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碑林博物馆14日起局部开放 门票不分淡旺季每人次10元

发布时间:2024-07-24 12:02:24 来源: sp20240724

   中新网 西安1月12日电(记者 阿琳娜)记者11日从西安碑林博物馆获悉,该馆自1月10日起采用低票价运行模式,并于1月14日起仅对外开放孔庙古建筑群区域。

  西安碑林博物馆由碑林和孔庙古建筑群(碑林广场以南)两部分构成。

  按照西安碑林博物馆改扩建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古建维修、新老馆区展陈提升、馆区环境整治等工作将于2024年1月至12月交叉推进实施,施工作业面基本覆盖该馆老馆区碑林广场以北区域(包括碑林广场、第一至第七展室、西安石刻艺术室及石刻艺术馆),该区域已不具备游客参观的基本条件,西安碑林博物馆将对馆区内碑林广场以北区域实行封闭施工管理。

  根据陕发改价格函[2024]39号文件,除政策性免票外,门票价格不分淡旺季,统一按每人次10元执行。参观区域为碑林广场以南即孔庙古建筑群区域。

  馆方表示,将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品质、最高的效率推进项目进展,争取尽早全面开放,将一个更加完整、更加完美的碑林展示给公众。(完) 【编辑:付子豪】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文化中国行丨古老的漆艺如何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 - “中原粮仓”河南秋收近尾声 冬小麦播种拉开序幕

文化中国行丨古老的漆艺如何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

发布时间:2024-07-24 12:02:25 来源: sp20240724

  大漆工艺是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又被称为“永不褪色的东方之美”。在我国古代,大漆工艺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祭祀等领域,而如今,提起大漆许多人感到陌生。古老的漆器艺术如何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中,焕发崭新的生命力?来看看一位80后传承者的创新设计。

  早在公元前7000多年的新石器时期,我国先民割开漆树树皮,采集流淌下来的乳液加工成涂料,便有了光泽明亮、防水防腐的大漆,又名中国漆。“百里千刀一斤漆”,天然大漆采割十分不易,一棵漆树一生才能分泌10公斤生漆。

  漆器制作流程十分复杂,制胎、裱布、刮灰、吃漆、髹漆、装饰纹理、推磨抛光等。其中打磨和阴干贯穿于漆器制作的所有步骤,十分考验制作人的耐心。大漆不仅是一种物质材料,更是一种生命形态,传递着东方文化的质感和温度。

  在广州南沙区的一个创意园内,一幅大漆屏风的创作进入收尾阶段,洪乙栋正全神贯注,拿起手中的画笔不时添上几笔。

  传统屏风一般是木架结构,而他们选择了用蜂窝纸板做胎体造型,充分利用大漆防潮防腐的性能,结合蓝绿色调的使用,一幅与众不同的漆艺作品呈现出来。

  大漆技艺传承人 洪乙栋:大漆的包容性特别强,它的延展性也特别强,包括雕塑、绘画,还有设计、家具、小型的器物,它都可以做。这是基于环保的、可持续的理念出发的一个创作,你看它与动物还有植物,都是我比较关注也比较喜好的一些题材。

  大漆作为自然的馈赠,触感温润,更接近人体温度;而且,经过时间沉淀、人们的摩挲使用,它的色彩、温润程度也会随之变化。洪乙栋将漆器融入当代日常生活中,再将自己从漆画创作中的经验进行创新,“重新探寻日用环境中漆器与人的关系”,通过“柴烧大漆茶器”和“日用纸胎漆器”两个主要系列,将大漆艺术更好地融入现代人居环境中。

  大漆技艺传承人 洪乙栋:因为纸在广东这么潮湿的天气很容易变软受潮,而且着了水以后它胎体也会破裂,所以我们要做到防水,还有它的硬化问题。我们用大漆给它封好以后,裱完布刮完灰,它硬化以后就不怕这些了。

  传统漆器的色彩主要是红色、黑色两种。当代纸胎漆器在造型、色彩和内容上的千变万化,显得更为时尚和个性化。运用在家居、茶器、首饰、挂画等上面,使其既成为独一无二的艺术品,也成为生活中的日用品,在国内外的展台上也深受欢迎。

  大漆技艺传承人 洪乙栋:我现在所有的变化,其实都基于8000年来它工艺的一些积淀,骨子里面还是脱离不开这种文化的积淀在里面的,只是我站在了前人的肩膀上。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