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丨确保受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京津冀和东北等地灾后重建最新进展

发布时间:2024-07-06 21:51:08 来源: sp20240706

  新华社北京11月8日电 题:确保受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京津冀和东北等地灾后重建最新进展

  新华社记者

  11月8日,立冬。近期,北方地区气温骤降。

  今夏入汛以来,京津冀和东北等地先后出现多次强降雨过程,引发洪涝和地质灾害,大量农田和民房被冲毁。习近平总书记密切关注全国汛情、时刻牵挂受灾群众的安危冷暖,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专门召开相关会议,研究部署防汛抗洪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9月7日上午,正在黑龙江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专程来到受灾较重的黑龙江省尚志市老街基乡龙王庙村,探望受灾群众,察看农作物受灾情况。他强调:“要确保受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地方党委和政府要抓紧谋划,提前行动,把吃、喝、住、行、就业、教育、医疗防疫等事关群众生产生活的大小事情考虑得更细致、更周全一些,不留一丝纰漏。要抓紧修复受损房屋,加快推进灾后重建,最大程度减少农业因灾损失,确保受灾群众安心安全。”

  新华社记者近日在京津冀和东北等地采访看到,受灾地区正抓紧抓实恢复重建工程、加快复工复产、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加快推动灾后重建各项目标任务落地落实,确保受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

  安居:保证受灾群众温暖过冬

  宽敞明亮的新居,一应俱全的设施……10月22日,吉林省舒兰市开原镇新开村村民赵绪媛拿到新家的钥匙,她说:“我们一家在安置点住了2个月,今天搬进了敞亮的新房,心里踏实了。”

  今年8月,受台风“杜苏芮”影响,吉林遭遇持续强降雨,引发洪涝和地质灾害。洪水冲垮了新开村部分村民的房屋,不少房屋泡在水中只露出房檐。水灾之后,不少村民为如何过冬而发愁。

  为了确保群众温暖过冬,在舒兰市统一部署下,新开村开启重建工作。较原址地势高8.7米、占地面积18.62万平方米、配套建设公共服务设施面积2880平方米,新开村按照制定好的时间表,一步步“新生”。

  “除了对房屋进行装修,我们还在房屋内部铺设电地暖,保证水电网全部畅通。今年底前,我们还将对重建房户的庭院、村广场及村内道路进行平整。”重建项目场地负责人鞠文国说。

  京津冀和东北等地汛情发生以来,各地因情施策制定恢复重建方案,通过分类安置、帮助租房、组织群众投亲靠友等方式解决房屋倒损群众临时居住问题;组织开展危房鉴定工作,按照房屋损毁情况分类落实补助政策;强化施工力量和资金拨付,通过购买置换、维修加固、翻建新建等方式解决群众住房问题。

  在黑龙江省尚志市,让受灾群众在入冬前住进暖屋子,成为灾后重建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当地受灾乡镇一栋栋崭新的砖房已经建起。

  “‘过水’的时候,屋里的水有半米左右,淹到炕沿了。”回想起几个月前突如其来的洪灾,尚志市老街基乡龙王庙村村民杨春贵说。如今,在政府的帮助下,他的房屋已经重建一新,新砌的火炕、新铺的地板、新换的门窗都干净整洁,新装的地暖设备散发着浓浓暖意。杨春贵在入冬前住上了暖屋子。

  “目前,尚志市已新建房屋159户、维修加固3710户、购买存量房安置371户,因灾受损房屋新建及维修已全部完成。”尚志市委书记刘海涛说。

  复产:尽快恢复灾区生产生活秩序

  机器轰鸣,人声鼎沸。11月7日,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经济开发区的河北龙云岭食品有限公司正在进行施工装修收尾工作。机械设备调试同步进行,技术人员加班加点,确保公司生产设备达到最佳工况。

  这个从事农副产品深加工的公司,原址位于涞水县九龙镇大龙门村。在今年的洪灾中,企业厂房倒塌,生产仪器设备及库存产品全部损毁。“这是我们的新厂区,原计划明年投产,为了尽快复工复产,我们全力以赴赶进度。”公司董事长张翔说。

  突如其来的洪水,一方面让公司的原材料越积越多,另一方面也拖延了订单。公司灾后资金周转困难,当地有关部门主动上门组织银企对接。目前,银行已为公司开辟“绿色通道”,1300万元的贴息贷款即将到账。

  “这是雪中送炭!我们要让机器尽快运转起来,把乡亲们的农产品尽早卖出去。”张翔说。

  企业复工,解决的是社会经济的运转问题;农村复产,撑起的是农民心中对收获的期待。

  56岁的郝德运趁着这几天天气好,完成了受灾农田的补种。郝德运是天津市静海区台头镇民生村的村民,与弟弟一起承包了村里1000多亩土地。作为京津冀地区洪水的主要“入海口”,天津承担着海河流域75%的洪水下泄任务,而地处东淀蓄滞洪区的台头镇成为此次抗洪的重中之重,郝德运承包的农田全部被淹没,他心急如焚。

  9月26日,海河流域东淀蓄滞洪区完成退水。“政府调集各方排水力量,昼夜不歇用水泵将我们田里的水抽到大清河中。”郝德运说。

  进入10月中旬,在当地农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郝德运开始对符合复耕条件的农田地进行补种,直到11月4日,他完成了全部1000多亩土地的冬小麦补种。

  建设:着力提升防灾减灾能力

  大型挖掘机加紧清理损毁道路的碎石,主动防护网覆盖在土坡上防止崩塌、落石等地质灾害……北京市昌平区流村镇水活路正在加紧修复之中,11月底即将贯通。

  “流村镇是这次受洪灾影响比较大的城镇,沿河道路被冲毁严重。”中交一公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张俊武说。施工团队对路基冲毁段进行填筑加固,提高了受损路段路基抵抗水毁滑移的能力。

  今年夏天,北京市遭遇了历史罕见特大暴雨,部分地区水务供排水基础设施、河道沟道等遭受不同程度损毁,行洪功能受到严重影响。

  按照“一年基本恢复、三年全面提升、长远高质量发展”的灾后重建思路,北京市组织制定了灾后恢复重建水务专项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加快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加快推进山洪沟道治理等主要任务,力求统筹各方形成合力,确保水务灾后重建各项目标任务落地落实。

  此外,北京市还陆续推进水文站水毁修复、斋堂水库除险加固以及拦河闸除险加固等工程。永定河干流堤防水毁修复工程、永定河滞洪水库水毁修复工程将在2024年汛期到来前完工。

  国庆前,河北省邢台市青山水库项目正式启动。青山水库是海河流域灾后重建第一个启动的重大水利工程。水库位于子牙河流域白马河上游,水库总库容1.28亿立方米。建成后,可进一步完善子牙河流域防洪体系,减少蓄滞洪区启用机率,保护下游南水北调总干渠等重要基础设施的安全。

  水利部副部长陈敏表示,下一步,水利部将全力抓好第四季度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再开工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加快水毁水利设施修复和灾后重建,确保全年水利建设完成投资超过去年水平。

  9月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已围绕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组织各地方储备了一批项目。今年四季度,中央财政将增发2023年国债1万亿元。围绕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万亿国债将主要用于灾后恢复重建、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提升行动等方向。 【编辑:梁异】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一路北上,汩汩南水泽万家 - 长春迎初雪

一路北上,汩汩南水泽万家

发布时间:2024-07-06 21:51:09 来源: sp20240706

   浩荡北上,南水情长。

   2014年12月12日14时32分,河南南阳陶岔渠首大闸缓缓开启,蓄势已久的南水奔涌而出。自此,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

   时光倏忽而过,2023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迎来全面通水9周年。9年来,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累计调水超670亿立方米(含东线北延应急供水工程),惠及沿线44座大中城市,直接受益人口超1.76亿人。在东线,长江水提自江苏扬州江都水利枢纽,沿京杭大运河及平行河道逐级提水北送,向黄淮海平原东部、胶东地区等地供水;在中线,南水向北穿行1432公里,润泽京津冀豫。一路北上的涓涓南水,流入北方大地,润泽亿万沿线群众的心田,优化了我国水资源配置格局,修复了区域生态环境,为沿线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水资源支撑,发挥了显著的综合效益。

  润泽北方,优化供水格局助力河湖复苏

   今天,在河北,白洋淀重现“明珠”风采;曾经干涸的滹沱河成为“百鸟天堂”;曾生产“贡米”的正定县周家庄村恢复了水稻种植,“夜游正定古城”融入石家庄市民的生活日常……水波泛起的背后,离不开南水的无声浸润。

   “水源置换、生态补水等措施,有效保障了南水北调工程沿线河湖生态安全,助力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南水北调工程累计实施生态补水近100亿立方米,推动了永定河、滹沱河、白洋淀等一大批河湖重现生机。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北延应急供水工程向大运河补水,助力京杭大运河2022年和2023年实现百年来连续两次全线水流贯通。”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有限公司质量安全部主任李开杰告诉记者。

   被南水润泽的,不只河湖,还有受水区的人们。

   “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提高了受水区40多座城市的供水保证率,为1.76亿人提供了水安全保障。”李开杰介绍,中线一期工程优化了受水区供水格局,提高了供水保证率,受水城市的生活供水保证率由最低不足75%提高到95%以上,工业供水保证率达90%以上。东线一期工程有效缓解了黄淮海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受水区内城市的生活和工业供水保证率从最低不足80%提高到97%以上。

   看中线——北京主城区南水占自来水供水量的七成左右,北京年人均水资源量由100立方米增加到150立方米,城区供水安全系数由1.0提升至1.2;天津市主城区供水全部为南水,1200多万市民直接受益;截至目前,中线一期工程为河南供水208亿立方米,通水区域覆盖河南11个省辖市市区、49个县(市)城区和122个乡镇,受益人口达2900万人;河北省引江水有力保障了9个市(含定州、辛集)和雄安新区177座水厂的供水安全,受益人口达5137万人。

   看东线——山东干线工程及其配套工程构成了山东省“T”字形调水大水网,实现了长江水、黄河水和本地水的联合调度与优化配置,胶东半岛实现南水全覆盖;江苏50个区县4500多万亩农田的灌溉保证率得到提高。

  护水节水,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

   “这里的监测频次为每天4次,每6小时监测一次,24小时不间断,如果遇到突发情况,会适当增加频次。我们能监测水质基本指标32项、挥发性微量有毒有机物24项以及生物毒性等共89项参数,在目前国内自动监测站中首屈一指。”说起水质监测,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中线公司水质专员井菲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中线工程全线立交,不与地表河流发生水体交换。我们中线公司有5个水质实验室、13个自动监测站、30个固定监测断面,着力加强水质风险因素研究及防控。”井菲说。

   千里调水,成败在水质。

   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9年来,中线工程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及以上,东线水质稳定达到Ⅲ类。受水区群众喝上甘甜的南水,河北黑龙港流域,山东省夏津、武城等地群众告别高氟水、苦咸水,北京居民自来水硬度由过去的380毫克/升降至120毫克/升。受水区从“缺水吃”到“有水吃”,再到“吃好水”的转变,离不开南水北调东中线水源区和沿线地区的铁腕治污和倾力保护。

   与此同时,喝上好水的人们亦饮水思源,努力做好节水的大文章。

   记者了解到,南水北调受水区坚持调水节水两手硬,节水工作在高刚性约束、提高水效、提升意识、全民节水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进一步降至38.7立方米,远低于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进一步提高到0.614,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0.572,居全国先进水平。

  开足马力,后续工程建设全面推进

   位于湖北丹江口市的引江补汉工程输水总干线出口段施工现场,机械车来回穿梭,隧洞内的三臂凿岩台车、全自动液压台车开足马力进行掌子面钻孔作业和二次衬砌施工,建设现场一片繁忙。

   “隧洞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施工单位加大了大型机械化设备和智能化设施的投入。现在使用的三臂凿岩台车采用全电脑控制,相比传统作业方式,既提高了工效,又保证了施工的安全和质量。”引江补汉工程建设管理三部工程处处长蔡连利介绍。

   在引江补汉工程的进口端湖北宜昌,工程1号支洞工地现场热火朝天,数十台挖掘机挥舞着有力的“臂膀”,混凝土罐车、渣土车在工地上往来穿梭。截至12月6日,前期施工准备工程1标完成年度投资任务的95%,支洞掘进总计544米,弃渣场、防汛备料场、桥梁等工程已全部提前完工,其他建设任务正对照年度目标有序有力推进。

   不久的将来,一条近195公里的输水隧洞将横空出世。作为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首个开工重大项目,引江补汉工程从长江三峡库区引水入汉江,将不断提升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供水效益,进一步打通南北输水通道,筑牢国家水网主骨架、大动脉,全面增强国家水资源宏观配置调度的能力和水平。

   除了引江补汉工程,南水北调后续工程建设全面推进——水利部按照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和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下一步工作思路的要求,全力推进《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修编和东线二期工程、西线工程前期工作;数字孪生水网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工程管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水安全保障的基础不断夯实。

   下一步,水利部和中国南水北调集团将按照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有关部署,全力推动后续工程各项工作,加快构建完善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为不断提升国家水安全保障能力提供坚实支撑。(记者 陈晨)

(责编:梁秋坪、温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