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盖各个制造环节,基本实现闭环生产,链博会展示中国智能汽车实力

发布时间:2024-09-01 11:40:26 来源: sp20240901

  【环球时报记者 倪浩 环球时报驻韩国、德国特约记者 丁玲 青木】全球首个以供应链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以下简称“链博会”)11月28日开幕以来,持续引发多方热议。在五大产业链展区之一的智能汽车链展区,中外企业亮出令人目不暇接的核心原材料和关键元器件。从轮胎生产、锂矿开采到整车制造,约90家智能汽车供应链相关企业涵盖了新能源汽车制造的各个环节。德国媒体认为,完整的产业链将帮助中国今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国。在新能源汽车电池和智能驾驶领域,中国制造商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韩国《首尔经济》11月30日报道称,面对部分国家提出的脱钩断链、“去风险”等试图将中国主要产业从世界供应链中排挤出去的企图,中国举办“链博会”意在强调与外国企业的合作,并提高本国企业的竞争力。

  “这是一种颠覆式的新现象”

  在链博会智能汽车链展区内,从核心原材料和关键元器件到电池、电机、电控和智能网联设备,再到纯电动、混合动力、增程式动力等各类车型的整车产品,各种展品覆盖新能源汽车产业全生命周期,中国铝业、赣锋锂业、宁德时代、宁波杉杉、浙江吉利等参展企业集中诠释了中国新能源汽车整体实力。

  中国贸促会副会长张少刚11月29日在链博会期间举行的一场论坛上表示,中国汽车产业已拥有从需求侧到供给侧的全产业链基础,在新能源、电池技术、智能化水平等领域优势突出,并推动中国市场从单一的汽车消费大国,向汽车技术合作大国转变。

  杉杉股份董事长郑驹在展台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全球领先除了企业在研发和技术储备上的领先外,还是整个产业链条协同发力的结果。

  东风汽车展出了被称为“中国悍马”的猛士917电动越野车,展区工程师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在全球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中,中国长期扮演追随者角色,但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崛起,全球汽车工业的格局已经被改写。他说,“一开始中国一直作为全球汽车跨国企业的代工厂存在,但在新能源汽车时代,国际巨头们开始主动到中国来寻求合作,这是之前从来没有过的现象。”

  沃尔沃展区的负责人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他曾赴欧洲与国外同行进行交流,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崛起和领先已经成为全球的普遍认知。这位工作人员表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和理念都很超前,国外同行认为中国在新能源汽车时代已成为全球的领先者。原来中国向国外学习,但现在很多外国车企则是经常到中国来取经,这是一种颠覆性的新现象。”

  中国汽车产业链优势如何炼成?

  杭州时代电动科技有限公司的展台上摆放着多款全球首发电驱动桥系统,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这些产品已远销欧美。展区负责人邵万江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单就一款产品来说,就需要上百家企业分工协作生产,少一个企业、一个零部件都无法完成。

  记者了解到,这些外围配套工厂多分布在长三角,最远的在东北地区。邵万江向记者分析,新能源汽车上任何一个零部件的背后都涉及一条复杂的生产链条,庞大的汽车产业有着数不清的生产链条,这样的生产体系目前只有在中国才具有,这也是中国新能源汽车能够拥有独到优势重要原因。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非常庞大,集上中下游所涉及的原材料生产、微电子工艺、新能源电池、汽车制造、软件与人工智能以及移动通信服务等诸多领域。郑驹认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生产链条已非常齐备,除了上游原材料需要大量进口外,基本上实现了闭环生产。

  《环球时报》记者在展区采访时感受到,对新技术的敏感和追逐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能够迅速成长并保持优势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进行前瞻性、颠覆性技术的研发是每个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的战略重心。在链博会展区,宁德时代展示了今年全新发布的可实现“充电10分钟,续航400公里”的神行超充电池,杉杉股份展示了代替石墨的硅基负极产品。

  在链博会期间举行的全球供应链创新发展论坛上,吉利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杨学良表示,近年来,中国新能源的三电技术、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等领域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绩。但溯源到产业链的上游,特别是高性能、高安全的芯片,包括动力域、底盘域的控制等等,与全球先进的水平还应该有一些差距,需要不断地融合创新。

  “双向奔赴”

  专注于非洲信息流的Scoopernews网站称,随着中国电动车市场规模迅速扩大,不少国外汽车厂商纷纷参展,了解先进的新能源汽车技术,深化与中国同行的合作。中国企业出海,外国企业赴华,本届链博会上,中外企业“双向奔赴”驱动着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条的不断发展。

  “韩国电动车企业在链博会寻找合作机会。”《首尔经济》报道称,韩国电动车供应链企业Egtronics的首席执行官康赞浩接受采访时表现出在中国寻找商机的强烈愿望。他表示参加此次链博会就是为了进入中国市场,不仅想对中国出口商品,也想从中国进口可靠、低成本的零部件。

  “与德国和日本相比,中国虽然是汽车工业的后来者,但在电动车领域却处于快速增长的前沿。”康赞浩还表示,中国在电动车领域发展迅猛,产业规模大,出口量全球最多,基础设施完善。中国不但在强化以本国为中心的电动车供应链,也不排除与外国企业的合作,公司正准备与中国企业合作共同研发生产电动汽车零部件。

  东风汽车一位工程师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在新能源汽车的生产上“包揽天下”,虽然中国新能源汽车整体优势比较明显,但是在上游原材料以及一些核心部件和控制系统上,外国企业也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中外产业链条必须紧密合作。汽车工业是一个充分竞争的行业,欧洲一些龙头企业对市场的响应速度非常快。

  来自卢森堡的埃意电子是汽车传感器领域的“隐形冠军”,已在中国设厂18年之久。公司市场开发经理张梁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在廊坊的埃意电子生产车间里摆放着很多来自欧洲的生产设备,而原材料是在中国采购。他表示:“埃意电子的产业环节充分彰显中外产业链的合作,作为一个重资产公司,既然来到了中国就不会再搬走。” 【编辑:刘欢】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AI大战人类作曲家,谁才是真正的音乐之神? - 校园众创空间 青年创新热土

AI大战人类作曲家,谁才是真正的音乐之神?

发布时间:2024-09-01 11:40:28 来源: sp20240901

青年作曲家、钢琴演奏家朱序芝(右)和音频算法工程师高月洁。 中新网 记者张亨伟摄

   中新网 上海3月17日电(记者张亨伟)3月16日,由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举办的“数字缪斯——2024音乐科技融创节”首场工作坊“音乐黑科技:AI大战人类作曲家,谁才是真正的音乐之神?”在上海音乐厅音乐立方举行。

  工作坊现场,青年作曲家、钢琴演奏家朱序芝和音频算法工程师高月洁分别以即兴“人工作曲”和“操作系统AI作曲”进行一场“人类作曲vs AI作曲”的PK大战。

  随后,由观众随机提供的图片、文字、音符等内容被“投喂”给AI进行“人工作曲”创作。与此同时,朱序芝也用“人脑”即兴创作同主题音乐片段,让现场观众直观感受人工智能重新定义音乐创作的边界,以及它与人类艺术家如何共同塑造音乐的未来。

  进行完两轮比试后,AI的表现让“人类作曲家”朱序芝大为惊艳,“任何创作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完成前面4小节谱曲后,对之后主题如何发展往往会卡住,但AI就可以直接续写,虽然稍微有一点机器的痕迹,但我能感受到它在理解音乐,这让我非常惊讶。”朱序芝说。

  不过朱序芝也指出:“AI作曲基本上都在一个正确的音乐框架里面,但对我来讲,你的审美会疲劳,当这样的音乐普及了之后,大家会更怀念艺术,或者在美学上更有追求的东西。”

  说到AI作曲,它到底是如何理解音乐,高月洁向观众解密道:“我们人类理解音乐是通过两种渠道,一是听,二是读乐谱。那其实AI在理解音乐的时候,也几乎是这两种方式。早期的计算机发展,只能记录音乐频谱的数据格式,比如‘听歌识曲’运用的就是这种技术。现在到了大模型时代,通过百万级数据的‘投喂’,再配合非常强大的算力,计算机的这种学习,它其实更像我们人类形成乐感的一个过程。”

  虽然AI和人类学习的路径可能是相同的,但朱序芝认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AI作曲将很难超越人类,“因为最终影响到我们人的是情绪。”朱序芝说:“AI虽然可以学习所有的音乐理论,分析乐谱的能力也比我们强很多,但它选择并不是基于情绪的反应,它是基于它学到的模型和基础的理论,所以AI能生成60%我觉得比较正确的音乐,但最后的那一点,打动人的那几个音符,AI可能并不明白。”

  对于朱序芝这一观点,高月洁也给予了肯定:“AI很聪明但不会犯错,正是因为我们拥有这种不断个性化的犯错能力,因而成就了我们人类很多伟大的作品。”(完)

【编辑:刘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