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篮球嘉年华—东方明珠视觉盛宴”举行 打造文化旅游新场景

发布时间:2024-09-29 21:24:04 来源: sp20240929

原标题:【上海篮球嘉年华-东方明珠视觉盛宴】 光影流转魅力升级,开创地标文娱新纪元

10月13日至10月15日,百视TV联手东方明珠塔和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总工会在上海东方明珠城市广场,为促进陆家嘴商圈文化生活新模式,打造东方明珠地标文化旅游新场景,引领周边市民休闲新风尚,助力打造了一场光影声色俱佳的“上海篮球嘉年华—东方明珠视觉盛宴”,加快推动文化引领城市更新的亮点特色。此次活动设有四大沉浸式篮球互动区域,通过三天文体结合的超燃表演,共吸引了逾10万+观众前来互动打卡。

“上海篮球嘉年华—东方明珠视觉盛宴”四大活动区域——主播体验区、活力运动区、彩绘DIY区和多媒体互动区。参与者可以在日夜更迭中感受地标与篮球融合的非凡魅力,沉浸式体验篮球运动与科技创新的花样玩法,亦可观看花式篮球、拉拉队表演等多个活力舞台。以东方明珠地标性景观为核心,从“篮球文化”“科技创新”“潮流经济”三大板块切入,重点展现陆家嘴文化魅力和时尚风貌,促进旅游资源的整合和挖掘,以实际行动推动城市空间存量改造、促进文旅休闲场景搭建。

此次活动旨在将潮流篮球运动与地标人文景观融会贯通,为城市消费者打造多元社交方式,为品质生活提供更多选择。相信此次在带来全新的“篮球+地标”体验的同时,也将继续为大家提供一个兼具活力与魅力的社区相聚空间。联动东方明珠内外资源,打造文化气息浓厚、消费场景多元的文体盛会,打造陆家嘴商圈活力时尚全天消费者休闲街区,营造高品质的娱乐运动环境。

(责编:董童、李源)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吉林短道速滑集中练兵 潜力新星不断档 - (新春走基层)中亚粮油抵陕 “洋年货”解锁中国年味

吉林短道速滑集中练兵 潜力新星不断档

发布时间:2024-09-29 21:24:06 来源: sp20240929

   中新网 长春3月8日电(记者 郭佳)2023-2024年度吉林省青少年短道速滑锦标赛8日在长春开赛,全省各地区25家单位的277名运动员报名参赛,展现出冰雪大省稳定的人才储备。

3月8日,2023-2024年度吉林省青少年短道速滑锦标赛在长春开赛。张瑶 摄

  该项赛事是吉林省青少年A级赛事,是地方队伍高水平练兵的重要平台。参赛运动员年龄在10岁至18岁之间,按年龄分为甲、乙、丙、丁四个组别,他们将在33个小项上展开较量。

  首个比赛日进行的项目有男女1500米、1000米及2000米混合团体接力,参赛运动员非常珍惜此次竞技机会,比赛过程颇为激烈,冠亚军往往只差半个身位。

  长春市冬季运动管理中心运动员赵可心、吉林市体育运动学校运动员韩欣燃在乙组女子1500米比赛中分列冠亚军,随后进行的2000米混合团体接力中,她们所在团队获得亚军。

  两位小将同为16岁,生活中也是好友,此前在全国比赛中均多次斩获冠军。赵可心认为自己技术不够细腻,韩欣燃对自己的起跑技术不满意,赛后二人坐在一起总结起了比赛经验。

  “这样的比赛不仅是考验技术,更考验心理,比赛中有挫折,不见得是坏事。”韩欣燃坦言,虽然拿到的是两个亚军,但并不遗憾,因为相比冠军,收获比赛经验也很重要。

运动员在比赛中。张瑶 摄

  吉林省是中国短道速滑人才的重要输出地,曾培养出李佳军、王春露、冯凯、杨阳、安玉龙、李野、袁野、周洋、李坚柔等知名运动员,他们中的很多人仍在从事短道速滑人才培养工作,现役运动员武大靖、韩天宇、孙龙、张楚桐、韩雨桐、张添翼等也出自吉林省。

  在刚刚结束的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短道速滑比赛中,吉林省在短道速滑18个小项的比赛中斩获12枚金牌、10枚银牌、4枚铜牌。吉林省体育局冰上运动管理中心训竞综合部部长李吏表示,这充分展现了吉林省在这个项目上的底蕴,归根结底是人才培养没有断档。

  据介绍,吉林省在短道速滑项目后备人才培养上有一套成熟的体系,从少年组、青年组到成年组,完整的梯队建设让运动员每一步都有清晰的目标,而且还为各地配备了年轻的高水平教练。

  “在北京冬奥会的影响下,短道已经是很受欢迎的项目,招生比较容易了。”吉林市体育运动学校教练贾道男表示,现在的训练环境、运动员待遇都非常好。

  李吏表示,作为短道速滑强省的吉林,将一如既往地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人才。同时,随着中国对冰雪运动支持力度的加大,依托运动员联合培养、教练员交流等机制,短道速滑项目将来一定会听到更多“南腔北调”。(完)

【编辑:胡寒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