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拟开展临时隔夜正、逆回购操作

发布时间:2024-09-15 20:32:35 来源: sp20240915

原标题:央行拟开展临时隔夜正、逆回购操作

7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发布公告,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提高公开市场操作的精准性和有效性,从即日起,央行将视情况开展临时正回购或临时逆回购操作,时间为工作日16:00至16:20,期限为隔夜,采用固定利率、数量招标,临时隔夜正、逆回购操作的利率分别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减点20bp(基点)和加点50bp。如果当日开展操作,操作结束后将发布《公开市场业务交易公告》。

这也就意味着,央行在临时正回购或逆回购操作上新设了隔夜这一期限,并新增了一个操作时段。受访分析人士认为,央行这一举措有助于稳定市场流动性。同时,这一举措也将货币市场利率“框”在更小的区间,为利率走廊宽度的进一步收窄创造条件。

新增流动性管理工具

平抑资金面大幅波动

据央行公告,此次的临时正回购或临时逆回购操作新设了隔夜这一期限,进一步拓展了原有的7天、14天、28天等期限。同时,公开市场操作的时段在目前9:00至9:20的基础上,新增了16:00至16:20的时段。

从央行目前的公开市场操作来看,7天期逆回购操作为每个工作日的常规性操作。此前央行还曾开展14天期、28天期逆回购来投放流动性,以缓解资金面压力。可以看到,当前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以逆回购为主。据《证券日报》记者梳理,央行上一次开展正回购还是2014年11月25日,距今已近10年。

正回购也是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手段之一,即央行向一级交易商卖出有价证券,并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买回有价证券的交易行为,正回购为央行从市场收回流动性的操作,正回购到期则为央行向市场投放流动性的操作。

“临时正回购的启用不代表货币政策整体姿态出现了明显的转变,只是说明该交易日资金过于充裕。”光大证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张旭表示,需要强调的是,央行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是为了满足实体经济合理、有效融资需求,不是为了让投资者炒作利率品等资产。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谈到,历史上日间流动性波动较大,尤其在月中、月末、假期前等关键时点,市场流动性需求较大,本次创设临时正回购及逆回购操作工具,在下午收盘前增加流动性投放、回笼工具,满足金融机构精细化管理流动性的需求,平抑资金面大幅波动。

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及研究部总监庞溟表示,此次央行新增正、逆回购操作的期限和操作时间,为公开市场操作在工具上、期限上、时间上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能更为有效地熨平短期因素扰动、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市场预期、降低短端市场利率波动。

把货币市场利率

“框”在更小的区间

央行在公告中提出,临时隔夜正、逆回购操作的利率分别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减点20bp和加点50bp。

明明认为,本次新增临时正回购或逆回购操作以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为基准,向下减点20bp、向上加点50bp,形成类似利率走廊的效果,同时7天逆回购操作利率作为政策利率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加强。本次工具创设后,将保障资金利率平稳运行,隔夜资金利率将在这一区间内运行。

央行行长潘功胜在2024陆家嘴论坛上谈到:“调控短端利率时,中央银行通常还会用利率走廊工具作为辅助,把货币市场利率‘框’在一定的区间。目前,我国的利率走廊已初步成形,上廊是SLF利率,下廊是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同时,潘功胜在谈及如果未来考虑更大程度发挥利率调控作用时提到:“可能还需要配合适度收窄利率走廊的宽度。”

张旭认为,现阶段临时正、逆回购利率并非利率走廊的上限和下限,但其有助于平抑资金市场波动,把货币市场利率“框”在更小的区间,为利率走廊宽度的进一步收窄创造出条件。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央行此次公告意味着收窄利率走廊进入实际操作阶段,临时正回购利率可以看作新的利率走廊的下限,而临时逆回购利率可以看作新的利率走廊的上限。近期资金市场实际上已在这一利率走廊范围内运行了一段时间,利率走廊的调整对资金面和货币市场运行的影响将比较有限。

对债市而言,国盛固收首席分析师杨业伟认为,央行开展临时正、逆回购并非收紧流动性的操作,而是更应该从构建新的利率走廊框架,避免流动性过度波动的角度考虑,这实际上能够有效地稳定资金面,进而稳定债市。

(责编:罗知之、陈键)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浙江经济观察:共享两轮“样板城市”带来多少启示? - 南航接收首架C919国产大型客机

浙江经济观察:共享两轮“样板城市”带来多少启示?

发布时间:2024-09-15 20:32:36 来源: sp20240915

   中新网 宁波8月30日电 (张益聪)近日,2024中国共享两轮样板市场·经验交流会在浙江省宁波市举行,并发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宁波、杭州、长沙、马鞍山、昆明、合肥、南宁、重庆、沈阳等十城入选中国首批共享两轮智慧治理“样板城市”。

  2016年是中国共享两轮行业元年,时至今日,该领域的“样板城市”为后续行业健康发展、城市交通建设带来多少启示?

会议现场。主办方 供图

  “样板城市”仅是起点

  据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初步统计,截至2024年上半年,中国全域投放运营共享电单车超1500万辆,遍布300余个城市。然而,“样板城市”脱颖而出,仅是共享两轮行业因地制宜高质量发展的起点。

  回顾共享两轮行业发展历程,“忽冷忽热”是一大特点。自2016年开启行业元年,仅一年有余,市场竞争乱象丛生,导致大量相关企业单位遭遇滑铁卢。随后2019年国家发布《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自此硬件标准得以明确,共享两轮市场进入“电车时代”。

  此次,“样板城市”生动展示了共享电单车行业的优秀案例,并梳理了城市公共交通建设与共享经济健康发展的双生关系,一句话总结“样板城市”内涵:一方面,城市有形之手主动调节,另一方面,企业通过技术升级来提升服务质量。

  然而,从行业角度看,仍是喜忧参半。业内人士透露,就共享单车而言,相较5年前,各品牌的每小时单价均已上涨五六倍。反观共享电单车,在管理与技术成本提高的同时,出行单价是否会水涨船高,还有待观察。

  “圆桌会议”直指重点

  “相较于个人电动车,共享电单车在车辆合规、充电安全、秩序维护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可以更好满足民众的绿色出行需求。”与会的业内专家表示,共享电单车在有效解决城市交通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构建绿色出行体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然而,问题接踵而至。在某些城市,共享电单车不仅没能充分发挥城市公共交通的补充作用,还因超量投放、乱停乱放等运维乱象,逐渐演变为了城市“顽疾”。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作为服务行业的共享电单车要与城市和谐共处。”中国城镇化促进会副会长唐元表示,处理好规范监管与出行便捷的一对辩证关系,还需要更多基础建设与技术支撑。

  与会专家学者表示,共享电单车区别于共享单车模式,多了个“电”字隐含着浓重的数字经济属性,更决定了其在行业治理过程中承担着关键性的主体责任。譬如,电子围栏、电子地图、大数据等技术手段,能有效为行业健康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会议现场。主办方 供图

  “科技创新”仍是落点

  手机NFC开锁、AI视觉还车、HDC陡坡缓降……会议现场,宁波本土电单车龙头企业浙江小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小遛)发布的“黑科技”层出不穷。该公司创始人朱波表示:“我们还把创新模式开放给同行,希望将‘宁波模式’全面推广。”

  如其所言,透过新技术、新模式,科技与创新对于行业发展而言仍是重要落点。譬如,小遛的头盔自动消毒技术,有效解决了头盔卫生问题导致的“不戴头盔”安全隐患。

  除此之外,通过更多技术创新,共享电单车还“自下而上”形成科技对行业规范、城市建设的有效反哺。以宁波为例,小遛研发出 AI视觉还车技术,告别乱停乱放等城市乱象;HDC陡坡缓降技术能实现下坡骑行的25码精准控速,形成共享出行“安全网”;结合“GPS+北斗”双卫星精准定位技术,实现90°规范停车……既带来服务提升,又为行业规范展现了新范式。

  简而言之,单纯以管制手段无法调和的矛盾,通过技术手段则迎刃而解。在朱波看来,政府与企业正如土壤与花,企业不仅要扎根城市建设,汲取养分,更要以企业自律带动行业规范,化作春泥,共同助推共享电单车因地制宜的高质量、健康发展。(完)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