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CEPA20年助力澳门与内地共同发展

发布时间:2024-08-01 21:50:32 来源: sp20240801

  新华社澳门10月17日电 题:CEPA20年助力澳门与内地共同发展

  新华社记者刘刚、李寒芳

  2003年10月17日,《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正式签署,并于2004年1月起实施。这一开放的自由贸易协议给澳门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助力澳门与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20年来,内地与澳门不断扩大开放合作内容,2004年至2013年共签订了10个补充协议,其后又陆续签署“CEPA关于内地在广东与澳门基本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协议”“CEPA服务贸易协议”“CEPA投资协议”等。

  “CEPA实施以来,内地与澳门合作机制进一步深化实化。这是‘一国两制’制度优越性在经济领域延伸出的具体实例。”澳门创新发展研究会理事长刘景松说,中央政府通过一体化制度安排,为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提供了基本保障。

  多年来,CEPA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及经济技术合作四大领域上不断扩大及深化开放内容,增加内地与澳门之间物流、人流、资金流及技术流的互联互通。

  “这为澳门各行各业创造前所未有的商机。”澳门特区政府经济及科技发展局代局长陈子慧说。

  货物贸易方面,所有符合CEPA原产地标准的澳门产品出口内地时均可享零关税优惠。经科局的统计显示,自CEPA实施以来至今年9月,澳门企业利用CEPA零关税优惠政策出口至内地的货值达14亿澳门元,为澳门企业累计节省超过9000万澳门元关税。

  服务贸易方面,经科局至今共发出876张“澳门服务提供者证明书”,协助澳门企业到内地开展商业活动。

  通过CEPA的开放政策,尤其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先行先试的优惠措施,澳门金融、医疗、法律、旅游及社会服务等多个领域的企业及专业人士,把握内地进一步对澳门服务业开放的契机,成功到内地拓展业务。

  澳门城市大学副校长叶桂平表示,CEPA实施以来,澳门获得服务贸易、货物贸易的开放和投资便利,并与内地在经济技术等领域深化合作,双方贸易投资便利化大大提升,有力推动了内地与澳门的社会融合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这也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和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大力支持。”叶桂平说。

  在CEPA的框架下,澳门得以进一步开放市场,吸引了大量中外企业在此设立分支机构。

  澳门创新发展研究会秘书长余渭恒认为,这些企业的进入,不仅丰富了澳门的产业结构,也为澳门就业市场带来了大量工作机会。同时,这些企业的运营还带动了澳门的服务业、旅游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使澳门经济更加多元。

  在澳门中华总商会副理事长黄国胜看来,CEPA不仅带来了经济效益,也为内地与澳门的人文交流和社会合作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多维度巩固了内地与澳门合作的坚实基础。

  展望未来,陈子慧表示,特区政府将积极与内地寻求进一步丰富CEPA的内容,助力业界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长远推动澳门和内地经济合作更蓬勃发展。

  叶桂平说,在未来持续丰富CEPA协议内容的背景下,澳门应继续用好用足国家给予的相关利好政策,加快建设“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和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积极参与、助力国家全面开放和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澳门应当继续深化开放合作,争取外资以澳门为亚太区总部,做好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的窗口,为国家建设作出更大贡献。”余渭恒说。

(责编:贾文婷、燕勐)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正月十五闹元宵 各地这些特色花灯别错过 - 叶广芩新作《猴子老曹》发布

正月十五闹元宵 各地这些特色花灯别错过

发布时间:2024-08-01 21:50:33 来源: sp20240801

  明天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在这一天,人们会赏花灯、吃元宵、猜灯谜、放烟花、闹社火,这些传统民俗不仅丰富了节日的文化内涵,也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正月十五元宵节,起源于民间开灯祈福的古俗。开灯祈福通常是在正月十四的时候开始“试灯”,十五日夜为“正灯”,民间会点灯盏来进行祈福活动。

  此外,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也被称为“元宵节”。因为元宵节是新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每到这一天,人们都要阖家团圆,庆祝新一年的开始,并预祝在新的一年里家人依旧能够欢聚一堂,美满团圆。

  北京史地民俗学会副会长 李璐:闹元宵,这里边的“闹”字是热闹的“闹”。有各种各样的花灯,增添了这个节日的氛围。

  “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描述的就是正月十五元宵节的热闹场景。2008年6月,元宵节这一寓意团圆美满的节日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花灯:蕴含丰富文化内涵

  元宵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有吃元宵、闹花灯、猜谜语等庆祝活动。其中,花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也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火树银花不夜天。在浙江德清,乾龙灯会吸引着众多市民游客漫游观赏。华灯初上,20多米的龙形灯组盘踞在千年古城墙上,展现蛟龙腾飞、奋勇前行的气势。二十四节气灯、龙头鱼尾灯等花灯,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眷恋。

  十里秦淮灯火灿,楼台亭榭绕河堤。挂花灯的习俗,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和传承。花灯不仅是一种装饰,更寓意着吉祥、幸福和繁荣。正月里,人们挂上五彩缤纷的花灯,点亮夜晚,为节日增添浓厚的喜庆氛围。

  北京史地民俗学会副会长 李璐:因为以前没有电灯,晚上黑暗的时候,有一盏灯照亮他们的路,其实是给他们一种光明和向往。古人的那时候,对于花灯的理解是很多的。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灯是光明的象征,寓意着希望和美好未来。同时,灯也与丁,也就是人口相关,因此挂花灯也寓意着添丁,寓意着家族的繁荣和昌盛。

  北京史地民俗学会副会长 李璐:我们北方地区,尤其在北京喜欢挂红灯笼。到元宵节的时候,最主要的是走马灯,有一些故事情节,增添了节庆气氛。

  我国的花灯种类繁多,有宫灯、龙灯、走马灯、荷花灯等,还有北京花灯、泉州花灯、南京花灯、自贡花灯等各具特色、不同地域的花灯制作工艺。这项传承千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和美好的回忆。

  灯彩:指尖上的传承

  正月十五挂花灯,是热闹喜庆的年味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其中,集编扎、裱糊、雕刻、绘图等多种民间艺术于一体的艺术灯彩,被誉为“指尖上的传承”。

  随着正月十五的临近,江苏省南通市不少市民开始在家中摆放造型各异的灯彩,它不仅是一种家庭装饰,可以增添喜气,更寓意着吉祥、幸福和平安,反映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70岁的何林祥是南通“包氏”灯彩的第四代传人,也是这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他制作的灯彩融合纸扎、绘画、剪纸、雕刻等艺术门类,小巧精致,神态逼真,色彩瑰丽明快。

  江苏省非遗传承人 何林祥:先进行设计,然后进行刻或者是剪,进行托裱,然后彩绘、套色,剪裁下来裱糊在骨架上面。图案裱糊我们是采用了南通剪纸的元素和南通图案彩绘的一种元素在里面。

  这一只小小的灯彩龙灯,何林祥要用半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据介绍,南通灯彩有着上千年历史,主要为各种鸟、兽、鱼、虫等造型的小型灯彩,尤其是十二生肖造型深受人们喜爱。近日正在展出的“2024南通灯彩艺术展”,将时尚国潮和非遗灯彩相结合,还邀请观众现场体验灯彩的制作技艺。

  江苏省南通市文化馆馆长 曹锦扬:我们南通市文化馆每年春秋两季都会开设灯彩公益培训班,同时开展南通灯彩进校园活动,非遗传承人带领学生现场制作灯彩,营造非遗保护浓厚的社会氛围。( 总台央视记者 潘虹旭 高伟强 李墨白 南通台 德清台) 【编辑:李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