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第二届)电子产业供应链生态大会在东莞举行

发布时间:2024-07-31 13:05:05 来源: sp20240731

   中新网 东莞7月4日电 (许青青 李纯)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东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24(第二届)电子产业供应链生态大会”4日在东莞市举行。大会以“智链端生态 互链芯未来”为主题,旨在贯彻落实电子信息制造业强国战略,实施电子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行动,完善电子产业供应链体系,保障电子产业供应链韧性与安全,推动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史惠康在致辞时表示,电子信息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产业,规模总量大、产业链条长、涉及领域广。从2013年到2023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连续11年保持工业第一大行业地位,按照统计分类,2023年我国规模以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15.1万亿元,如果将光伏、锂电等新兴领域一并计算,总营业收入20.3万亿元,占工业营业收入比重达15.2%。今年以来,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经济运行稳中向好,1—5月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8%,产品结构持续优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成效加速显现,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坚实保障。

  会议期间,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了《中国电子产业供应链发展报告(2024)》。根据报告,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张,2023年电子产业供应链重点项目中,涉及数智化创新的重点项目数量最多,数智化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电子产业供应链发展的核心动力。

  根据报告,我国电子产业供应链市场规模约为37.72万亿元。随着全球信息化、数字化进程的加速,电子信息产品的市场需求不断增长,加上国家层面出台的利好政策,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张,相关企业数量逐年增长。2023年电子信息制造业企业数量约为41200家,较上年增长约17.26%。

  据中物联电子产业供应链分会统计,2020-2023年我国电子产业供应链重点项目共有3365个,2023年我国电子产业供应链重点项目共有1590个,其中,能源电子、汽车电子产业供应链重点项目分别为345个和291个,占比分别为21.7%和18.3%。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和汽车产业的智能化发展,能源电子和汽车电子市场呈现出巨大的增长潜力。(完) 【编辑:陈海峰】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国家安全部:警惕网络社交媒体中的“猎密者” - 张伯礼代表:中医药现代化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国家安全部:警惕网络社交媒体中的“猎密者”

发布时间:2024-07-31 13:05:08 来源: sp20240731

   中新网 6月14日电 据国家安全部微信公众号消息,当前,各类网络社交媒体平台凭借其即时性的沟通优势,成为人人必备的网络应用产品。同时,境外间谍情报机关也在其中不断地寻找目标,试图“猎取”用户手中的秘密。今年4月15日,国家安全部微信公众号推出的《创新引领·国安砺剑》“十大公民举报案例”专题展播中,就公布了一起犯罪嫌疑人赵某因为在网络社交媒体平台泄露自己涉密人员身份,而遭到境外间谍情报机关人员攀拉策反的典型案例。

  好奇的“网友”

  在某涉密单位工作的赵某,喜欢在办公场所自拍并上传至网络社交媒体平台,还时常在与网友的互动中透露自己的工作单位。其中,一位“热情”网友对赵某的工作表现出浓厚兴趣,经常打探其具体工作内容,并表示可出大价钱“购买”赵某单位的内部资料,并提出最好能够提供涉密材料。赵某虽然已经意识到对方可能是境外间谍情报机关人员,但在金钱的诱惑面前,还是越过了红线,出卖了大量单位内部涉密文件。赵某已被国家安全机关依法审查,迎接他的将是法律的制裁。

  隐藏的“猎手”

  随着网络社交媒体平台逐渐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难以分割的一部分,境外间谍情报机关运用网络社交媒体平台窃密也愈发猖獗。

  ——隐蔽关注。境外间谍情报机关人员往往会潜伏在网络社交媒体平台的暗处,从广大网友在网络社交媒体平台中发布的文字、照片、视频等信息中,分析寻找我涉密接密人员,并伺机展开“猎密行动”。

  ——攀拉结交。境外间谍情报机关人员发现目标后,可能会通过加好友攀拉关系、表示对相关工作内容的浓厚兴趣、开展研究合作、提供高收入“兼职”等方式,伪装其真实身份和意图,与我相关人员建立联系。

  ——渗透窃密。在初步建立信任后,境外间谍情报机关人员可能会采取金钱拉拢、诱蚀腐化等各种方式开展情报窃密,甚至会卸下伪装,以威胁警告等粗暴方式逼迫对象就范,以达到其窃密目的。

  防范的“法宝”

  网络社交需谨慎,防范意识不可少,个人信息莫轻传,安全防线要筑牢。规范网络社交媒体平台内容发布行为,既是履行保密义务的要求,也是强化自我保护的需要。涉密单位工作人员或工作生活区毗邻涉密敏感场所的人员,更应该严格遵守保密法律法规,不得随意在网上发送传播相关内容,否则将会给境外间谍情报机关的“猎密者”实施违法行为提供可乘之机。要想防范网络社交的隐形泄密风险,有效规避“猎密者”的追踪,应掌握以下“法宝”:

  ——时刻谨记网络社交媒体平台的开放性与匿名性,时刻保持必要的警惕心与防范心,避免成为不法分子的目标。

  ——不要在网络社交媒体平台中传播涉密工作场所的环境设施,显露本人证件、制服等表明工作身份物品,不要“打卡”标记涉密场所地理位置。

  ——不要在网络社交媒体平台中备注涉密工作人员的单位、职务等信息,严禁上传、存储涉密信息。

  ——不要向在网络社交媒体平台中认识的陌生网友透露自己的涉密接密人员身份,讨论涉密工作内容。

  如发现疑似境外间谍情报机关人员通过网络社交媒体平台打探、窃取我涉密信息或勾联我内部人员的情况,可拨打12339国家安全机关举报受理电话、通过网络举报平台( www.12339.gov.cn )、国家安全部微信公众号举报受理渠道或直接向当地国家安全机关进行举报,协助开展调查取证。依据《公民举报危害国家安全行为奖励办法》,国家安全机关将根据公民举报线索发挥作用,给予相应精神和物质奖励。 【编辑:陈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