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更多毕业生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发布时间:2024-07-25 17:01:47 来源: sp20240725

原标题:引导更多毕业生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9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东北大学全体师生回信,充分肯定学校以育人兴邦为使命,强调着眼国家战略需求培养高素质人才。学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把教育引导毕业生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作为就业工作的重要使命。近年来,一半以上毕业生前往矿业冶金、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领域就业,东北地区和基层就业人数持续增长。

第一,着力推动就业引导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学校弘扬爱国主义光荣传统,将引导树立正确就业观全面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让更多大学生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有意愿”。一是强化百年东大精神感召。引导学生传承“五四煤”“可可托海的东大人”等一代代校友的报国情怀与实干品格。二是强化典型示范激励。开展“逐梦报国志·行走天地间”就业典型宣讲,每年出资奖励60余名“志愿服务国家需要毕业生”和“就业之星”,营造“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榜样就在身边”的浓厚氛围。三是强化与思政课程协同促进。将大学生的就业选择作为检验思政教育成效的重要内容,在形势与政策课中设计重点地区和重点领域就业政策宣讲专题,培养学生坚定“为国担当”的信念和价值导向。

第二,着力推动就业引导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学校将就业引导深度融入专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结合不同专业特色,让更多大学生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有本领”。一是抓好专业认同教育。办好“新生第一课”,开设“专业概论与职业发展”必修课,激发学生的专业情感与职业愿景,引导学生学一行、干一行、爱一行。二是抓好就业培养联动。聚焦战略性矿产资源绿色开发利用、高品质金属材料、工业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需求,动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持续深化产学研合作。三是抓好专业优势激发。围绕面向“大国重器”基础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优势学科、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特点,细化为重点行业、重点单位和重大项目的3类就业引导方向,提升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第三,着力推动就业引导与求职实践深度融合。学校构建全景式生涯教育支持体系,持续做优做实做细求职招聘服务,让更多大学生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有行动”。一是搭建“课程—活动—咨询”指导平台。打造“青年·成功讲坛”等工作品牌,依托生涯设计工作室提供常态化指导。二是发挥学业就业双导师作用。实施“双十双百双星领航计划”,为每个班级配备学业就业双导师,为毕业生答疑释惑,提供个性化求职指导引导。三是畅通重点地区和重点领域就业渠道。依托访企拓岗行动,重点加强国家战略领域和东北地区就业市场开拓,与高端装备制造、智能矿业、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术等领域百余家企业合作,与东北三省10个重点地市政府、30余家重点企业对接,依托建立就业实习基地等形成人才培养输送长效机制。

学校2024届毕业生共有1.1万余人。接下来,学校将以建校百年新起点为契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引导更多毕业生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为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东北大学新贡献。

(东北大学党委书记 郭海)

(责编:郝孟佳、熊旭)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书籍架起心灵沟通的桥梁 - (经济观察)三峡库区如何发挥区域特色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书籍架起心灵沟通的桥梁

发布时间:2024-07-25 17:01:48 来源: sp20240725

  2024年巴黎图书节4月14日在法国巴黎落下帷幕。书展期间,一大批优秀中国图书与法国读者见面,多位中国优秀作家在现场与法国翻译家、出版家沟通交流,中法出版机构签署多项图书版权合作文件。在中法建交60周年和中法文化旅游年举办之际,图书节助力法国读者近距离感知中国文化、了解当代中国,也为促进中法交流合作搭建起桥梁。

  以书为媒,增进文明对话

  书籍展销、阅读分享、签名售书、文学研讨……4月12日至14日,巴黎图书节在法国巴黎临时大皇宫举办。“我们需要阅读,它能赋予我们知识和感悟情感的能力。”图书节开幕当天,现场出席活动的法国总统马克龙表示。

  巴黎图书节原名巴黎图书沙龙,创立于1981年,2022年更名。今年是活动更名后中国出版代表团首次亮相,代表团组织了一系列精彩活动,包括图书推介、作家及译者对话会等。“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暨中法文化旅游年,我们希望以书为媒,增进两国之间的文明对话与交流。”中国出版代表团团长、人民出版社副社长李春生对记者表示。

  来自北京、河北、浙江、上海等地的59家中国出版社参加本届巴黎图书节,展销图书包括文学、中国传统文化、童书等多个种类。许多参观者在中国展区驻足翻阅,购买图书。中国出版单位在图书节上重点展销《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至四卷多语种版和“足迹”系列图书等习近平总书记著作和有关学习读物。12日上午书展对公众开放伊始,已有前来参观的法国学者订购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本问题》法文版。

  凯利安就读于巴黎西岱大学,专攻文学出版专业。在参观中国图书展台时,他一边浏览一边在本子上记录要点。凯利安对外国尤其是亚洲文学出版领域兴趣浓厚,看到中国图书集体亮相,他惊喜地对记者表示:“出版社和图书能拥有海外曝光机会很重要。图书事业依靠市场推广,同样也需要公共力量的支持,在跨文化推广过程中更是如此。”

  出版商罗德正筹划出版一本介绍中国博物馆的图书。今年中国出版代表团参展,让他有机会与中国同行交流,寻求合作策划的机会。“近年来,我注意到中国更加积极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介绍中国文化遗产。中国拥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许多独有的文物和珍宝珍藏在各地的博物馆中。我期望能通过一本以博物馆为核心主题的书来串联起这些瑰宝。”罗德说。

  法贝雷兹曾在旅游行业工作,走南闯北的他已经掌握了好几门欧洲语言。近年来,法贝雷兹开始自学中文,并经常前往巴黎凤凰书店购买双语书籍。在本届图书节上,他对于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的书籍很感兴趣,带了最新的版权目录回去研究。“中文学习为我打开了一个广博的世界。学习语言和了解文化的过程,让人思维更加活跃。”法贝雷兹说。

  佳作共赏,引发情感共鸣

  在动漫精品图书展台上,翻开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的原创情景立体书《走近三星堆》,青铜纵目面具、考古现场、房屋复原图等形象和场景跃然纸上。这本书制作考究,细节丰富,还能动手组装,让路过的小朋友爱不释手。

  “中国童书市场近年来蓬勃发展,大量高质量的童书迅速涌现。”法国童书专家娜塔莉·博观察到,中国家长非常重视对孩子的教育,注重想象力和个性开发,这一点极大推动了童书市场的发展。娜塔莉·博曾任国际儿童读物联盟法国分会主席,并多次受邀担任上海国际童书展评委。她希望未来能进一步促进东西方儿童读物的交流互鉴,“儿童的语言是相通的,多元文化的作品可以大大拓宽孩子们的视野”。

  图书节上,法国东方书局和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合作的汤汤“奇幻童年故事本”法语版新书首发。该系列包括六本书,以一个名叫土豆的乡村小女孩为主角,讲述了她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旅程。“阅读能让孩子深入不同的世界,引发强烈的情感体验,并在不同文化之间架起桥梁。”在作家对话会上,法国儿童作家乐贝尔—农喀表示。

  同样在图书节发布的书籍还包括《潮北京》多语种版本。在法国咨询行业工作的若里对这本“北京网红打卡地攻略”很感兴趣。他跟记者分享时介绍,自己的工作是为初创公司提供技术和商业咨询。中国社会的高效运作和科技发展引起了他的关注,也促使他进一步了解中国丰富的历史文化。若里计划不久后开启前往中国的第一次旅行,北京这座融汇古今的城市,是他的首选目的地之一。

  “一本书不仅承载了作者的经历,读者自己的体验也融入其中。”对于法国汉学家何碧玉来说,阅读“京派”作家的小说让她回忆起上世纪80年代在中国的生活经历。在“共话中法精神”——“世界阅读北京”文学沙龙暨北京文学作品推介会上,她在分享法语版新书《北京作家短篇故事集》时表示,提到“京派”作家,法国民众先想到的多是老舍,但还有众多中国优秀作家和描述社会百态的精彩故事等待读者发现,“中国当代小说向海外译介的空间还很大”。

  《花猫三丫上房了》是一部根植于老北京胡同的京味儿童文学作品,2022年被翻译成法语在各大书店销售。法国诗人、儿童文学作家伊冯·勒芒在读完此书后向观众分享感想道:“尽管我们处在地球的两端,拥有截然不同的人生经历,但在这本充满诗意的书中,我找到了一种熟悉的童年感觉,与书中的人物建立了深刻的情感联系。”

  扬帆出海,推广中国文学

  巴黎图书节期间,“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赠书仪式在法国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举行。该计划由中国作家协会牵头,于2022年7月启动,旨在推动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呼唤中国当代文学经典,支持中国当代优秀文学作品的创作、出版、翻译等一系列工作。“扬帆计划·中国文学海外译介”是该计划下实施的对外译介项目,专注于助力中国文学作品在海外翻译、出版、宣传与推广,推动新时代中国文学“走出去”。

  今年的中国图书展台还设立了“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专题书架,展示该计划支持的24种文学作品。作品之一《宝水》的法文版版权输出仪式在图书节期间举行。《宝水》是一部新时代背景下的乡土文学力作,耗时8年精心创作。作家乔叶在介绍时表示:“这不仅是讲述中国乡村的故事,也是探讨个人成长、探寻人和故乡关系的故事,希望能在法国读者心中引起共鸣。”

  “通过小说丰富的细节,读者可以更加全面、广阔、客观地认识中国社会的精神面貌,走进中国人的心灵世界。”在法国图书节期间,丝路出版社社长索尼娅·布雷斯勒参与了多场中国图书推介活动。她认为,文学作品能为法国民众提供更深层次了解中国的视角,这在当前国际环境下很有必要。布雷斯勒本人也致力于推动这一事业的发展,希望通过文学作品增进法国民众对中国的认知。

  北京作家石一枫的小说《入魂枪》,通过几位早年电竞选手的传奇经历,讲述了一个融合成长、家庭、爱情和友情等丰富元素的人生故事。这本书的法语翻译者玛荣在北京生活多年,对故事发生的时代和社会背景颇为熟悉。“虽然不经常玩电竞游戏,但我是武侠小说迷,游戏中的武侠角色让我感到非常亲切。”玛荣说。

  “译者在作家和读者之间架起了桥梁。”《花猫三丫上房了》译者、法国汉学家李蓓珂在介绍她如何努力用对法国儿童更亲近的语言进行翻译时如是说。她对记者表示,本届图书节上,她第一次有机会在法国与中国作家和评论家坐在一起,分享自己的译作,这一难得的经历让她感动。李蓓珂很欣慰自己能为两国文学交流贡献力量,“希望未来,我们能打开更多文学的天空”。

  (本报巴黎4月14日电)

  《 人民日报 》( 2024年04月15日 03 版)

(责编:卫嘉、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