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三季)明起开播

发布时间:2024-07-29 17:26:16 来源: sp20240729

  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制作的大型全媒体思想理论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三季)将于2月17日起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晚八点档首播。央视频、央视新闻客户端、央视网等同步播出。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

  “和羹之美,在于合异”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

  这些诗文,包含着丰厚的文化底蕴。

  这些佳句,凝练了中国人的智慧和风骨。

  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三季)精心选取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重要文章中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在解读典故含义、历史背景的基础上,紧扣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习近平总书记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彰显了习近平文化思想所蕴含的伟大真理力量、实践力量和人格力量。

  12集节目分别以“江山就是人民”“九万里风鹏正举”“为有源头活水来”“万紫千红总是春”“风物长宜放眼量”“天容海色本澄清”“时代前进的号角”“不负青山不负人”“铁马冰河入梦来”“雄关漫道真如铁”“明月何曾是两乡”“长风破浪会有时”等十二句“金句”为题,聚焦人民至上、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统一战线、共同富裕、全面依法治国、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强军之路、国家安全、命运与共、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话题。

  习近平总书记善于用典、精于用典。他在文章、讲话和著作中常常精妙地引用诗文典故,或是作为哲理的阐释,或是作为观点的论证,言简意赅、韵味无穷。

  《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三季)邀请康震、蒙曼、郦波、杨雨四位文化学者,担任经典释义人。他们从诗文含义、出处背景、历史故事和文化传统等多个层面,将习近平总书记喜欢的一个个典故,进行生动的释义和讲解。

  为打通思想理论传播的“最后一公里”,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最为广泛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来自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的权威专家,用周密严谨的逻辑、引人入胜的论证和激情满怀的演讲,让习近平总书记喜欢的典故所蕴含的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真理光芒充分彰显。

  在节目现场,深潜团队、航天英雄团队、北京冬奥合唱团队、“熊猫爸爸”、“双特标兵”……各行各业的榜样人物分享经历、畅谈人生。

  在现场之外,青年思政课教师深入基层,用青年的眼光,发现新典型、研究新方法,把思政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将“国之大者”与“民之关切”融会贯通,节目讲述了一个又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见证了一个又一个平凡而伟大的创造,记录了一个又一个真实生动的新时代建设者。

  《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三季)通过“思想+艺术+技术”的创新融合,有效提升了思想理论节目的表现力、感染力。

  在演播室视觉呈现上,节目用约1500平方米的大屏幕全景构建整体化视觉窗口,紧扣主题挖掘核心设计意象:历史中的典故,典故中的智慧,智慧中的文字。层层书页展现文明的厚重,点点光芒象征智慧的结晶,道道光线代表思想的传承和弘扬……形成了独属于《平“语”近人》节目品牌的主视觉空间场。

  节目在传统“水墨”和“青绿山水”的美术风格下,融入大量三维制作的现代元素及场景符号。全片运用C4D三维技术,构建了600多个三维模型场景,动画时长高达6900余秒,展示出既有中国传统美学意味,又有新时代壮阔风采的三维虚拟场景。

  节目创新使用三维扫描技术+Zbrush雕刻技术,成功还原“人民英雄纪念碑”等雕塑原型,通过对经典艺术作品的再创作,使节目具有极强的历史融入感和视觉丰富性。创新使用的“全景悬浮式互动空间”,使互动范围在地域上囊括“东西南北中”,在群体上覆盖“工农商学兵”。

这是一档让党的创新理论

  “飞入寻常百姓家”的电视节目

  这是一次打通重大理论宣传

  “最后一公里”的守正创新

  它彰显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博大

  它闪耀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

  它春风化雨 让历史的智慧 焕发光彩

  它润物无声 让思想的真谛 浸润人心

(责编:赵欣悦、常雪梅)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中新健康丨“围炉煮茶”存一氧化碳中毒隐患 有意识早发现是关键 - “对共建‘一带一路’光明前景充满信心”(共建“一带一路”·高端访谈)

中新健康丨“围炉煮茶”存一氧化碳中毒隐患 有意识早发现是关键

发布时间:2024-07-29 17:26:16 来源: sp20240729

   中新网 杭州1月17日电(郭天奇)冬日里,无论是与亲友相聚在家中吃一顿烧烤,还是“围炉煮茶”享受冬日下午的休闲时光,都是温暖又惬意的事,然而,这样的乐事背后也隐藏着一定的风险。近年来“围炉煮茶”在网络爆火,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试与效仿,一氧化碳中毒的案例也随之不断增多。近日, 中新社 记者专访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总部一期急诊创伤中心主任杨小锋,了解一氧化碳中毒的相关症状、急救措施以及预防手段。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总部一期急诊创伤中心主任杨小锋接受采访。吴柳静 摄

  中毒症状轻重不一 密闭空间多发

  据悉,任何含碳燃料燃烧不充分时都会产生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被吸入人体后会抢先与血红蛋白相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该产物不仅减少了红细胞的携氧能力,还抑制、减慢氧合血红蛋白的解离和氧的释放。氧气的供给与利用被影响,机体就会产生缺氧,从而致使一系列症状的产生。

  “一氧化碳中毒程度不一,症状也不一样,主要看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的浓度,轻微的一氧化碳中毒可能会产生头痛、头晕、恶心、耳鸣等症状。”杨小锋说,“中度中毒者会出现面色潮红,口唇呈樱桃红色,还可能会出现神志模糊;如果是严重中毒,人就会昏迷、四肢冰冷,出现休克症状。”

  “今年医院接收的中毒案例与往年有所不同,多为居家烧烤、在相对密闭的空间内‘围炉煮茶’,以往的一些中毒场景已经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和重视,中毒的情况也就少了很多。‘围炉煮茶’和居家烧烤可能还没有引起重视,但实际上在相对密闭的空间内进行这两项活动很容易导致一氧化碳中毒。”杨小锋说。

  身体越差风险越高 及时治疗可减少损害

  一氧化碳中毒程度的差异会导致不同的后果,个人身体素质的差异实际上也是中毒的影响因素之一。往往身体素质较差、基础疾病较多的人群,对于缺氧愈加不耐受,中毒反应也更严重,并且此类人群对于一氧化碳中毒的敏感度较低,难以感知到身体内部的变化与不适,因此也更容易陷入危险的情况。

  “这类患者很多都是昏迷之后才被家人发现并送医,但抢救的时候其实已经有多器官损伤了,病情往往也非常严重。”杨小锋说,“凡是自己能够意识到情况不对的,中毒程度都不会很重,器官损伤情况也不会非常严重,因此保持身体健康对于感知一氧化碳中毒、降低中毒的损害是非常重要的。”

  除了保持身体健康,及时的自救和后续的治疗也非常关键。“如果意识到了有中毒的情况,首先第一步就是快速脱离所处的密闭环境,病情严重的患者要马上送到医院,医院会立即给他吸氧,情况更严重的我们会紧急对他进行高压氧治疗。”杨小锋说。

图为院内的高压氧舱。郭天奇 摄

  据悉,高压氧治疗能将氧气溶解进患者血液里,快速打断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改善缺氧的症状。“受一氧化碳中毒影响最大的就是对氧耗特别敏感的两个脏器,大脑和心脏,高压氧治疗对于恢复大脑和心脏的功能、降低严重并发症有非常好的疗效。”杨小锋说。

  一氧化碳中毒究竟会不会产生永久性损伤?对此,杨小锋表示,中毒程度较轻的患者经过治疗很快就可以恢复,重症患者则需要尽早接受高压氧治疗,并且做足一定的疗程。“一氧化碳中毒还有可能会引起迟发的脑损害,因此治疗不能随意中断,另外如果已经产生脏器伤害,患者还需要接受综合的治疗。”

  通风透气降风险 有意识、早发现是关键

  由于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难以被察觉,因此具备一氧化碳中毒的相关知识和预防意识、尽早发现中毒症状是非常关键的。

  “一氧化碳中毒和天气密切相关,天气寒冷时在家本身是为了取暖,很少会开窗通风,这时就要具备一定的科学常识,如果产生头晕、头痛、面色潮红等症状,就要意识到这可能是一氧化碳中毒。”杨小锋说。

  杨小锋表示,一氧化碳中毒多发生在狭小密闭、不通风的环境中,因此避免处于这样的环境是最重要的。如果处于这样的环境中进行“围炉煮茶”等活动,就要打开排风扇、门窗,促进空气流通,做到通风透气,这样可以将风险降到最低。

  另外,杨小锋表示室内一氧化碳检测仪对于预防一氧化碳中毒有很大的帮助。“检测仪能够检测室内一氧化碳的浓度,达到一定浓度就会发出警报,提醒民众远离这一危险环境。”杨小锋说,“如果没有检测仪,就要更加熟悉一氧化碳中毒的症状,出现不适就要及时停止相关活动并且及时离开这一环境。”(完)

【编辑:唐炜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