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西智谷“大算力+大模型”生态共建点亮 助力北京AI产业发展

发布时间:2024-09-09 14:03:39 来源: sp20240909

   中新网 北京10月26日电 今天,京西智谷“大算力+大模型”生态共建点亮仪式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进行。门头沟区政府现场与共建企业进行落地签约,并为北京市人工智能算法交易服务中心首批13家认证企业授牌。大会当天,京西智谷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开放创新平台”也正式揭牌成立。

  打造京西智谷“大算力+大模型”生态共建

10月26日,京西智谷“大算力+大模型”生态共建点亮仪式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进行。北京市门头沟区供图

  京西智谷大模型生态建设是由北京市门头沟区“京西智谷”发起,目的在于整合北京乃至全国优质的大模型厂商,依托京西智谷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的强大算力,进行大模型孵化培养,并进一步推动商业化落地使用,推动大模型生态由技术到商业成果的转化。

  此次门头沟区政府、北京市知识产权局与百度、科大讯飞、智谱华章、中科院自动化所、百川智能、面壁智能等30余家大模型厂商共同点亮“京西智谷”大模型生态建设,标志着共建大模型生态圈正式启动,将聚焦大模型生态链的打造,进一步加速推动北京大模型产业生态建设。

  大会现场,门头沟区政府与智谱、联通等企业就共建落户进行了重磅签约。下一步,门头沟区将与智谱华章携手共建“大模型赋能创新中心”,通过打造大模型公共服务平台,扶持培育人工智能企业基于智谱大模型系列产品发展和创新,助力大模型快速深入赋能千行百业。同时,门头沟区将与联通共同推进300P算力中心建设,积极破解产业发展中公共算力紧张的问题,以自主创新平台为依托,采用市场化运作模式为中小企业提供公共服务。

10月26日,京西智谷“大算力+大模型”生态共建点亮仪式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进行。北京市门头沟区供图

  北京市门头沟区副区长颉换成表示,进一步落实北京市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指示精神,门头沟区大力实施“科技强区”发展战略,发挥在人工智能产业已布局的算力、算法、数据及场景等先发优势,打造京西智谷“大算力+大模型”生态共建,依照“一廊四极”首都地区算力供给体系的规划,聚力打造“京西一极”,持续建设大规模人工智能算力基础设施,特别是国产自主创新算力,并基于此共建京西智谷大模型生态,推进人工智能与行业深度融合,助力巩固北京市全国人工智能产业高地地位。

  会上还为北京市人工智能算法交易服务中心首批13家认证企业授牌。授牌后,认证企业可在人工智能算法交易服务中心享受算法交易平台带来的便捷服务,降低企业的开发门槛和成本,从而加快推动算法模型的发展和应用,促进技术创新和共享。这标志着大模型服务开始走向大众、走向市场,算法交易在北京真正开始走深向实。

  据介绍,近期北京市门头沟区还将发布《门头沟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年-2026年)》,这将为京西AI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助力大模型形成商业落地,促进人工智能走深向实,推动京西智谷建设成为北京乃至全国人工智能的高品质科技园区。

  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落户

  活动当天,京西智谷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的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开放创新平台也正式揭牌成立。作为华北地区首个获批的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平台的成立标志着京西智谷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已纳入国家人工智能算力发展战略,未来该平台可为企业提供算力支撑,并协助L0大模型训练和调优。

10月26日,京西智谷“大算力+大模型”生态共建点亮仪式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进行。北京市门头沟区供图

  作为北京首个面向人工智能企业提供普惠算力的人工智能训练算力平台,京西智谷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于今年2月正式上线,首批提供算力规模100P,今年年底算力规模将达到400P,远期持续扩容到3000P。

  目前,计算中心已合作超过200家企业,孵化250多个方案,已适配并提供多个开源大模型,同时还适配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多领域的业界主流开源模型,已有50余家人工智能企业在此孵化基础大模型、行业大模型和应用模型,覆盖数字视听、智能医疗、智能制造、智慧交通、智能金融等多个行业。

  中关村门头沟园负责人表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的建设,是京西智谷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发挥国家级平台作用,服务北京科技战略,赋能区域产业发展的举措,未来京西智谷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将持续加强国产化软硬件算力集群建设,为科技创新和产业智能化转型提供普惠算力,更好地服务人工智能创新与社会经济发展。(完)

【编辑:苏亦瑜】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以仁心仁术造福当地人民 - 广东省地震救援跨区域实战演练举行

以仁心仁术造福当地人民

发布时间:2024-09-09 14:03:40 来源: sp20240909

  中国(江苏)第三十二期援桑给巴尔医疗队部分队员在巡诊地合影。   中国援桑给巴尔医疗队供图

  在纳兹莫加医院,口腔科医生盛磊给患者看病。   新华社记者 董江辉摄

  在纳兹莫加医院,影像科医生杨维柘查看核磁共振检查结果。   中国援桑给巴尔医疗队供图

  医疗队在奔巴岛开展义诊,图为妇产科医生史晓莹(右)同当地医生交流患者情况。   中国援桑给巴尔医疗队供图

  医疗队在桑给巴尔岛开展义诊,图为内科医生刘翠霞(左一)接诊患者。   本报记者 侯露露摄

  纳兹莫加医院是中国援桑给巴尔医疗队的驻点医院之一,图为纳兹莫加医院一隅。   新华社记者 董江辉摄

  去年9月,中国(江苏)第三十二期援桑给巴尔医疗队结束为期一年的任务回国。在为医疗队举办的欢送会上,奔巴岛阿卜杜拉·姆才医院院长拉希德动情地说:“中国援外医疗队员跟我们当地医务人员的关系已经超越了朋友间的关系,是兄弟、是姐妹。希望我们的情谊永远延续下去。”

  1964年8月,来自中国的一支援外医疗队跨越近万公里,历经10余天抵达非洲坦桑尼亚东部的桑给巴尔岛,由此展开了持续半个多世纪的中坦医疗合作。近60年时间里,一批批中国医疗队队员来到这座美丽的非洲热带小岛,以仁心仁术造福当地人民,谱写出一个个感人的故事,生动诠释了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真诚愿望与责任担当。

  “大家都说中国医生医术好”

  走进中国医疗队在桑给巴尔岛的驻地小院,印有“不畏艰苦  甘于奉献  救死扶伤  大爱无疆”的横幅格外醒目。2022年9月,来自江苏省泰州市的第三十二期援桑给巴尔医疗队抵达这里,开始为期一年的援外医疗工作。医疗队成员共21人,分为两队,分别在桑给巴尔岛纳兹莫加医院和奔巴岛阿卜杜拉·姆才医院工作。

  一个周末清晨,记者跟随中国医疗队从驻地出发,驱车两个多小时,来到位于桑给巴尔岛最南端的马昆杜奇区医院。短短十几分钟里,内科、外科、眼科、妇产科、口腔科等8个临时科室准备就位——这是中国医疗队结合当地卫生部门需求开展的一次义诊。

  “听说今天有中国医生来义诊,我的老师早早就带着我和同学来了。大家都说中国医生医术好!”17岁的女高中生考萨尔坐在医疗队眼科医生董莉莉面前等候检查。

  因为眼睛一直不舒服,考萨尔经常视线模糊。“向上看,向下看,向左看……”董莉莉一边拿起设备检查女孩的眼睛,一边用简单的斯瓦希里语与她沟通。

  “结膜有点发炎,我给你开两种药。”董莉莉给考萨尔开了氧氟沙星滴眼液和红霉素眼膏,并在药盒上写下每种药的使用方法。

  医疗队队长赵小军向记者介绍,桑给巴尔地区医疗条件落后,资源分布不均衡,当地民众常常面临缺医少药的困难。为了更好地解决当地“看病难”问题,医疗队经常利用周末和假期开展义诊活动,向有需要的患者发放治疗药品,受到当地民众欢迎。碰到病情复杂的患者,医疗队队员还会帮助他们联系到医疗队日常驻扎的医院进一步检查治疗。

  时近中午,等候室外排起了长队。当地卫生部门官员哈立德穿梭在人群中,引导前来看病的患者去相应的诊室。忙碌的间隙,哈立德告诉记者,他已经在非中医疗卫生合作领域工作14年了,与十多个中国援桑给巴尔医疗队合作过,接触过不少非中医疗卫生合作项目,也结交了很多中国朋友,“我为自己从事的这份工作感到骄傲。”

  在桑给巴尔期间,像这样深入当地社区的义诊活动已经开展了20多次。包括义诊在内,医疗队累计为当地病患提供医疗服务6万余人次。

  “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能接受最先进的治疗”

  24岁的沙哈尔·菊玛曾是个活泼爱美的姑娘。不幸的是,巨大的卵巢囊腺瘤导致菊玛的腹部不断隆起,严重影响她的生育和健康。在当地医生建议下,菊玛来到纳兹莫加医院寻求中国医生的帮助。

  徐信兰是中国医疗队的妇产科医生。在给菊玛进行细致检查并同相关科室完善手术方案后,徐信兰决定实施微创手术,摘除肿瘤,保住卵巢。手术室条件简陋,这对医生是极大的考验。最终,在医疗队多个科室的密切协作下,手术顺利完成。菊玛高兴地表示:“感谢中国医生,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能接受最先进的治疗。”

  对于第三十二期援桑给巴尔医疗队来说,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妇产科医生史晓莹在阿卜杜拉·姆才医院经历“生死时速”,为一名出现先兆子宫破裂的产妇成功手术;五官科医生钱剑、薛佳和麻醉科医生蒋金华,在两天时间里与当地医生一起完成了40台扁桃体、腺样体摘除手术……

  中国医生的敬业精神和精湛医术赢得了当地民众的信任,收获了他们的真诚感谢。口腔科医生盛磊曾收到这样一份特殊的礼物:一个颌面部骨折患者手术成功后,为了表示对盛磊和医疗队的感谢,带着自家养了几个月都舍不得吃的公鸡,坐了近8个小时的船来感谢医生,“没有中国医生高超的手术,我不可能恢复得这么快。”盛磊婉拒了礼物,内心却很感动,“这次经历让我充分感受到援外医疗工作的意义所在。”

  去年9月,坦桑尼亚桑给巴尔总统姆维尼接见医疗队,向全体队员颁发奖章及纪念证书,表彰他们作出的贡献。姆维尼表示,医疗队为桑给巴尔人民的健康和桑中友谊作出了突出贡献,医疗队带来的新技术以及传统中医治疗方法帮助桑给巴尔人民解除病痛、护佑健康,促进了桑给巴尔医疗水平的提升,“感谢中国政府长期以来对桑给巴尔卫生事业发展的援助。”

  “对我们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有很大帮助”

  从第一台X光机、CT设备,再到目前整个桑给巴尔地区唯一一台核磁共振机,纳兹莫加医院影像科的设备物资都来自中国捐赠。不久前,影像科还增添了远程视频设备。通过远程技术,中国医疗队可以对接中国国内优质医疗资源,对当地复杂病例进行在线会诊。桑给巴尔地区现有的5名影像科医生,就是在一批批中国医疗队队员的带教下成长起来的。

  穆尔哈特从医学院毕业后来到纳兹莫加医院工作。他经常与医疗队影像科医生杨维柘一起阅片讨论。每次遇到拿不准的地方,穆尔哈特就会向杨维柘请教,学到了很多先进技术和诊断方法,诊断水平也有了许多进步。杨维柘表示,尽管平时工作量大,转诊和会诊疑难病例多,但他总是抽出时间和当地影像科医护人员交流研讨,介绍中国先进诊断技术,“争取为当地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中国医疗队在桑给巴尔组织多期线下多学科知识培训和技术带教,“手把手”传授先进技术,交流诊疗心得。医疗队队员除了分享专业知识,介绍最新的医学研究成果、诊断技术和治疗方法,还带着当地医院的医生到临床参与实际诊疗,指导他们如何检查患者、制订治疗计划,以及与患者有效沟通。培训中,当地医生常常被中国医生的精湛技术和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吸引。

  去年8月,在中国医疗队的帮助下,位于桑给巴尔岛的中非对口合作医院基文吉区医院成功组织了该院第一例腹腔镜手术。术中,主刀医生赵小军边操作边详细讲解每个环节的要点和注意事项。医院负责人塔米姆说:“中国医疗队的每一次现场培训和每一次带教手术,都很宝贵,对我们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有很大帮助。”

  中国援桑给巴尔医疗队是中国政府向非洲派出的第二支援外医疗队。自1963年中国向阿尔及利亚派出首支援外医疗队起,60多年来,中国累计向76个国家和地区派遣援外医疗队队员3万人次,累计诊治患者2.9亿人次,超过2000人次荣获受援国国家级荣誉……目前,中国(江苏)第三十三期援桑给巴尔医疗队队员已经接力开始工作,新的造福当地民众之旅已经开启,新的动人篇章正在书写。

  《 人民日报 》( 2024年01月02日 17 版)

(责编:袁勃、赵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