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时代城市的“灵韵”何在?学者:在民众与城市的日常交互中

发布时间:2024-08-16 16:23:31 来源: sp20240816

   中新网 上海10月25日电 (记者 陈静)“近年来崛起的数字媒介在城市沟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孙玮教授25日指出,“城市形象”塑造不再主要依赖大众媒体作品的集体观赏,而是通过智能与数字技术,在民众与城市的日常交互中展现、汇聚,这才是智能时代城市的“灵韵”。

海内外知名学者齐聚复旦大学,共创亚太城市研究联盟。(复旦大学供图)

  记者25日获悉,“上海论坛2023”高端圆桌暨亚太可沟通城市研究联盟首届论坛在复旦大学举行。“亚太地区可沟通城市研究联盟”旨在汇聚亚太城市传播研究的学者,打造基于亚太城市地方经验的研究与对话平台。

  据了解,当下,数字媒介技术拉近了亚太地区各个城市的距离,并深刻改变亚太区域城市的沟通关系。为此,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联合浙江大学数字沟通研究中心、韩国延世大学城市社会空间信息研究中心、新加坡国立大学文化研究中心发起倡议成立“亚太可沟通城市研究联盟”。

  在论坛上,孙玮教授表示,当前全球化、城市化、数字化三股浪潮交织是世界发展的巨大动能。全球迈入城市社会,异质交流、包容多元、激发活力、创造梦想的城市成为各个学科的研究热点。从传播学视角出发,城市传播聚焦媒介连接、沟通的革命性力量,重点探讨数字技术对于城市文明的重大影响。

  澳大利亚国家荣誉院士、墨尔本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教授斯科特·麦夸尔(Scott McQuire)认为,当下的城市具有不同以往的流动性,互联网络与多样化的可移动设备重塑了城市生活。数字城市传播,不仅是跨城市的,也是跨国的,在新的数字语境之下生发出的新经验,必然会带来新的实践与研究范式。新加坡国立大学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余燕珊(Audrey Yue)教授指出,智慧城市的高度数字化发展为城市带来了效率、优化,但也在社交关系、健康消费、就业参与等方面带来了全新的挑战。

  “城市空间之意义不能被简单理解为外在于人的符号集合,城市形象存在于记忆、经验和沟通实践之中,深受媒介及其沟通机制的牵引,不同媒介所带来的不同理解框架,会形塑出完全不同的城市形象。”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数字沟通研究中心主任黄旦教授指出,从竹枝词中的“望台忽报轮船到,遥见青天十里烟”的贸易之都,到李欧梵笔下光怪陆离的摩登享乐之城,再到“一屏观天下、一网管全城”的数字智慧城市,上海的形象不断地随着媒介之不同而转换着。

  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席陆晔教授直言:“数字城市叙事超越了过往宏观、概括式的城市生活描写,而是以可视化、滚动故事、城市项目、另类表达的方式汇聚起无数渺小的个体,从而深入地展现出城市的情感和细节。”

  黄旦教授指出,城市形象并非一个整体,而是多个复杂交织的形象。“数字技术对城市形象的创造有独特影响,未来城市形象的模样还是未知数,需要我们持续推动对城市、对传播的理解,期待下届可沟通城市论坛相聚,在不同的城市探索不同城市形象的变化。”他说。

  在此次论坛上,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还对十余年来基于城市传播研究的重要成果进行了展示。(完)

【编辑:刘阳禾】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跨国青年社群菁英研修班在沪开班:文化铸魂 创新领航 - 学习导读 | 打造高质量发展示范地,习近平心系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跨国青年社群菁英研修班在沪开班:文化铸魂 创新领航

发布时间:2024-08-16 16:23:35 来源: sp20240816

   中新网 上海3月31日电(记者 范宇斌) 由上海市侨联主办、黄浦区委统战部支持、黄浦区侨联承办的“文化铸魂 创新领航——跨国青年社群菁英高级研修班”30日开班。该研修班安排专题授课、合力共创、头脑风暴、成果展示等课程,为侨界青年人才成长提供舞台和机会。

授课现场。 上海侨联供图

  文化铸魂,助侨青开启创新之旅

  上海市侨联主席齐全胜表示,本次研修班是上海市侨联会同相关方面加强对跨国性青年社群的团结引领、积极凝聚侨界创新人才力量的一次实践,希望学员砥砺家国情怀和奋斗精神,增强创新勇气和能力,深化对加快上海“五个中心”建设各项重大部署的认识,从各项活动中汲取营养,加强交流互动,积极建言献策,助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

  上海市黄浦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卢正表示,参加研修班的侨界青年都是各自专业领域的翘楚,希望学员们通过研修班等平台更深入了解上海、了解黄浦,把握机遇、共赢未来。同时,通过这样的机制和平台更好链接全球,传扬中国声音。

  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理事长耿静发来贺信表示,举办此次研修班有助于跨国青年社群菁英读懂中国、融入上海,增进中华文化认同,助力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具备领导力和创新精神的新时代国际化青年人才,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希望学员们发扬创新精神,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自信和侨界青年力量。

学员共创交流。 上海侨联供图

  双向奔赴,让上海成为侨青追梦之地

  此次研修班关注“社群”这一群体,他们以名校或业态划分,联系面广,知识层次高,在互联网平台和社交群体中影响着侨界青年,研修班将激励他们更加热情投身到国家和上海高质量发展之中。

  “作为一名海归青年,我们需要更开阔的国际视野、更深入的跨文化交流、更精湛的专业能力,研修班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机会。”英国华威大学上海校友会负责人朱虹慧表示,这次研修班汇聚了几十位拥有不同海外经历的社群领导者,希望大家相互学习、共同进步,通过社群链接海内外侨青智慧,汇聚全球资源,共同推动上海的科技创新与高质量发展。

  专程从北京赶来参加研修班的王梦蝶表示,未来不设限,青年对未来有无限憧憬。她相信青年会站在更多国际舞台上,去链接世界,展示中国青年风采,期待未来可以把跨国青年社群服务做得更好。

  上海人唐文洁回国后也遇到很多类似背景的青年。“希望我所学的知识回国后可以在家乡上海创造价值,为祖国建设发力,也希望借助社群平台,讲好中国青年的故事,讲好中国科技女性的故事。”

学员们参与大思南侨史City walk。 上海侨联供图

  “青年们来到一座城,喜欢一座城,扎根一座城,归根到底是因为这里能追逐梦想,拥有无限可能。”黄浦区侨联党组书记施海燕表示,推动优秀侨青致力于经济社会发展、科技创新进步、中外文化交流,义不容辞。黄浦区将为优秀侨青提供更多机会、更大舞台、更好服务,实现双向奔赴。

  当日,学员们还参与了大思南侨史City walk,领悟侨史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围绕黄浦区“东方经典·文化出海”,学员们还分组进行了头脑风暴、共创策划,形成初步方案,将在结业时交流分享,为文化出海、传扬中国声音献智。(完)

【编辑:张燕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