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个巨头进入减肥药赛道 下半年市场频现收购案

发布时间:2024-08-30 23:02:47 来源: sp20240830

  医药巨头罗氏进入减肥药赛道

  下半年减肥药市场频现收购案

  有分析师估计,全球减肥市场的规模将高达1000亿美元。瑞士医药巨头罗氏日前宣布,同意以27亿美元的先期价格收购未上市的美国减肥药开发商Carmot Therapeutics。这意味着其通过收购“快车道”进入减肥药市场,挑战减肥药巨头诺和诺德和礼来。罗氏表示,根据交易合约,该交易预计2024年第一季度完成。

  记者梳理发现:不仅仅是罗氏,由于减肥药市场“高烧不退”,今年下半年以来已出现多笔并购案。

  文/图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涂端玉

  多个巨头加码布局减肥药赛道

  据悉,该交易完成后,罗氏将获得 Carmot Therapeutics目前所有临床和临床前资产,Carmot Therapeutics的员工也将加入罗氏制药部门。对于罗氏来说,这笔交易标志着该公司重返GLP-1领域。此前在2018年,罗氏曾一度放弃GLP-1领域,当时其子公司以5000万美元的预付款将一种实验性药物的专利出售给了礼来。

  据悉,Carmot Therapeutics是一家处于临床阶段的美国生物技术公司。上个月,Carmot Therapeutics刚刚提交招股文件,准备于纳斯达克上市,现在即被罗氏收购。公开资料显示,Carmot Therapeutics致力于代谢疾病药物研发。目前公司产品包含皮下及口服肠促胰岛素类药物,有助于治疗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患者的肥胖症及多个临床前计划。

  今年下半年,减肥药市场上频频出现收购交易——今年7月,礼来以高达19.3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未上市的Versanis,以进一步扩大其减肥药产品线;就在上个月,阿斯利康同意以高达20亿美元的价格,买下中国本土生物科技企业诚益生物(Eccogene)生产的口服GLP-1减肥产品的开发和商业化独家权益。

  国内药企也纷纷入局

  据悉,当前GLP-1成为减肥药领域热门靶点。基于该领域广阔的市场前景,多个医药巨头加码布局并引发国内药企纷纷跟进。在全新风口的带动下,中国药企同样表现出巨大热情。目前,已有两款国产GLP-1减肥药获批上市,分别是仁会生物的贝那鲁肽注射液和华东医药的利拉鲁肽生物类似药,两款药品均于今年7月份获批上市。此外,甘李药业、中国生物制药也在积极开发创新药。

  有关机构发布研报信息显示,截至2023年8月,共有106个GLP-1类减肥新药的临床试验项目,中国企业有43个,占比约40%。除了上述两款已在中国获批上市的药物,另有10余家中国企业研发的药物处于临床Ⅲ期阶段,涉及信达生物、派格生物、信立泰等企业。

  有行业观察人士认为,随着入局企业持续增加,GLP-1赛道竞争越来越激烈,相关药物研发将朝着长效、多靶点、口服方向发展,同时或也将开拓出更多新的适应症。部分业内人士表示看好GLP-1减肥药带来的产业链发展机遇,伴随更多创新药物减重适应症陆续获批,减肥药市场有望迎来快速扩容。

  减肥药助力诺和诺德业绩增长

  诺和诺德此前公布的2023年上半年财报显示:报告期内,其净销售额为1076.67亿丹麦克朗,上年同期为832.96亿丹麦克朗,同比增29%;净利为392.42亿丹麦克朗,上年同期为275.28亿丹麦克朗,同比增43%。诺和诺德上调了全年利润和销售预期。该公司首席执行官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基于市场对糖尿病和肥胖治疗药物的强劲需求,诺和诺德上调了年度业绩预期,公司现在服务的患者比以往更多。

  从产品线来看,糖尿病和肥胖护理领域的销售额增长了36%,达到990亿丹麦克朗,其中糖尿病药物GLP-1的销售额增长了49%,肥胖护理药物销售额则激增158%,达到181亿丹麦克朗。 【编辑:张燕玲】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网红路牌风靡各地 创意才是景区最好的“路牌” - 人民网评: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网红路牌风靡各地 创意才是景区最好的“路牌”

发布时间:2024-08-30 23:02:48 来源: sp20240830

  夏天

  “我在XX很想你。”“想你的风吹到了XX。”一段时间以来,类似句式的网红路牌风靡各地。但很多时候,兀自立起的路牌与周边建筑的文化风格并不相符,早已让游客产生审美疲劳,甚至沦为令人生厌的存在。

  常言道:第一个把女人比作花的是天才,第二个是庸才,第三个是蠢才。网红路牌兴起之时,确实凭借文艺风格一跃成为吸睛利器,但在人们见多识广、社交媒体发达的今天,网红产品的“保鲜期”越来越短。后继者慢了半拍又盲目跟风,引流效果自然大打折扣。拉长视线不难发现,从胶带、书签、冰箱贴全国开花,到竹筒奶茶、文创雪糕等愈发乏味,类似现象已经反复上演。可见,当景区与商家“创意不足,惰性有余”,游客自会用脚投票。

  在社交媒体的加持下,旅游具有越来越强的社交价值和话语价值。很多人旅游关注的不再只是看什么,更关注的是玩什么、怎么玩、有什么新奇内容值得晒。基于这种趋势之变,主动打造“社交货币”便成了景区出圈的基本功。不论是身着汉服在大唐不夜城感受历史魅力,还是奔赴冰雪大世界体验东北风情,很大程度上都是这种消费新范式的产物。对此,景区与商家在羡慕之余,纵然可以有样学样,但学的不应该是皮毛,而应当是内在的创意。诚如专家所言,一个文化项目的核心,绝不仅是地理的象征,还是生于斯长于斯的血肉和灵魂。立足这种文化精髓,打造独树一帜的旅游产品,才能形成真正的竞争力。

  随着天气转暖,赏花、出游等多元化需求,带动了餐饮、住宿、购物等消费走热,近期旅游消费有望迎来小高峰。热潮之下,我们更加期盼景区和商家能够提升文旅产品供给品质。事实上,但凡能成为旅游景点的,基本上都有一笔可以挖掘的文化矿藏。希望更多景区能够沉下来,用心从自己的家底中寻找创新的可能。这或许需要一个打磨的过程,但引领风尚的收益一定大过盲目跟风。 【编辑:刘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