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我国地震、低温冷冻等自然灾害造成228.9万人次受灾

发布时间:2024-08-12 12:28:00 来源: sp20240812

  近日,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会同各有关成员单位,对2024年1月全国自然灾害情况进行了会商核定。1月份,我国自然灾害以地震、地质灾害、低温冷冻和雪灾为主,干旱、风雹、森林火灾等也有不同程度发生。各种自然灾害共造成228.9万人次不同程度受灾,因灾死亡50人,紧急转移安置2.4万人次;倒塌房屋600余间,严重损坏房屋1700余间,一般损坏房屋2.7万间;农作物受灾面积207.1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30亿元。

  1月份全国自然灾害主要特点有:

  新疆乌什发生7.1级地震,云南镇雄突发山体滑坡灾害

  1月份,我国大陆地区发生4.0级以上地震38次,5级以上地震9次,较往年同期平均水平增强。其中,1月23日新疆乌什7.1级地震是我国大陆地区2021年青海玛多7.4级地震以来,又一次7级以上地震,此后当地还发生多次余震。震中位于高海拔人口相对稀少地区,据初步统计,地震造成新疆(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4.3万人不同程度受灾,3人死亡,紧急转移安置2.1万人;倒塌房屋500余间,损坏房屋2.1万间;直接经济损失2.9亿元。1月22日,云南省镇雄县塘房镇凉水村发生山体滑坡,造成44人死亡。

  寒潮影响范围较广,低温冷冻和雪灾损失偏重

  1月份,有4次冷空气过程影响我国,其中,1月19日—23日为全国型寒潮天气过程,降温幅度大、覆盖范围广,影响超25个省(区、市),南方出现今年首场大范围降雪,对部分地区市政管道、通信、电力、交通出行等造成不利影响。江西、湖南、贵州等12省(区、市)208.3万人不同程度受灾,损坏房屋近1500间,湖南、贵州等地部分老旧蔬菜大棚损毁,农作物受灾面积197.1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26.1亿元。此外,1月12日,新疆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3人因雪崩死亡。

  西南地区发生零星风雹灾害,全国凌情总体平稳

  1月份,西南等地发生零星风雹灾害,云南、四川、贵州等省8.2万人不同程度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6.9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0.5亿元。凌汛方面,黄河封河长度792.6千米,东北地区嫩江、乌苏里江、松花江、黑龙江四条主要江河全线稳定封冻,凌情总体平稳。

  西南地区旱情露头,森林草原火灾形势平稳

  1月份,全国旱情总体较轻,西南地区旱情露头,云南昆明、玉溪局地旱灾造成6.3万人不同程度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2.9千公顷。受近期西南地区持续阴雨天气影响,云南、贵州、广西等地旱情未继续发展,部分地区土壤缺墒情况得到缓解。此外,据初步统计,1月份全国共发生森林火灾7起,未发生草原火灾。

  (总台央视记者 唐国荣) 【编辑:钱姣姣】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刘东华:推进产教城深度融合 赋能区域高质量发展 - “守护好一江碧水”长江主题美术作品展在港举办

刘东华:推进产教城深度融合 赋能区域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4-08-12 12:28:01 来源: sp20240812

人民网呼和浩特12月8日电 (记者孙竞)今天,以“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加快建设现代化职业教育强国”为主题的2023职业教育论坛在内蒙古呼和浩特举行。通辽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刘东华出席分论坛并发言。

通辽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刘东华出席分论坛并发言。

通辽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刘东华出席分论坛并发言。

当前,各地不断深化产教城融合,打造新时代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新格局。刘东华认为,产教城深度融合的关键在四点:产教融合、产城融合、校城融合、校地融合。

刘东华谈到,产教融合是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也是最大优势,更是改革的难点与重点。实现产教深度融合,就要坚持把专业链建在产业链上,校企深度实施订单定向培养,紧盯产业岗位特性与需求,共研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标准,共培教学资源和成果,共育教学团队、“双师”团队,真正实现校企双主体育人。

在产城融合方面,刘东华认为,从产业对城市的支撑来看,产业转型升级可以推动城区发展,实现“财税+人口”双红利。释放财税红利可加大教育资金投入,提升院校办学水平。释放人才红利可刺激技术技能人才供给,满足重点产业、园区企业对人才需求,进而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谈到校城融合,刘东华建议,应该引导园区与院校打破空间壁垒,围绕区域主导产业和领军企业,推动建设实体化运行的产业学院、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校中厂、厂中校等,形成职教园区+产业园区融合新模式。同时,立足长远规划建设职教园区,通过整合职教资源,扩大办学规模,重点服务区域社会民生及产业发展,解决高水平技术人才紧缺、企业员工流失等问题。

关于校地融合,刘东华在发言中表示,推进产教城深度融合的落脚点是需要建立健全更加稳定的“政府主导、校企主体、全社会参与”运行机制,要充分发挥高校理事会作用,统筹指导院校建设与发展,建立健全内部运行、激励约束、监督评价等规章制度,切实保障各主体权益。

“产教城深度融合可加快城镇化建设、助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教育现代化,特别是针对新兴战略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刘东华说,“但事实上,产教城深度融合仍存在一些挑战,如长远规划建设综合性职教园区,目前多停留在政府投资建设、学院运行管理,企业尚未深度参与,管理模式也不够灵活,需要进一步推进。”

他同时建议,加强顶层设计,总体统筹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形成组合式政策激励。优化市域内职业教育专业布局,建立内部衔接、外部对接、多元立交的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市域重点、特色产业发展,整合优化产业园区资源,建立多方协同联动创新机制,将产教城深度融合逐步升级到产教科城深度融合。

(责编:许珺、刘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