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的仪式感,是平凡的温暖

发布时间:2024-09-22 22:28:26 来源: sp20240922

  过年对中国人而言是件大事,需要来点儿仪式感。有人注重“过”,爱添新衣办年货的热闹,也有人注重“年”,在岁末年初回顾一年里发生的故事,为下一年积攒更多能量。在每年除夕夜办一台欢乐吉祥、喜气洋洋的春节联欢晚会,和观看节目的所有人一起开心过年,就是总台春晚主创团队过年的仪式感。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的开场短片《我们的春晚》里,来自各行各业的人们带着自己的人生故事和对春晚的热爱一起走向春晚舞台的情景,令人印象深刻。总台龙年春晚中,这样平凡温暖的故事还有更多。这些攒了一整年的故事来自你我身边,裹着扯面的香、舞乐的美,冰雪的激情,湘江的奔腾,扑面而来,让春晚的仪式感质朴可亲、触手可及。

  把童年写成诗 把梦想唱成歌

  “想让老百姓高兴”,这句话最能平实直白地道出总台春晚主创团队对于今年节目的创作初衷。在确定龙年春晚选题时,总台台长提出要突出“人民的春晚”这个主基调。舞蹈要绝美,歌曲要感人,相声小品要令人捧腹,“努力让海内外受众看了这场春晚,忘了烦恼,开心过年!”

  春晚总导演于蕾谈到对“人民的春晚”的理解时说:“除了要求创作者从生活中抓情感,讲人民真正能共鸣共情的故事,将它们变成自己的创作,我们觉得在春晚舞台上还要再拓展对这句话的理解维度。首先最直观的是,我们会把更多百姓请到这个舞台上。

  《月亮不见了》

  龙梦瑶(11 岁)

  嗯?

  除夕夜月亮怎么不见了?

  哦!

  原来被新年请去当灯笼了

  《红包》

  张雅欣(10 岁)

  红包是个跑步高手

  从奶奶手上跑到我的手上

  再从我的手上跑到妈妈那里

  《碰杯》

  林明轩(10 岁)

  杯子

  见到了自己的好朋友

  它们碰在一起

  发出了欢呼

  《过年》

  梁毓书(10 岁)

  过年

  爸爸回来了

  我冲上前

  紧紧地抱住他

  对联学着我的样子

  紧紧地抱住了

  我们的家

  歌曲《如果要写年》里的这四首充满童真的小诗,来自湖南省怀化市会同县粟裕希望小学田野诗班的孩子们。今年导演组在前期收集素材时,看到了很多孩子写的诗,被他们的想象力和观察力深深打动。2023年上半年,云南音乐老师“小熊老师”和学生们共同创作的歌曲《如果你要写风就别只写风》火爆网络,导演组从这首歌中得到启发:何不邀请李柏霖老师和田野诗班的孩子们,写一些关于“年”的诗?

  导演组尝试将“年”这个春晚要表达的母题,按照文学的清新气质打造成这样一个节目。“我们这个点子来自人民,并且与人民一起把创意原点又往前推进了一步,让孩子去吟咏自己写的诗,并且把孩子们的想象力通过立体书进行了图像化的延伸,进一步延长诗歌的品读时间。”

  如何避免多次排练消磨孩子们表演中的童真?春晚技艺组负责人毕波透露,这多亏了来自另一个节目的“演员”,让孩子们每次排练都充满了新鲜感。“这趟来,孩子们相当于过了个冬令营,我们组织来自蛟龙号、敦煌研究院、中建集团等各种行业‘大拿’来给他们上课,每节课理解一件事,每节课看到一个世界。”

  这些春晚“冬令营”的临时授课老师,为何来到春晚舞台?看看合唱《看动画片的我们长大了》就明白。

  “开飞机的舒克,开坦克的贝塔”

  “打雷要下雨,雷欧”

  “太阳光金亮亮,雄鸡唱三唱”

  导演组谈到,台上50多位科学家、飞行员、坦克手、劳动模范,从年龄到经历,都是真正看着这些动画片长大的“我们”。正在太空出差的神舟十七号航天员是这个节目的“惊喜彩蛋”,看《大闹天宫》的他们如今人在天宫,真是奇妙的缘分。

  童年的种子种进梦想的土壤,他们的故事不仅为田野诗班的孩子们上了关于理想的生动一课,也让看动画片长大的网友们体验了梦想照进现实的十足“后劲儿”。

  看到今年的春晚节目,不少观众网友发现,“上春晚”这个词离大家更近也更亲切了:身边常遇见、手机里常刷到的熟面孔上春晚了,捍卫和平的解放军战士们上春晚了,“总台红”超高清转播车开到家门口,家乡景家乡人上春晚了……春晚的舞台凝聚了中国人一年中情感浓度最高的故事,这些故事由真正经历过的人们亲身演绎,无需纷繁炫目的舞台,也充满了欢欣鼓舞、真诚亲和的中国年味。

  劲歌金曲尽情唱 客厅快乐再更新

  过大年喜气洋洋,人民的春晚,熟悉的歌就想快乐跟唱。

  总台龙年春晚的歌单中,流行劲曲+民歌串烧的组合让全程跟唱的网友点赞“世界是一个巨大的练歌房”。《向云端》等2023年度热歌,从北京主会场唱到了湖南长沙、陕西西安、辽宁沈阳、新疆喀什四大分会场。还有这么多富有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的民歌,你会唱几首?

  春晚策划阶段,慎海雄台长提议今年可以把各地有代表性的民歌做一个串烧节目,尤其要注意吸纳我国南方地区的经典歌曲,像《太阳出来喜洋洋》《落雨大》《山歌好比春江水》《采茶舞曲》等等。在《枕着光的她》《不如见一面》《拼音》等饱含深情的歌曲中,演唱者是在台上还是观众席?两位歌手是“面对面”还是“怀念不得见”?舞台上还需要增加什么样的网友互动元素?这些歌曲的舞台呈现也是导演组关注的重点。

  春晚副总导演赵大治谈到,做到歌声“此起彼伏”,是民歌节目希望达到的效果。而如《枕着光的她》这种风格的歌曲,表演者如果自己在舞台上就会显得单薄。“把歌曲调到观众席里来演唱,是希望营造一个小型演唱会的氛围感,把‘气’拢起来,让歌曲更暖。”一份曲风各异的歌单,有热情高歌,有低吟浅唱,春晚舞台的二次创作将歌曲变得更加好听好看,其中蕴含的情绪也更加丰富和真实。

  除夕夜看春晚,在客厅里除了练歌,还能干点啥?龙年春晚喊你“蹦个养生迪”。热爱传统养生活动的年轻人为八段锦写了一首《健康到到令》,另一首节奏欢快的歌曲《晒share》招呼了全球68个国家和地区的小伙伴共跳“龙舞”。大家跟着可可爱爱的旋律,共打八段锦,共跳快乐舞,烦恼消消,其乐龙龙。

  除夕客厅的快乐还有更多,一台魔术竟让所有观众参与“奇迹的时刻”?今年春晚又解锁了更多互动姿势,跟唱跟跳抢红包,还要跟着撕扑克,就是不让你闲着。导演组说,选择这个魔术的最大意义就是因为它的互动性。“如果电视机前的每一个人都能参与进来,它就变成了一个全民的魔术,奇迹能发生在魔术师手上,也能发生在每个人的手上,发生在千家万户。”

  朴素的祝愿 都在这一“晚”

  一句简简单单的“过年好”,浓缩了中国人最实在的祝愿。千百年来,中国人“花式”拜年送祝福的仪式和讲究,不仅入诗入画,更是早已浸润我们衣食住行的诸多细节,构成了中华民族最为喜庆祥和的文化符号。

  古色古香的《年锦》包含诸多中国传统纹样的细节,充满严谨的学术考据和精工细作的求索精神,可以说是整台晚会中最具文化底蕴的节目之一。导演组阐释,其实有时看起来越“高端”的节目,其表情达意的方式就越是朴素和直接。

  于蕾说,雷圭元先生曾提出“图案是民众的艺术,不是艺术的艺术”,这一点和人民的春晚主题非常契合。“每一个纹样都有它在那个时期定下的、一看你就知道他想表达什么的寓意,这个寓意其实到今天依然可以被沿用。大家都知道瓜瓞绵绵、事事如意、大吉福禄、金玉满堂,所有这些都是几百年前创造出来的,到今天中国人还一看就能明白,还能重新绘制出来再沿用,这是多么深厚的人民性。”

  总台龙年春晚特别邀请93岁的敦煌艺术和工艺美术设计研究专家常沙娜担任《年锦》的节目顾问,邀请武术指导袁和平监制《争春》,邀请电影导演张艺谋担任《别开生面》节目导演,邀请作家贾平凹等为西安分会场《山河诗长安》配音。

  一幅年锦图寓意“吉祥如意、长乐永安”,一部功夫微电影讲述“舞龙争珠、共贺新春”,一碗爽滑劲道的扯面送出满屏的吉利话儿,转发一次锦鲤就收获一份“年年有余”……

  回归创作本身,在春晚主创团队与众多文化大家、文艺创作者以及表演者共同打磨节目的过程中,大家都希望这份一年一度的春节祝福能够热热闹闹、顺顺利利地传达给更多观众。正如于蕾所说,当你在思考春晚节目创作的每一个细节时,“底层的地基永远是牵着你的一股力量,要往那儿走。”

  “人民的春晚”最通俗的注解,也许是除夕夜的饺子,主打一个精心置办、用心陪伴。你的春晚我的春晚,底色皆是平平凡凡的温暖。

  总监制 ▏杨 华 窦小文

  监 制 ▏徐朝清

  主 编 ▏胡姝姝 降碧桐 张亚东

  编 辑 ▏孙嘉瞳 马梦瑶 王潇镭

(责编:赵光霞、杨光宇)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过去创业就是创新,如今创新才能创业” - 华东空管局气象中心组织开展机场预报发布异常应急演练

“过去创业就是创新,如今创新才能创业”

发布时间:2024-09-22 22:28:28 来源: sp20240922

  “过去创业就是创新,如今创新才能创业”

  ——浙江温州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观察

  本报记者 孔祥武 刘军国

  在浙江温州市,“过去创业就是创新,如今创新才能创业”成为干部群众的共识,科技创新为新时代温州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自动寻眼、自动对焦,检测双眼只需22秒……走进位于温州的中国眼谷产品展示中心,“校园近视智慧筛查设备”让人眼前一亮。由浙江清大视光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这一设备,已为温州110万名中小学生做过近视普查并建档。目前,清大视光的市场估值已超过10亿元。

  作为温州市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专业孵化平台,包括眼谷在内的“一港五谷”竞相发展:中国数安港,集聚重点数据企业356家,实现数据资产入表;国际云软件谷,聚焦工业互联网、云计算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基因药谷,落地大分子药物与规模化制备全国重点实验室;温州新光谷,挂牌运行浙江省激光智能装备技术创新中心;智能谷全面启动建设……

  2019年10月,习近平主席向在温州召开的2019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致贺信,强调“让更多青年科技人才施展抱负、成就梦想,以科技创新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共创人类发展的美好未来”。

  关怀始终如一。2002年底,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温州调研时指出,“温州这个金字招牌,是创新的结果,并以创新为最大内涵”“希望温州把这部创新史继续写下去”。

  不忘来时路,续写创新史。这些年,温州孜孜以求,持续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着力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今年上半年,温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98亿元,同比增长6.2%。

  “有中出新”集聚教育科技人才,做大创新平台

  眼谷为何出现在温州?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医学部主任、中国眼谷首席科学家吕帆教授介绍,温州医科大学的前身温州医学院,是国内最早开展视光学研究的高校之一,也是国家标准《标准对数视力表》的主要起草单位。

  儿童青少年的近视防控,是每一个家庭的关切;老龄化社会,退行性病变如黄斑变性、青光眼等疾病逐年增加……眼健康问题广受关注,眼健康产业前景广阔。2020年6月,作为新型研发机构和孵化平台的温州中国眼谷开园,布局眼视光装备、眼用材料、眼科药物、智慧医疗等产业,累计注册科技型企业240余家。

  教育、科技、人才齐聚,中国眼谷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是新时代做大创新平台的生动写照。2022年4月,温州启动大孵化器集群建设以来,孵化空间从80多万平方米增至620多万平方米,建设市级以上孵化载体161个,引育创新型项目8000多个、青年创新人才5.5万余人,为在孵企业提供投融资支持6.7亿元。

  “创业创新都需要胆识,过去创业主要靠‘胆’,如今创新主要靠‘识’。”温州市副市长王振勇说。

  将敢为人先、特别能创业创新的基因融入血脉,温州擅长“无中生有”。尽管三面环山,但温州以“向东是大海”的气魄,深挖“数学家之乡”的科学底蕴,自2019年起,连续5年举办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招才引智,厚植科技创新土壤,推动726个科创平台和项目落地。

  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做强创新主体

  靠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业牌发展起来的温州,平均每9个人就有1人经商办企业,175万人在全国各地经商创业,还有近70万人分布在世界131个国家和地区。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四千”精神打底,如今温州民营经济比重已达5个“90%”:企业数量占比、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工业增加值占比、从业人员占比、税收收入占比均超过90%。

  公司总部设于温州的麦田能源,专注光伏逆变器及储能系统研发、产销,创立至今仅4年多,累计研发投入已达3.7亿元。其负责人朱京成介绍,公司充分发挥创新主体作用,以技术创新作为核心竞争力,共研制86项专利技术,成为引领海外户用储能市场的企业。

  做强创新主体,温州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麦田能源是个缩影。以前的温州,家庭工厂遍地开花,住房就是厂房,家人就是工人,现已迭代为“楼上楼下创新创业综合体”。如今的温州,不仅有升级版的“正泰德力西、皮鞋眼镜打火机”,低压电器占全国市场份额超60%,还有“核风光水蓄氢储”——2023年新能源产业对规上工业增加值贡献率达24.8%,为温州主导产业之首。

  “早在2003年,正泰集团就积极响应浙江省委‘主动接轨上海,参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合作与发展’的部署,布局上海,建立高压输配电设备及高端装备研发制造基地,后来陆续在嘉兴建立‘光伏制造+互联网’透明工厂等。”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说,随着G60科创走廊建设深入推进,正泰在长三角的布局全面铺开。

  从一家起步时只有8人的小开关厂,正泰集团逐步发展为带动上下游产业链50万人就业的工业电器龙头企业、新能源领军企业。南存辉感慨:“时代赋予了正泰成长的土壤和力量,正泰紧跟时代发展节拍,在机遇与变革中不断创新。”

  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做优创新生态

  作为地处长三角最南端的区域中心城市,温州尽管“地利”优势不明显,但抓住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这一机遇,铆足劲做优创新生态:抢抓“天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汇聚“人和”——探索经济区和行政区适度分离,在上海嘉定区、松江区设立两个科创“飞地”。

  “入驻嘉定科创‘飞地’后,吸引5位专家加盟,一批高级工程师来温州工作,研发新产品40多款。”来自温州永嘉县的纽顿流体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孙娒介绍,公司产值3年内从不到1亿元跃升至近3亿元,去年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筑巢引凤,协同创新,两个科创“飞地”吸引40多家温州企业入驻设立研发中心,拓展“技术研发在上海,产业转化在温州”模式。如今,温州1/3的规上企业在长三角建立研发机构。这背后,是温州创新生态在持续优化:连续3年以“新年第一会”聚焦人才和科技创新,每年新增各类人才超20万人。

  前不久,为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等关键链条紧密衔接,温州选聘356位来自高校院所的“科技副总”到企业帮扶,其中80余人来自长三角。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杭温高铁通车在即,日益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温州,届时1个小时到杭州、2个小时到上海,必将迎来更多创新资源奔涌。(人民日报) 【编辑:田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