已是跨境贸易公司的业务主管。当被问及是否还会回去当导游时,傅军的回答很干脆,“肯定不回去了”。

  疫情发生后,傅军差不多一年时间,他靠给人翻译材料过活。2022年,他找到了现在的工作。由于对公司开拓法国市场大有助益,加上口才出众,他很快升职加薪。

  他坦言,虽然导游职业很锻炼人,但他再也回不去了——工作不稳定,加上自己年龄增长,精力跟不上了。

  这不是个例。据业内人士预测,疫情三年,至少四成小语种导游转行,很多人去了物流、外贸企业和培训机构,收入高还稳定,基本不会回头了。

  当然,也有人选择留下,比如在黑龙江黑河市一家国际旅行社担任俄语导游的莉莉。莉莉是“70后”,本地人。1990年从黑龙江大学俄语专业毕业后成为俄语导游,一干就是30多年。疫情三年,黑河口岸一度关闭,她都挺过来了。

  为何不转行?热爱是一方面,还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当地不像江浙沪这边有很多物流和外贸企业可以去,转行就意味着离家;二是在黑河做导游还是能赚到钱的。

  黑河在黑龙江省北部,与俄罗斯阿穆尔州隔江相望。它是中俄边境线上唯一一座通航的城市,拥有独特的边境文化,文旅资源丰富。旅游业是黑河重要的产业之一。当地从事中俄出入境旅游的旅行社就有上百家。

  “快熬出来了。”莉莉说,今年9月,中俄互免签证团体旅游业务正式实施,生意又好起来了,到现在他们公司接了上千个团。

  在浙江外国语学院西语学院副院长张禄彭看来,为了更好的生活,调整职业方向无可厚非。有人中途离开,有人坚守,都是正常的。但是,这几年很多小语种专业毕业的学生,在就业时首选外贸,其次是教培,最后才是文旅,这也是小语种导游缺乏的一个重要原因,值得深思。

  其实,小语种导游职业前景乐观

  施洋是上海一家国际旅行社的意大利语导游。95年出生的她,性格爽朗,做事麻利,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很清晰。

  疫情期间不用带团,她在家当起了小语种博主,通过摸索,她把过去几年带团的录像做成短视频拿出来,收获了不少粉丝。

  为何坚守导游职业?施洋坦言,一方面是想到处走走看看;另一方面作为“稀缺人才”自我感觉还是蛮享受的。

  “我认识几个前辈,他们现在是这个领域的‘香饽饽’。”她说,现在很多地接旅行社都安排不出小语种导游,只得让英语导游临时充数,但效果不好。未来,想提高入境游客的旅行体验,还是得安排对口的小语种导游。

  施洋的观点也得到了业内人士的赞同。

  一位旅行社负责人表示,随着我国出入境游的不断发展,对小语种人才的需求会越来越多,职业前景比较乐观。

  实际上,国家已经在大力支持小语种人才的发展和培育。近日,文旅部在答复人大代表一份建议时说到,目前存在外语类导游,特别是小语种导游欠缺的问题,将加强对外语类导游的人才培养和储备,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优化外语类导游人才供给,为入出境旅游市场发展提供好人才支撑。 【编辑:刘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