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承建孟加拉国首个集中式风电项目并网发电

发布时间:2024-08-13 15:21:47 来源: sp20240813

  本报北京10月16日电 (记者徐佩玉)记者从近日在北京举行的孟加拉国科克斯巴扎尔风电项目投产仪式上获悉,由国家电投五凌电力投资开发的孟加拉国首个集中式风电项目——科克斯巴扎尔风电项目日前并网发电。该项目位于孟加拉国东南部城市科克斯巴扎尔,2021年9月开工建设,装机容量66兆瓦,共安装22台风机。

  项目并网发电后,每年可提供超过1.45亿千瓦时绿色电力,减少煤炭消耗4.4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0.92万吨,满足10万家庭用电需求。项目建设过程中,为当地提供超1500个工作岗位。(人民日报海外版)

【编辑:付子豪】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陕西在传承创新中盘活非遗资源(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 中国铁路北京局端午假期运输收官 共计发送旅客636.6万人次

陕西在传承创新中盘活非遗资源(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发布时间:2024-08-13 15:21:48 来源: sp20240813

  几根细细藤条,在专注的匠人手里翻飞、交叠。匠人身后,宽大的藤编沙发、座椅堆成小山,等待下一道工序的进行。这是记者在位于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的陕西良顺匠心实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看到的一幕。

  三秦大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厚,陕西共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91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766项。如何以创新精神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助力群众增收致富?

  贴近市场需求,经营创新需先行——

  汉中藤编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陈良顺的儿子陈凌凯担任良顺匠心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为非遗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年轻化,吸纳90后参与产品研发,参考最新流行元素,与老师傅讨论、交流,擦出创新火花;拥抱电商,入驻各大电商平台。如今,电商销售占到公司总销售额的六成。

  南郑区依托汉中藤编这一非遗资源,通过“公司+农户”经营模式,带动群众做强做大藤编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区内3家藤编企业,年产产品18万余件,产值6000万元,带动农户295户,户均年增收3万元。

  扩大产业规模,生产创新不可少——

  宝鸡市千阳县,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西秦刺绣的发祥地和主产区。如今,千阳县刺绣产业已实现年产值8600万元,产品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21家刺绣专业合作社、1.2万名绣娘集聚千阳,让老技艺焕发新活力。

  2009年,王海燕回到家乡千阳县,创办金达莱刺绣专业合作社。在她看来,西秦刺绣要走进更多人的视野,必须借助电商销售。然而,传统的西秦刺绣由绣娘独立手工制作,不仅产量有限,品控也不够稳定。

  结合在上海一家服装厂的多年工作经验,王海燕在生产中引入机器加工,减少人工造成的差异;在必要的手工环节,推行流水线工作法,每名绣娘负责一个产品的某个环节。一顶虎头帽,经几名绣娘分别加工后,再组装起来,成品质量更稳定。产能提升有力支撑了销售,旺季里月销量可达两三万件。

  实现跨越发展,科技创新是关键——

  在位于咸阳高新区的数智工厂,咸阳泾渭茯茶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歆展示了以现代科技复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咸阳茯茶制作技艺的关键:利用数字化和自动化,将制茶匠人口耳相传的经验转化为量化的数据和精确的控制;模拟老师傅的投料与压茶手法,并借助算法模型迭代升级……

  胡歆说:“我们要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让非遗技艺以更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形式进入市场。”如今,咸阳市有茯茶生产加工企业51家、营销企业商户近千家,吸纳就业人员2万余人,2022年综合产值近30亿元。

  经营创新、生产创新、科技创新……新思路赋能老技艺,老技艺绽放新魅力。目前,陕西有12家国家重点扶持非遗工坊、86家省级非遗工坊,12个项目入选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

  《 人民日报 》( 2023年10月16日 04 版)

(责编:杨光宇、胡永秋)