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陈纳德将军外孙女嘉兰惠:正确处理美中关系的答案深蕴历史之中

发布时间:2024-08-27 12:57:34 来源: sp20240827

   中新社 北京10月31日电 题:专访陈纳德将军外孙女嘉兰惠:正确处理美中关系的答案深蕴历史之中

   中新社 记者 黄钰钦 郭超凯

  10月28日,嘉兰惠来到中国之后,外套上始终佩戴着一枚徽章。徽章由中美两国国旗组成,图案形似太极。“这象征着两国相互融合,就像中华文化里的阴阳平衡。”她如此解读。

  作为美国飞虎队指挥官陈纳德将军的外孙女,这是嘉兰惠第14次到访中国。此次跟随美中航空遗产基金会代表团访华,嘉兰惠将先后到访北京、重庆、昆明等地,日程紧密而充实。

  “我对每次访华都充满期待,在不同城市都能感受到中国人民的热情欢迎。”嘉兰惠告诉 中新社 记者,“我也希望将美国人民友谊的面孔和善意的声音跨越海洋带到中国,去创造更多值得被讲述的美好故事。”

  在此次访华的美方代表团中,既有百岁美国飞虎队老兵,也有他们的子孙后人。在嘉兰惠看来,由历史的亲历者去传递共同的记忆尤为重要,“不了解历史就像一个失忆的人,将一次又一次犯同样的错误。美中两国都需要了解这一段共同的历史,而我们作为飞虎队的家庭成员,更有责任继续讲述这个故事。”

  事实上,有关飞虎队和陈纳德将军的记忆和纪念,在中国民间和官方层面从未被忘却。时隔4年再次来到中国,嘉兰惠尤其关注面对面交流的力量。“如果更多美国人能经历我所经历的一切,相信他们会更理解中国人的亲切与好客。”她语气轻快,面带笑容说道,“当我们远隔重洋,很难能有这种感觉。但当我们来到彼此的国土,当我们眼神相交,就会有这种感觉。”

  当前,国际局势变乱交织,中美关系也处于关键十字路口。“陈纳德将军外孙女”的身份,让嘉兰惠对两国关系有了更深一层的思考。在她看来,如何处理今天的中美关系,“答案深蕴在历史之中”。

  “我最美好的愿望是,飞虎队的标志能在太平洋上空高高飘扬。不管是战争还是和平,它都能被太平洋两岸的人们当做是两个伟大民族能向着同一个目标前进的象征。”面对 中新社 记者,嘉兰惠再次念起了她在各种场合经常引用的陈纳德将军的一段话。

  嘉兰惠进一步解释道,美中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两个伟大的民族需要在战争与和平时期,都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在战争时期,陈纳德将军率领飞虎队与中国人民一起亲密合作。现在,我们所有人都有责任在和平时期守望相助。”

  在美国华盛顿阿灵顿军人公墓中,唯一的一段中文文字正是来自陈纳德将军的墓碑。墓碑正面是他的英文墓志铭,背面是用中文写的“陈纳德将军之墓”。“我的外祖父和飞虎队的精神在今天依然是鲜活的,我想这是他们留下的最重要的遗产。”嘉兰惠说。

  “这份精神遗产在于我们要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美国梦和中国梦在很大程度上是相通的,都希望为后代创造和平美好的生活。”这次在北京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时,嘉兰惠望着纪念馆里陈列的陈纳德照片说,“当我们明白这一点就会发现,中美两国之间更多的是相似之处,而非不同之处。”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嘉兰惠不放过每一个与陈纳德照片合影的机会。“陈纳德将军外孙女”的身份,让她感受到更多的是一份特殊的责任。在临别时,嘉兰惠站在陈纳德的雕像前,庄重地献上一朵白色的雏菊表达敬意。

  “试想一下,如果还能碰到自己的外祖父会对他说什么呢?” 中新社 记者问到。

  “我想说谢谢你。”嘉兰惠说,“谢谢你一直在努力热爱着两个不同的国家,并为我们树立了一个伟大的榜样。”(完) 【编辑:付子豪】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中国音乐的海外传播之路 - 中国科协海智青年科技志愿服务夏令营在北京开营

中国音乐的海外传播之路

发布时间:2024-08-27 12:57:35 来源: sp20240827

  音乐无国界,它能超越语言和文化的障碍,成为全人类沟通的桥梁。

  回溯历史,中国音乐的国际传播活动始于秦汉时期。通过人员往来、商业贸易和宗教传播,我国古代乐器陶埙、铜铎和瑟等就已流传到朝鲜、日本等东亚国家,后又逐渐扩大到越南、缅甸、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在漫长的传播历程中,从传播渠道看,中国音乐走向世界经历了从“以人为媒介”到“以物为媒介”的转变;从传播主体看,经历了从官方主导到民众自发参与的转变;从传播内容看,经历了从宫廷音乐到民间音乐的转变。

  东亚国家中,朝鲜和日本的音乐受中国影响较大。其中朝鲜接受中国音乐文化较早,曾是中国音乐文化东传日本的桥梁。秦汉时期,中国的瑟、箜篌等民族乐器就已在朝鲜地区传播。唐宋时期,中朝两国乐工往来交往活动日渐频繁,中国派出大量乐工到朝鲜教授乐舞,并赠送了部分乐器、乐谱。中国的燕乐由此传入朝鲜,并逐渐演变成朝鲜高丽朝宫廷中的重要乐种——俗乐。此后,以轩架乐器、八佾舞等为代表的中国大晟雅乐的输入,更是为朝鲜高丽朝中、后期的宫廷音乐奠定了重要基础。

  隋唐时期,中国音乐文化开始直接向日本传播,为其现代雅乐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经由遣隋使和遣唐使,日本开始大规模、组织化地接受中国的音乐文化。中国雅乐、燕乐和散乐等宫廷音乐以及踏歌、朗咏和催马歌等民间音乐得以大量传入日本,其中《玉树后庭花》《苏合香》《泛龙舟》等古曲目以及《碣石调·幽兰》《番假崇》等古乐谱更是对日本的音乐作品产生了深远影响,至今仍被日本的雅乐广泛使用。

  对越南来说,中国音乐是古代皇室增强国家认同、鼓舞民众情绪的重要借鉴。越南与中国山水相连,自汉代起,越南一直与中国封建王朝保持着“藩属关系”,中国的礼乐制度也经由这种宗藩关系传入越南。越南古代俗乐中的陶娘歌、嘲歌等,其歌词大多来源于中国的诗词歌赋,曲调也多由中国传入。明清时期,中国的礼仪乐——雅乐传入越南宫廷,受到越南黎朝、阮朝统治者的重视,成为这一时期越南维持国家安定、展现王权威力的重要手段。同一时期,大量中国乐器也传入越南,如月琴、笛子和琵琶等。宫廷音乐衰落后,这些乐器流入民间,受到越南民众的喜爱。

  明末清初,迁居至马来西亚的华人成为传播中国音乐的主力。由于自然灾害频发、社会动荡,中国广东、福建、海南等东南沿海地区的居民大量移居至马来西亚。这些华人移民为马来西亚带去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种子,如粤剧、客家剧、琼剧等。随着马来西亚华人社会的发展壮大,在当地政治和经济因素的影响下,马来西亚最终形成了独特的音乐体系,呈现出偏向大众娱乐、偏重中国闽粤地区传统音乐、中国音乐马来西亚化等多种特征。

  近代之后,来华西人取代政府成为传播中国音乐的主力。20世纪早期,我国音乐界开始出现“褒西贬中”的倾向。但此时来华西人却展现出对中国音乐,尤其是中国戏曲的崇尚之情。以美国音乐家亨利·爱希汉姆、德国教育家尉礼贤、美国传教士郝路义为代表的西方音乐家通过翻译中国古代音乐典籍、创办刊物传播中国音乐研究成果、组织有关中国音乐的集会和路演、在西方交响乐中融入中国古代乐器等多种方式,积极向外国民众普及中国音乐知识。

  到了现代,中国音乐的国际传播由传统戏曲开始,之后延伸至流行音乐。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音乐的文化和社会价值。1953年,我国首次派出中国青年代表团奔赴罗马尼亚参加第四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中国京剧曲目《闹天宫》和《雁荡山》荣获集体一等奖。从1954年到1977年,我国又先后派出多个艺术团赴法国、德国、波兰、印度等40个国家访问演出,梅兰芳、周信芳等优秀戏曲演员也为世界观众表演了《白蛇传》《霸王别姬》等传统戏曲。

  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音乐产业总规模已近5000亿元,同比增长10.75%。未来可通过与海外音乐机构和演出公司合作,进一步推动中国音乐作品在全球的发行和演出。在中国音乐走出去过程中,虽然东西方的文化价值观存在差异,但通过音乐感知真善美、挞弃假恶丑的基本价值追求却是一致的。

  (作者:吴瑛、孙蔚航,分别系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博士生 光明日报) 【编辑:李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